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教育专题 >2024全国重点新闻媒体山东职业教育工作调研行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右侧新闻区4条

聚焦立德树人、内涵建设、产教融合,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办学水平实现新跃升

2024

/ 05/2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明明

手机查看

  大众网记者 张明明 潍坊报道

  作为一所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办学成效斐然,社会影响力显著。学校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对接产业需求,深耕工业制造业领域,全力打造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特色,办学品位节节攀升,办学成绩硕果累累。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学院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强化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成功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5个,并培养了11名“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实现了全覆盖。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彰显了学院党的基层基础的牢固,也为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创新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构建全环境育人体系方面,学院积极探索并建立了“1+N”制度体系,形成了“一主线四维度两保障”的思政工作机制。通过这一机制,学院全面推进铸魂育人,成功构建起全环境立德树人“一站式”学生社区,初步形成了“工作到家,功夫到家”的学生社区育人格局。这一做法得到了山东省教育厅的高度认可,学院被选为山东省高校“三全育人”暨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学校。

  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学院以服务制造强省建设为目标,明确了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制造类专业群通过创新“校企双元、四段递进”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政行企校”协同育人平台,学院成功构建了“价值引领、全面发展、多样成才”的人才培养体系,并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还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理念,创新“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近三年,学生在各项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包括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铜奖1项,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7项,省赛一等奖18项。同时,学院还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在挑战杯国赛等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近200项,获奖数量位列省内高职院校前列。

  在就业工作方面,学院深入实施“一把手”工程,通过“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广泛开拓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目前,学院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6%以上,其中50%以上的制造类学生就业于世界500强或行业领先企业,实现了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学院也因此获评山东省就业工作“绿灯”先进高校。

  动态对接产业需求,建设高水平专业群

  聚焦山东省强省建设,按照“科学组群、梯次建群、动态管群”思路,“建立机制、提升内涵、考核评价、动态调整”四维发力,建成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成功带动其他专业群建设,省级及以上高水平专业群占88.89%。构建起“增、调、警、撤”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设置与省“十强产业”等匹配度达到98.25%,其中,智能制造类专业占比65.5%,人才培养适应性不断增强。

  作为国家“双高计划”A档专业群,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群以“整体布局、优势引领、骨干支撑、分级建设”的策略,引领了学校其他专业群发展。该专业群创新实施了“产学研结合、职场化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产教融合,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同时,通过构建“全要素、实景化、生产性”的校内职场实境,实施了三阶“三实”教学模式,为师生提供了共同参与企业技术研发项目的机会,推动了“课堂革命”,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智能制造和软件技术专业群作为学校“双高计划”特色建设项目的骨干,与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群一同入选山东省首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学校以建设智能制造特色鲜明的职业技术大学为目标,为这两个专业群提供了资金支持、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保障。

  智能制造专业群创新实施了“校企双元、四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就业率、企业留用率和职位晋升率。软件技术专业群则实施了“校企双元、项目载体、三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前,这两个专业群在校生规模占比超过50%,而就业于世界500强企业的毕业生占比也超过了50%,充分展现了其在职业教育中的骨干作用。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设备芯片装配工作站教学

工业4.0智能制造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调试教学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显著提升

  学校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聚焦教师教学、实践、科研能力提升,学校构建具有职教类型特征的教师发展体系,创新“角色重塑、路径规划、职场提升、评价改进”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建立“五维三级两线”教师发展体系,分层分类服务教师发展。

  近五年来,学校建成国家级、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7个,培育2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0名全国技术能手、省级技术技能大师等领军人才,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奖3项、省赛一等奖12项。

  除此之外,学校还校企共建“双元”教材建设委员会,建立教材修订机制。对接岗位能力,融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开发新形态教材。近三年,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获批“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11部。建立“职场能力递进式”专业课程体系,深化数字化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新形态,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实施模块化教学。目前,学校入选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5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23门。

  聚焦人才培养适应性,强化实训条件建设

  在助推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学校搭建了全要素、实境化、生产性的校内职场化育人实践环境,对接岗位需求,构建“五层递进”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创新“德技融合、虚实结合、三阶递进”实践教学模式,切实提升学生实践水平。与潍柴动力等企业共建14个产业学院,建设670个校外实训基地,将企业产线引入学校,融合企业元素打造职场育人文化,形成实践育人环境。

  为了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实训,学校投资1.8亿元与行业头部企业共建山东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打造实践育人平台。基地建有智能制造单元、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纺织服装智能制造等9个实训中心、60个实训室,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面向人工智能技术等27个专业,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300余项,是山东省首个智能制造特色的公共实训基地,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教育部认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升服务发展能力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致力于提升服务发展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学校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走深走实。学校服务山东部省共建创新发展高地、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建设,立项部省共建职教高地课题4项、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课题2项,引领办学实践创新。

  学校推进实行“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校企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共同育人机制。深化“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推动两翼齐动,促进“政行企校”多元协同,构建起产教融合新格局。

  目前,学校已携手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等头部企业,牵头建设3个全国、1个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1个市域产教联合体,牵头建设全国纺织服装智能制造产教联盟等合作载体,共育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2家、省级17家。学校入选工信部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形成国家级典型案例6个,建设模式与典型做法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深化校企协同,与潍柴、歌尔等头部企业深度共建产业学院8个,建成全国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实现以教促产、以产助教,助推行业企业转型升级。

  学校坚持深化科教融汇体系建设,技术创新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学校聚焦产业科技创新,校企共建相关技术领域“国家-省-市-校”多层级和“技术技能积累、科技创新、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多类型科研平台,形成“四级四类”科研平台。引育产业教授、泰山学者、全国技术能手等高层次研发人员118人,柔性引进2个本科高校专家团队,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22个。近三年立项科研项目500余项,其中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特色项目等省部级项目47项,授权发明专利78项。

  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内核,凝心聚力,守正创新,一场新时期的蝶变剧目徐徐展开,山科科技职业学院由此踏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实现办学水平新跃升。

责编:刘佳琦


审签:路时川

责编:刘佳琦


审签:路时川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