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教导有方”:游国恩在山大文学院
游国恩先生,字泽承,江西省临川县人,著名楚辞研究专家、文学史家。1931年至1936年在山东大学文学院先后任中文系讲师和教授。
游国恩北大中文系毕业后,先是回故乡江西执教于中学。1929年,他应邀前往国立武汉大学任国文系讲师,讲授中国文学史,从此与也在武大任教的闻一多先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31年,闻一多任国立青岛大学(即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他极力向当时的校长杨振声推荐游国恩,于是1931年游国恩被聘任为中文系讲师。这年7月,游国恩到青岛报到,同来的还有外国文学专家赵少侯、历史学家杨筠如以及著名小说家沈从文等人。
在青岛,闻、游两家合住在校内的一栋楼房里,两位青年学者经常在一起切磋学问,友谊更加深厚。闻一多是湖北人,自认是楚人之子,因此对屈原和《楚辞》是情有独钟。而游国恩在《楚辞》学方面的学术造诣及成就,闻一多更是钦佩之极。在山大文学院5年间,游国恩讲授的课程有中国文学史、楚辞、唐宋以降的文学、中国文艺故事等。除了教学,游国恩继续留心于《楚辞》的研究。游国恩之所以热爱屈原和屈原的作品,不仅是因为屈原在文学创作上有着伟大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屈原和他的作品所反映出的高尚情操和浓郁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当时正值日寇对华侵略,华北局势危急之时,游国恩深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担忧,急欲借讲授《楚辞》激发人们的爱国热忱,奋起救国。
1936年,游国恩辞去山东大学教授一职,离开青岛南下,就任武昌华中大学教授。他在山大任教期间,因为学识渊博,教学认真负责,循循善诱,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们听说游先生要离开山大,纷纷来到他的家中再三挽留;挽留不住,最后大家送他一个银盾,上刻“教导有方”四字,并集体到火车站送行。就这样,游国恩怀着对学生们依依惜别的深情离开了青岛,离开了他工作了5年的山东大学。
1960年代,时在北京大学工作的游国恩受中宣部和高教部委托,领衔主编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大纲》一册和《中国文学史》全四册(其他主编为中山大学王起、山东大学萧涤非、北京大学季镇淮和费振刚)。这套书成为全国高校通用教科书,后多次再版,延用40多年,发行数百万册。1987年,这套《中国文学史》荣获国家教委评选的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别奖。
责任编辑:大众网山大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