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赵勇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到底什么才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本质其实是培养人的活动”在赵勇看来,孩子何以成为“人才”,首先要有德,学会做人。其次,才是能,也就是成才,这就要抓好两个品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严谨的学习品质。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之成人,严谨的学习品质使之成才;“德,是一个人成长中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为此,2006年,赵勇率先提出了”养心育德,养根育能”的德育理念,紧接着,2007年的党的十七大在党的教育方针中,首次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可以说,当时的山大附中已经领跑于中国现代基础教育。
“当时对于核心素养关键词的理解就是德和能,它是通过养和育的方式来实现,同时养和育也是体现了对教育规律的认知,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做好陪护,尊重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在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守护和引领。”
赵勇坦言,德育是把人引向希望和幸福的教育,它不是说教,更不是脱离孩子实际成长的说教,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应该有他这个年龄段应有的经历和体验,家长不能以成人的判断来剥夺孩子的这些经历,要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去做出选择,从而承担他的责任,从而具有他的判断能力,学会对自己负责,从而树立他的目标意识,责任意义,树立理想,进而产生信仰。
因此,每一位进入山大附属中学的学生都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做人,德育更是放在首位,“目的也是培养做事认真,有求知欲,具备合作意识,跟周围人相处和谐的毕业生。”赵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