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大学校长论剑教改:高考应取消加分 招生名额按人口基数分配

2014年09月02日 21:05作者:来源:

2014年9月2日讯,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牵动人心的中高考改革方案距离公布终于进入了倒计时阶段。高校招生怎么改,人才培养怎么走?在海外名校加入人才“争夺”的环境下,高校如何实现符合自身特点的国际化。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校长齐聚一堂,展开讨论。不少大学校长提出:应当应该取消高考加分,给学生高考后二次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机会,以倒逼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在大学不断扩建的背景下,校长们也提出了“规模化解决不了大学国际化”的意见。

  2014年9月2日讯,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牵动人心的中高考改革方案距离公布终于进入了倒计时阶段。高校招生怎么改,人才培养怎么走?在海外名校加入人才“争夺”的环境下,高校如何实现符合自身特点的国际化。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校长齐聚一堂,展开讨论。不少大学校长提出:应当应该取消高考加分,给学生高考后二次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机会,以倒逼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在大学不断扩建的背景下,校长们也提出了“规模化解决不了大学国际化”的意见。

  关于招生改革 应该取消高考加分

  现在的高考加分政策是否合理、高考录取应该有怎样的核定标准、如何实现高校和考生同时在网上双向选择、如何监督招生造假……进入圆桌讨论后,一系列高考招生改革与监督的话题迅速引发了大学校长们的热议。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杨耕表示,现在学生家长关注招生公平。在招生公平中,最关注的一个是自主招生,一个是加分,“我接触很多家长,对加分意见最大。”他直言,高考应该取消加分,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特殊人才可以有特殊通道。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长周烈看来,高考制度的改革不能以牺牲公平为原则,政府把制度设计好,学校按照制度来做就是了。他说,今年夏天的招生很好办,自己很轻松,几乎没有什么事情,“100%都网上录取,没有其他途径可走。一些朋友来问我,这个孩子怎么样,我告知你录取了或者没录取,这就是我校长能做的。”

  在交流中,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要让学生高考中有选择空间和自由度,同时也要让大学有根据高考成绩选拔人才或者是选择人才的自由度。他说,不要把高考作为学生进入这个大学学习的唯一的一条渠道和独木桥。“应该允许学生在两年以内,读完一年或者两年的时候,重新选择学校。这样倒逼高等学校来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来重新地规划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关于招生名额 最好按人口基数分配指标

  山东大学副校长陈炎直言,我国大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如西方,就中国科技大学来说,就有八到九个小时,美国伯克利大学是10到16个小时。“我们一直以为中国的学生很勤奋,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陈炎说。陈炎认为,我国的大学入门太难,出门太容易。我们中小学该玩的时候没让他玩,于是大学的时候他要恶补这个玩,报复性地玩,“我们觉得涉及到高考的时候我们应该不是增加难度,而是降低难度。”

  谈到教育公平,校长们几乎都有话说。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认为,我们现在都在讲教育公平,其实就是优质资源均衡分配。义务教育阶段,现在国家省市政府做得都很好了,但是高等教育也需要强调这个概念。

  他提出,高考招生不管是分配到学校也好,还是分配到地区也罢,最好是按照人口基数来进行分配指标。“全国人大代表是按人口基数来选举的,高校入学名额也应该考虑到人口基数。我们徐州市900万人口,是江苏省第二大市,但是,南通、苏州几个中学几乎把清华、北大的指标全吃完了,如果按人口走,素质教育、均衡教育基本上就可以做到了。”

  关于校国际化:规模化解决不了大学的国际化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高校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尤其是近年来,海外高校纷纷加大了对国内学生的吸引力度。高校与国际的对接程度已经直接关系到了高校的招生质量。因此一谈到国际化,几所以语言、对外贸易为培养特色的马上就打开了话匣子。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赵旻首先提出,高校国际化与全球化一定要分清楚,国际化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全球化是被动的。他直言中国大学不缺规模,也不缺硬件建设,“规模化解决不了大学的国际化。”

  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副书记赵旻首先提出,高校国际化与全球化一定要分清楚,国际化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全球化是被动的。他直言中国大学不缺规模,也不缺硬件建设,“规范化解决不了大学的国际化。”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认为,观念的国际化更加困难,而且是更核心的内容,“在国际化的大潮当中,如何保持住我们中国大学的个性,和国际化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是国际化话题中应有之义。”

  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提出了他眼中大学国际化的标准,第一是生源的国际化;第二是办学水平的国际化;第三是办学影响国际化,“这个方面的大学排名大家都质疑很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它的科学性。”他还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指标,就是校友和社会捐赠在一个学校里占的比重,“这个指标现在慢慢受到国内大学评价的重视了,这实际上也是大学办学国际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李凤亮说。

  关于创新培养:先要理顺行政和学术的关

  如何在保证公平和公正的前提之下,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把大学真正适合的人才找到合适的大学当中?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健看来,大学是最应该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现创新大学必须要具有宽广的视野、一定的志向以及必胜的决心和坚韧不拔的勇气。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认为,大学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它们的创新路径是多样的,统一的走一条路,吹一阵风,一刀切,其实妨碍创新,甚至亵渎创新。他指出,简单的复制、模仿、赶超,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真正的一流。一个管得很死的大学,一定是不注重多样性的大学,一个不注重保护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性的大学,肯定做不到创新发展。

  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的发言很直白,他说要提高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让学生在学校吃得更好,玩得更好,学得更好;要求老师尽可能地在没有太多的压力下,进行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活动,可以多做,也可以少做,如果不感兴趣就不要做,他还当场宣布了一条消息,今年学校还准备给教职工涨15%至25%的工资,“让我们的员工每年涨工资这就是中南大学想做的,创新谈多了就庸俗。”

  北京邮电大学乔建永表示,大学教学与科研创新的特点是经常性的,是分散性的,对于做校长的人来说,只要把体制机制理顺了就行,教学上、科研上科研活动要尽可能少的管,校长要管的、要创新的是高等学校的体制机制。他说,现在中国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和国际上高水平大学相比,实际上模式已经差不太多了,差的是水平。相差比较大的是体制机制。“政治权力、民主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我感觉大学下一步创新的中心任务就是把这四个权力的关系理顺。”

  乔建永也坦言,现在当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喧嚣过重了一点,淡定少了一点。“我们的大学要创新,一定要把喧嚣降下来,要淡泊名利,要宁静致远,要耐得住寂寞,我相信只有那样我们现代大学制度才能建立起来,我们大学科研才能真正上水平。”

  链接:“考试招生改革意见”通过审议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会议指出,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要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要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要改革招生录取机制,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改进录取方式,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要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加大违规查处力度。要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将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文件,充分考虑教育的周期性,提前公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初审编辑:陈新
责任编辑:大众网山大记者站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