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首届高校校长论坛综述之二:招生制度改革应突出公平与科学
“这个夏天的招生很轻松,100%都要网上录取,想开‘后门’的人找不着门了。”在近日举行的人民网首届高校校长论坛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周烈坦言信息公开对招考带来的好处。 随着信息技术在考试招生过程中的运用,校长们能操作的空间小了,但也从人情关系中得到了解放。不过,对学生来说,高考无疑仍是指挥棒,现有招生制度不作大的改革,莘莘学子仍然只能望“考”兴叹,他们离“解放”仍有时日。
参与“招生制度改革”分论坛的山东大学副校长陈炎指出了这种情况的后果之一,国内学生由于中小学太辛苦,上了大学之后出现“报复性地玩”,而国外的学生,上大学却正是用功的开始。
8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会议指出,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适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招生制度改革呼唤公平
山东是我国最早实行“异地高考”政策的省份之一,据媒体报道,今年,山东省首次执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山东参加高考的政策,非山东户籍参加夏季高考的考生为9536人。
为什么以高考竞争激烈著称的山东省在“异地高考”方面却走在全国前列?山东大学副校长陈炎一针见血地指出,全国教育资源不均衡,山东人口多,高校少,山东学生学习好是逼出来的,“谁都可以到我们山东来考试,北京敢说吗?上海敢说吗?”
与资源不均衡导致的不公平同样引人关注的是加分政策造成的不公平。三好学生加分、体优生加分,奥赛加分,这些加分人为造成不公平,再加上加分容易导致腐败,加分制度从而让人饱受诟病。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杨耕在参加讨论时表示,“什么人加分?为什么加分?能不能取消加分?我个人认为,应该取消加分,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周烈认为招生制度改革,应该绝对维护公平公正、合情合理、科学这些原则。
招生制度改革应该实现依法治考
中国是个考试大国,各级各类考试繁多,有人形象比喻为:“一出家门,就要掉进考试的汪洋大海。”依法治考势在必行。
然而,虽然有识之士多年呼吁国家尽快制订考试法,“规范、统一各项考试的规定”,“对考试作弊现象予以法律上的遏止”。但考试法迟迟未能出台。
今年高考期间,河南的替考事件、辽宁的体优生造假都严重冲击了高考的公信力。山东大学副校长陈炎表示,我们的高考需要一个环境,但是到现在考试法没有出来,没有法律,我们抓着作弊的都没法办。同时,国家的诚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独立地探讨高考,很难。
打击替考,打击加分造假,还离不开诚信体系的建设。我国现在缺乏一个诚信系统,不诚信行为的成本太低。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张宗益认为,一定要提高违规、违法的成本,另外,当务之急需要加快诚信系统建设。
招生制度改革应该实行“双向自由”
现在招生划定一本线、二本线、三本线,从最高分根据招生人数往下录,大学基本上没有什么选择空间。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认为,除了让学生有考试的选择空间和自由度,也应让大学有根据高考成绩选拔人才或者是选择人才的自由度。应该把分数线适当地降低一个幅度,由学校在这个幅度基础上根据所要的学生,再给一个学校认可的分数值,再加上其他的考核,多元化录取。
葛世荣还建议,入学两年以内,再给大学生一个二次择校、择专业的自由度。
确实,让学生读完一年或者两年,重新选择学校。这种选择空间能倒逼高等学校改革、提升教育质量,重新规划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同时,给学生选择专业的权利,让学生有机会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这样,也才能因材施教,人尽其材。
对于改革的前景,“招生制度改革”分论坛主持人,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邓勇充满信心,“希望三五年以内在教育部的领导下,能够真正破冰。”
责任编辑:大众网山大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