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会动态 大会介绍 大会议程 学术新论 大会声音 视频报道 人物专访 图文直播 大会官网 媒体反响

第7届 1933年 波兰华沙

发布日期:2015-07-21 16:19:00 字号:  

 

 

  第7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于1933年8月21日至28日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由于此次大会的地点位于欧洲东部,临近苏联、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及意大利等国,使得旅行费用降低,大会参与人数增加。意大利和法国的参与者众多,并在大会中担当了重要角色,这不能简单归因于学术兴趣。意大利人想要展现其在历史科学领域的巨大作用,证明无论是历史成果的数量还是质量,其均可与欧洲科学的领航者相提并论,并且,这一展示令人信服。法国则是为了提升其盟友波兰的国际影响力而出力。德国由于一战战败,及在历史上三次参与瓜分波兰等原因,在此次大会中比较低调,参与人数较少,影响较低,提交论文的数量不及意、法等国的一半。但是,各国并未因为旧日恩怨而发生不愉快。

 

  此次与会的客人受到了波兰的高规格接待。波兰共和国总统伊格纳齐·莫希奇茨基、总理及华沙市长先后接见大会成员。

 

  此次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全体会议在华沙工业大学的报告厅举行,共召开了两次全体会议。波兰共和国的总统出席了第一次会议。第二次会议上,主要宣读了三篇论文以及委员会的一些报告。此外,大会还设立了15个分会场和13个专题会场,期间共举行了100多场会议。由于会议数量过多,没有人有时间参加所有的讨论,不同研究间的联系变得困难。同时,下午的讨论会时间经常被推迟,缺席现象严重,秩序比较混乱,很多论文未被宣读。

 

  美国学者福林参加了此次大会,他认为与会者的关注点变得过于零散,缺乏对贯穿整个文明史线索的讨论,缺乏对历史研究方法的磋商,只注重狭小的领域,而忽视了普遍性的探讨。福林认为,此次大会的许多专题都可以归类到过去旧的大专题下,宗教史、哲学思想史及文学史的研究均为一般性的全体讨论提供了重要素材;没有必要为了照顾到数量众多的论文而增设大量的专题分会场,也无必要去宣读每一篇论文,许多论文只需打印出摘要分发给大会成员即可。

 

  福林建议应该简化繁多的专题讨论,对于古代、中世纪和近现代史等专题应该撤销,对于文字史、宗教史、法律史或者希腊文明、拜占庭文明,抑或是法国史、意大利史、德国史等具体而又有明确时间界限的专题,应该统一放到“文明与文化”这一题目下讨论。福林认为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应该抵制这种分裂的倾向,提升视野的广度,把人类文明史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和评价。一旦专题讨论减少,大会成员可以更多地相互熟悉和交流。

 

  大会期间,语言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上届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召开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意大利语的论文数量极少,而此次在华沙,意大利人很多,有些专题的论文主要是用意大利语写成的,并且一些学术讨论出集中在讲相同语言的人当中。仅有一些来自印度的学者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会议期间,这就造成许多听众对于来自英美等国学者的发言产生隔阂,针对论文中的问题,读者和作者间也无法交流和沟通。

 

  此次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是一次东方学的大会,至少是一次关于欧洲近东及地中海地区的大会,提交论文的主题多集中在欧洲近东地区以及希腊、罗马的历史,极少涉及西欧、英美等国的历史。提交论文的质量也很高,波兰学者的论文获得了大会成员对其学术水平的认可。

 

  苏联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参加此次大会,根据苏联成员的建议,设立了一个特殊的专题,名为“历史上的社会运动”,实则是研究社会主义运动。苏联成员在讨论中表现积极,宣扬其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关于历史教学这一专题举行了四次全体讨论会,波兰人在会上表现积极,提出许多新的想法但这也加重了会议的负担。拉里提埃尔,兼任国际历史教委会和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秘书长,负责大会的联系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

【作者:摘自《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简史》 来自: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苏红燕 责任编辑 :孟丹宁 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