2014山大日记:蒙古孔院志愿者 单天罡

2014年09月27日 00:18作者:来源:

睁眼醒来,天气阴郁,九月下旬的蒙古已经寒意阵阵,我已经裹起了厚衣,可窗外的蒙古人却多数依旧一身短打,大概是贪恋蒙古这短暂的夏季,不舍得把才光鲜几天的夏装收起。

  9月25日 星期四 阴
  睁眼醒来,天气阴郁,九月下旬的蒙古已经寒意阵阵,我已经裹起了厚衣,可窗外的蒙古人却多数依旧一身短打,大概是贪恋蒙古这短暂的夏季,不舍得把才光鲜几天的夏装收起。
  今天,我收到了一封国家汉办转发的感谢信,是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发给国家汉办的感谢信,对包括我们三位山东大学汉语教师志愿者在内的十名志愿者和公派教师在习近平主席访问蒙古期间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看着这封感谢信,我心里泛起一种特殊的暖意。每当我翻看护照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请各国军政机关对持照人予以通行的便利和必要的协助”时,每当我透过孔子学院的窗户望着街对面中国大使馆飘扬的五星红旗时,这种暖意都曾滚滚地流过心间,让自己不禁为在背后默默关注我们呵护我们的祖国而动情。
  距离被习近平主席接见已然过去一个月了,我们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新学期也已经开学两周了。面对新的学期、新的课程、新的学生,我心中那种新的感觉却好像并非因为这些所有的“新”而产生的,反倒好似是被习大大一句“志愿者们就应该称作老师了”而“镇住”,总感觉自己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肩膀上的负担比在学院时老师们反复叮咛过后更重些,上课更多了些“战战兢兢”,课后总“莫名其妙”地多了很多思考,多了很多想法。
  今天,与刚学习了“样子”一词的学生们做练习,当我在黑板上写下“老师的样子”时,心中所想的早已经超越了“老师的面貌特征”的意思,不知不觉地又想起了习大大所说的“志愿者们就应该被称作老师了”。我想,习大大所说的“老师”,不仅是对传授知识能力的一种要求,也是一种对“传递正面信息,传递积极精神,用老师的风范去影响学生”的一种要求,要求我们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学生从我这里,应该不仅可以获得他们需要的汉语知识和汉语技能,更要通过我获取中国老师对于学习的态度、对于工作的态度,甚至通过我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人的行为举止。我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中国范本。
  有时我会想,在学生们面前,我能不能代表中国呢?后来我发觉自己想多了,不论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个体有没有资格代表中国形象,对于学生来说我都是中国,我的一举一动对他们来说就是中国人的一举一动,我的一言一行就是中国人的一言一行。这也就是为什么要以“老师的样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老师就要有“老师的样子”,并不是指老师要有老师的威严,而是要有可以“为范”的责任感,因为汉语教师志愿者不仅仅是在解惑,也是分散在世界各地让人们感知中国的读本。这种责任压在肩头,又岂能不战战兢兢呢?
  其实,我想我们汉语教师志愿者们完全不必因为这样的责任感而压力山大,我们的祖国并不需要我们口若悬河地证明她富足强盛,“我们是传播汉语的和平使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做真诚、善良、友爱的自己。也许根本不用说话,自己的一个微笑,一句“谢谢”,一个握手,一个拥抱,都足以表明我们是与人友善、待人真诚、向往和平、憧憬美好的中国人。
  说句实话,从前看《青春的旗帜》(山东大学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文集),读到有的志愿者感言“这一年的时间,我可以听到自己成长的声音”,那时还觉得真矫情。可回头看看自己到蒙古之后的这半年,与蒙古孔院的同事们一道,为举办“汉语桥”世界中文比赛讨论比赛细节,为“汉语人才推介会”筹备场地,为各种各样的汉语考试命题、监考、阅卷,看着从院长到我们这每一个小兵都在为自己的工作而努力,内心无比地充实。也曾为选手在比赛中的表现欢呼雀跃,也曾为自己的学生写得一手的好字沾沾自喜,也曾为结业时学生送上的蒙文书法作品“祝老师吉祥”而感动落泪,这一路走来,成长的不仅仅只是工作的经验,收获更多的却是自己开始用心来思考,仿佛真的有一个声音在跟自己交流成与败、得与失。慢慢发现,自己越来越少地呻吟青年的空虚与迷茫,多了踏实,多了充实,更多了青春飞扬的梦。中资机构代表、教育界代表一起受到了习近平主席和彭丽媛夫人的接见。
  我想,自己也听到了“成长的声音”!
  编者注:8月21日-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蒙古期间,山东大学志愿者单天罡、文蕊、朱玲被借调到中国大使馆参与接待工作,并在22日晚间与在蒙的华人华侨、中资机构代表、教育界代表一起受到了习近平及其夫人彭丽媛的接见。

初审编辑:陈新
责任编辑:大众网山大记者站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