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生命的成长”的教育理念,首先也要调整好教师的生命状态,“老师平常的教学压力很大,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产生职业倦怠感,”赵勇说,提高老师的专业化,从而提升老师的幸福感,因此,教师的专业培养一直是学校追求的目标,“学校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类在职学习和进修,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培训;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提倡教师承担研究课,为教师发展搭建成长平台。”
在学校平常的教学中,学科教研组会统一进行备课,要求老师在每一个模块教学前,必须先研究出模块课程纲要,纲要中必须回答出如下问题,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的基本内容安排是什么,具体课时怎么安排,生长点是什么,如何评价学生等。因此,教师进入这样的一种实体性研究,就使得他们从原本的只在课前备一次课的状况中跳出来,审视整个模块的全部教学内容,这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关注怎么把学生教好,还要关注学生怎么学好,以学生为中心,在尊重个体发展规律基础上,因材施教,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