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论坛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
2014年05月21日 18:42作者:来源:中国文化报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以“不同信仰下的人类共同伦理”为主题的第三届尼山论坛于5月20日在“中国伦理之乡”山东举办。三天的时间里,来自五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世界知名儒学专家、宗教、文化学者汇聚山东大学,将展开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编者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以“不同信仰下的人类共同伦理”为主题的第三届尼山论坛于5月20日在“中国伦理之乡”山东举办。三天的时间里,来自五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世界知名儒学专家、宗教、文化学者汇聚山东大学,将展开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2010年至今,国内举办的两届尼山论坛以及巴黎尼山论坛、纽约尼山论坛等一系列重要活动,积极主导并参与了世界文明对话进程。在消弭文化冲突、进行跨文化交流方面进行了大有裨益的尝试,并取得显著成效。在第三届尼山论坛举办之际,本报记者就前几届尼山论坛所取得的成效、尼山论坛的文化价值等问题,对尼山论坛组委会秘书长徐向红进行了深入访谈,他从四个方面给予了阐述和解答。
搭建对话平台发出“中国声音”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借鉴而丰富。”不同文明间的跨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文明对话有助于沟通思想、消除隔阂和协调行动。自从联合国大会2002年宣布每年5月21日成为 “世界文明对话日”以来,文明对话蔚然成风,但其间却很少听到中国的声音。尼山论坛之前,中国从未举办过此类论坛,中国学者参加国外文明论坛也不能占据主流地位,这是一种非常尴尬的状况。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山东是齐鲁文化发祥地,是孔孟故乡,要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要因势利导、深入研究,使我国在东亚儒家文化圈中居于主动,在世界儒学传播和研究中始终保持充分话语权。
尼山论坛是第一次由中国人主办的世界文明论坛,将世界几大主要文明放在一个平台上对话交流,凸显了中华文化、儒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尼山论坛,“和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儒家文明与其他几大文明对话和沟通的思想桥梁,并借此向世界发出了“要对话不要对抗”的中国声音。
第一届尼山论坛以“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为主题,围绕“人类危机与文明对话”“儒耶对话与世界未来”“和而不同与人类和睦相处之道”等话题展开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对话,是发挥孔孟儒家文化独特资源优势,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相互理解与交流合作,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尝试,堪称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第一次高层次对话和交流。闭幕式通过的《尼山和谐宣言》,是第一个由中国主导的以人类和谐为主题的宣言,也是充分体现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世界文化宣言。《宣言》发出“世界本质是和谐”的声音,表明中国在推动世界和谐方面有着丰富的文化伦理资源,可以为全世界提供借鉴。首届尼山论坛表明,中国主动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对话”,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赏和积极参与。
第二届论坛的主题是“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信仰·道德·尊重·友善”。相比第一届尼山论坛,这一主题更为深刻,更能触及到世界文明对话核心价值问题。其间,论坛“和谐信仰”主题获得广泛认同。人人都应该有信仰,不论自己信仰什么,对他人、对不同文化的信仰,都应该有足够的尊重,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体会到不同的信仰都具有一种高尚道德的追求。承认不同信仰的可贵,承认人类的道德大体相同,相互间的尊重自然就加强了;在尊重的基础上,自然就生成了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爱;而一旦爱普遍于全世界,世界必然会走向和谐与和平。这就是“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表示,世界不同文明、不同信仰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认为,不同信仰之间可以做到和而不同。我们反对居高临下的文明,反对对不同文明持有偏见和误解。只有秉承互相尊重和平等的态度,才能实现不同的文明相互借鉴。第二届尼山论坛所发出的“和而不同的信仰观”“要对话不要对抗”的中国声音,如今正在国际社会持续放大。
核心价值观进入西方主流话语圈
这些年来,中华文化也在积极走出去,京剧、杂技、皮影、剪纸等,已经成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文化符号。但是必须认识到,若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层面走不出去,其他一般形式的文化对外交流只能是浅层次的。因此,我们说尼山论坛具有战略性的文化价值,是指它在主流价值层面实现了文化的碰撞、交流,对核心价值观走出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其他文化交流形式也很重要,但是文化核心价值层面的东西却可以“震撼人心”,这也是我们特别重视尼山论坛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除了关心汉学的学者,西方社会对中华文化普遍缺乏了解。利用尼山论坛这种形式开展与世界其他主要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犹太文明等)的对话,不断“造势”,必将能充分地显示中华文化的包容、大度。而尼山论坛的成功举办,一下子进入到了世界特别是西方的主流话语圈子,成为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主流价值社会了解和认可中国主流文化价值的重要渠道。
2012年4月16日,“巴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法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论坛举办前,对于此次活动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尼山论坛组委会与孔子学院总部均无十分的把握。首先,尼山论坛毕竟是第一次走出国门,而且是直接进入欧洲文化的心脏地带——法国巴黎,直接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其次,尼山论坛毕竟来自于孔子故乡,具有浓重的儒家文明特色与特质,欧洲和世界会欢迎吗?第三,尼山论坛毕竟是由中国人自己搭建的对话平台,是地道的“中国牌”的文化产品,携带的是中国主流文化的信息,西方主流文化会排斥吗?实践表明,这些顾虑都是多余的。巴黎尼山论坛的会场之热烈,可谓空前。
巴黎尼山论坛主题是“儒家思想与全球化世界中的新人文主义”。有50多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使和官员全程参加,兴致盎然,争相提问。现场从始至终座无虚席,四周站满听众。“孔子”“儒家”“和而不同”“新人文主义”一时间成为热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强调:“全球化使人类的关系前所未有地紧密,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的融合,更是文化的融合,而文化的融合需要新人文主义的支撑。用孔子的思想重新考虑国家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应该成为新人文主义的重要内涵之一。今天,在教科文组织讨论儒家思想与新人文主义意义非凡。新的世界需要新人文主义,它将促进世界的进步。”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说:“儒家思想与新人文主义不仅仅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一个政治话题。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才能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孔子的思想具有现代性,它可以构成新人文主义的核心,而人类正需要一种更广泛意义的新人文主义。”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汉斯表示,“教科文组织总部开展类似活动比较多,但能引起如此高度关注,实不多见。”中国提供了一个易于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洲社会接受的对话平台——这也是巴黎尼山论坛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次活动被欧洲誉为“中国在核心价值层面进入西方主流社会的一个成功范例”。
同年11月,“纽约尼山论坛”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此前,在纽约召开的各类文化、文明会议都是由美国人主导,此次以中国人为主导,这让他们感到很“震惊”。纽约各界普遍认为,中国的尼山论坛进入纽约和联合国总部开展儒家与基督教文明对话,“这是一个奇迹”。
在纽约开展“儒家与基督教文明对话”,在美国上层社会广受重视,美国派出多位重量级人物参与对话讨论,足见美国各界的重视程度。《尼山论坛》专题片的播放和尼山论坛秘书处向大会提供的背景材料等,进一步加深了与会者对尼山论坛的良好印象,一些美国学者在发言中多次提到首届尼山论坛通过的《人类和谐宣言》,认为这是一份很有价值的文献。这次纽约尼山论坛举办期间,正赶上“桑迪”飓风袭击美国,纽约是飓风重灾区,许嘉璐等中国学者不避危险按时赶到纽约出席对话活动,给美国人留下了良好印象,拉近了中美两国与会者的心灵距离。
儒学的普世价值被广泛认同
欧洲专家学者来参加尼山论坛时,讲到欧洲面临的严重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这背后实则是深刻的道德危机。而道德危机的出现,乃是由于人类的贪婪。人类向自然无节制索取,这违背了几百年前启蒙运动时期先哲的教导。孔子的思想对启蒙运动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伏尔泰等启蒙运动先哲将目光对准东方,学习孔子的思想和东方智慧,才有了欧洲的繁荣发展。而我们现在出现的道德危机,正是背叛了那些思想。如今,治疗现代社会问题的“良方”,依然能在孔子那里找到。
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经济危机固然可怕,但是“信仰危机”更危险。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被认为和信仰的缺失有重要关系。这需要重新回到儒学中去寻找解决途径,这也是尼山论坛所探讨的。
韩国成均馆大学金圣基教授参加尼山论坛后认为,儒家思想有充分的普世价值,在21世纪对人类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对于现代文明中的危机,在2500年前甚至是3000年前,儒家思想已经给出了解决的智慧。中国“和而不同”的文化信仰和高尚的礼仪道德传统得到了与会者的尊重、欣赏甚至向往。
儒家伦理思想内涵丰富,包括政治伦理、社会伦理、家庭伦理、个人伦理等诸多领域,涉及治国、处事、修身等各方面内容。儒学伦理的普世价值之所以被广泛认同,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原因。中国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持久不断的发展、丰富、变异、筛选、凝结,已经形成规范严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独特文明体系,具备了与世界任何文明体系对话的资格和水准。其中的许多精华,都具有普世价值。例如,儒学的政治文化,虽然是在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体制下形成和发展的,但其中包含的发达的政治分工和悠久的权力制衡观念、行政立法的传统以及比较科学的人事管理经验,特别是其中的“民本”“仁政”“明君”等观念,不仅是中国政治文化的精华,而且对东亚儒学文化圈,甚至对欧洲政治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例如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又如被一些人津津乐道的西方“文官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鉴了中国秦汉以后形成的官僚制度。
儒学的伦理文化,提倡“仁者爱人”“立人”“推己及人”,其倡导的忠、孝、节、义、仁、礼、智、信等伦理观念,显然具有永恒的价值。再如,儒学倡导的人生理念和人格尊严,同样具有永恒的价值。“尽人事听天命”“知其不可而为之”体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孔子讲“性相近,习相远”,孟子主“人性善”,在人性问题上看似不同,但其最终目标都是始终不渝地要求人们磨炼意志、锻造品格、弘扬善端,使自己成为道德高尚的仁人君子。科学知识容易传承,最不易传承的是道德。良好的党风、政风、民风、社风需要培育。儒学丰富的伦理资源恰恰是今日培育核心价值观和良好世风可以直接利用的资源。
斗转星移,世事变迁。2000多年来,尽管儒学经受外来文化的一次次冲击,但由于极强的因应能力,其安如磐石般的地位并未受到动摇。儒学的许多理念经思想家丰富、完善后,具备超阶级、超时空的普世价值。
培育不同文明对话的中国品牌
5年来,尼山论坛从孔子故乡曲阜尼山走向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走向纽约联合国总部。论坛所开展的系列对话活动,都是秉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思想理念而作出的积极努力,站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最前沿。
尼山论坛的举办,充分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感染力。论坛的举办过程,凸显了中国文化元素。由许嘉璐撰文、欧阳中石书写并共同揭碑的尼山论坛碑,大型民族管弦乐交响合唱乐《尼山圣诞曲》、《孔子颂》以及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创作的《文明对话世纪鼎》等独具特色的原创作品,已经成为了尼山“世界文明对话”的新地标。
论坛以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为平台,通过国内外学术交流,弘扬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论坛通过的《宣言》、《共识》、《倡议书》等文件,集中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巴黎尼山论坛和纽约尼山论坛,在西方主流社会阐发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孔子和儒家文明是可以与耶稣和基督教文明比肩媲美的东方文明,解决人类当前的危机需要回到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汲取伟大智慧。美国卡梅隆大学教授大卫表示:“我学到了很多有关儒学的知识,这些都激发了我的思维,让我开始思索许多其他有关这两大文明的有趣问题。”
尼山论坛从孔子文化的源头出发,着眼于“世界文明轴心时期”诞生的东西方人类智慧,以世界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的视野,表现了中国主导开展“文明对话”的信心和力量。通过两届尼山论坛和巴黎尼山论坛、纽约尼山论坛,与会者对举办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文明对话活动广泛赞同,不少国外人士希望“不要只开这一次会”,“希望今后继续深入探讨、对话”。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武克·耶雷米奇先生对纽约尼山论坛在联合国总部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对联合国开展文明对话工作的有力的支持,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文明发展趋势。”加拿大爱丁堡大学教授拉瑞·荷塔说:“我们不仅要对话,而且要行动。虽然难以预料将来共识能够产生多大的效果,但因为有了这个论坛,前景是积极而充满希望的。”
尼山论坛正在成为继孔子学院之后,中国进入国际社会的又一个“高端原创文化产品”。目前,“尼山”和“尼山论坛”已经成为世界文明对话的知名品牌,它的整体功效还正在持续、不断放大之中。
(本报驻山东记者 常会学 策划 宁昊然 整理)
初审编辑:陈新
责任编辑:大众网山大记者站
责任编辑:大众网山大记者站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