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教育专题 >2024全国重点新闻媒体山东职业教育工作调研行 >济南职业学院右侧新闻区4条

济南职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济职工匠”

2024

/ 05/29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王学涛

手机查看

  海报新闻记者 王学涛 报道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突破方向。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正在成为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职业教育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重点难题。

  作为职业院校,济南职业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发展、推动专业升级,构筑校企合作“新生态”,注入区域发展“新动能”,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

  深化产教融合,构筑校企合作“新生态”

  立于职业教育革新的“风口”,谁能在产教融合上走得更加深入,谁便能抢占发展的先机。

  济南职业学院秉持着“与品牌为伍,与朝阳同向”的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产教融合办学机制,着力提升了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适配度,实现了从“教育”到“产教”的转变。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必然要求,通过我们的培养让学生毕业时有竞争力,双岗成才。”济南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苏旭勇介绍,学院将校企合作贯穿培养全程,突出企业育人主体地位,校企合作共同体有名有实。

  济南职业学院十分重视与行业和头部企业的合作。与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吉尔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共同开展的现代学徒制探索被《人民日报》报道;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中兴通讯5G+产业学院,获评“5G+先进控制技术”济南市重点实验室;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比亚迪标杆产业学院;持续12年开展双元育人模式探索,开创“14322”双元制职业教育济南模式,为费斯托等德资企业提供853名高素质技能人才;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交新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大数据应用产业学院”获批全国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项目。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在此背景下,济职汽车工程系瞄准汽车制造与装配、新能源汽车、汽车技术与服务、智能网联汽车等国家重点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今年正好是系部成立三周年,三年的时间里我们与中国重汽集团、比亚迪集团、通用五菱都达成了深度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基地和职工培训中心,培养跨界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以比亚迪现场工程师班为例,学生刚入校就进行选拔,通过工学交替的形式来进行培养。企业的工程师和系部的老师深度合作,一起开发教材,共同开展教学,共同开展评价。”济南职业学院汽车工程系主任宋广辉表示。

  服务地方发展,注入区域发展“新动能”

  济南职业学院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院紧密对接区域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需求,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和课程设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济南职业学院重点打造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软件技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和重点建设的4个省高水平专业群与山东省十强产业、济南主导产业有效匹配。将产业需求、岗位要求细化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了中兴通讯5G+产业学院、大数据职业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等13个项目,服务市校融合发展。学院年培训企业员工1.9万人,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以不到30%的本地生源贡献了超过60%的留济率,得到了费斯托、二机床集团‘珍宝级的员工’‘济职的孩子好用’的积极评价。”济南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苏旭勇介绍。

  2023年,济南职业学院又牵头150余家单位共同组建国家级济南市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教联合体,将产教融合推向了新的高度。“这些联合体、共同体的建立,首先是扩大交流,其次是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第三是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有助于实现以产促教,以教助产。”济南职业学院院长尹元华说。

  同时,学院还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通过组建“济职义工”服务队等形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推动专业升级,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济职工匠”

  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教育是关键环节。面对产业迭代带来的人才就业新趋势,近年来,济南职业学院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推动专业迭代升级。

  围绕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学院精准对接山东省“十强”和济南市“四大主导”产业,构建“1+1+3+4”专业群建设发展布局,专业与产业匹配度达到100%,建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引领建成省内领先高水平专业群5个;顺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改造36个传统专业,动态调整14个专业,实现从专业名称到内涵建设的数字化改造升级;对接岗位能力要求,建立了学校、企业、行业和第三方评价组织共同参与的产教协同、多元评价、持续优化的专业群质量保障机制,实现了专业群建设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为例,学院依托该专业群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与济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临工重机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联合成立市域产教联合体,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济南职业学院智能制造系主任孙玉峰介绍。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的带动下,学院还打造了新兴软件特色专业群等多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和重点培育专业群,形成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专业集群。这些专业群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在宋广辉看来,对于职业院校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培养符合“专精特新”产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作为职业院校,不能闭门造车,要主动走出去,主动迎合产业的发展需求。 2023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公布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名单,济南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大数据应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获批立项,正式启动建设,标志着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发展工作又迈出突破性的一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济南职业学院累计培养“济职卓越工匠”1640人、“齐鲁卓越工匠”后备人才323人,毕业生行业企业满意度98.8%。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0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中获3金2银7铜,成绩位居全国前列。

  下一步,济南职业学院将进一步推动专业升级,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发展,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济职工匠”,为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责编:姜申涛


审签:路时川

责编:姜申涛


审签:路时川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