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童行-点点荧光让爱同行
首批向小学生发放1万件爱心荧光衣,各地市相继展开发放。
首批向小学生发放1万件爱心荧光衣,各地市相继展开发放。
网罗山东各地名小吃,一起品味舌尖上的山东。
定于2014年4月25日至10月25日举行,主题:让生活走进自然。
2014年全国高考于6月7日-8日举行,山东55万考生参加高考。
山东英才学院招生工作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2、按照山东省教育厅核准的年度招生计划及有关规定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来源计划,制定学院招生工作章程;
山东英才学院2014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第一章:总 则
为了保证山东英才学院2014年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学院和考生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山东英才学院招生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章程。
本章程适用于山东英才学院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工作。
山东英才学院招生工作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山东英才学院招生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考生及其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学院概况
第四条 学院名称: 山东英才学院 学院代码:13006
第五条 学院地址:
校本部: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大正示范区英才路2号 邮政编码:250104
北校区:山东济南济阳崔寨 邮政编码:251401
第六条 学院类型: 普通本科院校
办学层次: 本科、高职(专科)
办学体制: 民办
学习形式: 全日制
招生对象: 2014年参加高考的学生
第七条 山东英才学院简介
——领略齐鲁文化 独具就业优势
学院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山东是沿海经济大省,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均居全国前列。作为世界泉水之都,济南南依“天下第一山”——泰山,北跨“母亲河”——黄河。在这里,既可感受到现代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又能领略到齐鲁文化的厚重文脉、悠远历史,还能欣赏到泉城济南的翠湖青山、曲水潺潺。学院南北两校区分跨黄河两岸,师资、就业、交通、视野等优势突出。
——高标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
学院创建于1998年,是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院校。学院拥有高标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生活条件。学院现有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6000余人和部分高等教育自考本科学生,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26个本科专业、43个高职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医学等八大学科门类。
学院占地面积1300余亩,现有校舍建筑总面积47.3万平方米。学院固定资产总值逾10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863万元,教学科研用计算机4747台,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258个。建有校内实验实训楼4座,内设大型实训中心10个,拥有各类实验仪器11452台(套)。
图书馆为“两校三馆”,馆藏图书180万册,中文期刊2000余种,并设有视听室和学术活动室,可为全院师生提供良好的借阅﹑视听服务。校园网与国家教育科研网络相连,可直接提供电子信息文献检索。2010年图书馆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图书馆管理先进集体”;2012年图书馆获得多项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服务奖项。
学院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被称为省城高校第一湖、第二湖的静湖、易湖碧波荡漾,绿化覆盖率达63%,是“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省绿化先进单位”。
——“感恩、回报、爱心、责任”的校园文化
学院学风优良,文化氛围浓厚。教室中、绿荫下,随处可见发奋学习的英才学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英才校园文化最好的注解。学院一直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不仅传道授业、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学会感恩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培养学生感恩精神方面,学院身体力行关爱师生、感恩社会。建校16年来,学院始终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不以营利为目的,把所有收入都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学院是一所充满爱心的学校,除每年按时发放600余万元的国家奖助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外,还斥资3000万元以学院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杨文教授名义设立“中国十大杰出母亲杨文奖助基金”,每年拨款300余万元发放给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现已拨付1400余万元。2012年我院被评为“山东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学院还积极发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开展“联五帮一”等活动为学生献爱心。
学院是一所有着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校,尽其所能回报社会。2007年学校发起了“大学生联手保护黄河源大型社会公益活动”;2008年,在汶川大地震中,学校广大师生共计捐款30多万元;2009年出资60万元在山东师范大学设立“英才奖学金”;2010年,资助建设革命老区沂蒙山区夏蔚镇希望小学;2012年出资30万元赞助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周年“阳光路上”全国书画展。
——国家教学名师领衔的师资队伍
学院大力引进博士、硕士等高学历教师和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建立了一支政治合格、业务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51名,其中教授、副教授288人(其中五人享受国务院津贴),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551人,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占49%。学院还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高校和著名企业聘请了350余位知名的专家、教授、学者担纲教学工作,满足了本科教学需求。我院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 2013年杨文教授入选“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幼儿英语教学法”教学团队被教育部评为国家本科教学团队。
——科研成果引领山东民办高校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学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2012年以来,我校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均实现突破。近两年共主持和参与承担国家级课题16项。近三年共申报成功省级课题41项,实现了我校承担省级课题的较大幅度提升。2012年,我校横向课题开始破土,共承担3项横向委托课题,研究经费55万元。2013年,横向课题数量增加到12项,其中有一项课题经费达到122.5万元。
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激励支持下,广大教师投身科研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涌现出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主要表现在:近三年发表论文1400余篇,发表核刊350余篇,我院教授发表的成果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三大检索的论文不断涌现,成果的质量有了进一步提升。
——与名校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英才学子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屡获殊荣
学院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规格和质量的需求,合理设置学科专业,突出办学特色,构建了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体系。2009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学院成为首批和重点大学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基地;2012年,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签订协议,联合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2013年,学院和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联合培养国际商务、计算机技术、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院投入巨资进行重点专业建设,建成10个校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专业被批准为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26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龙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