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企合作 探索多元式人才培养模式

2011年06月30日 14:54作者:来源: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学院又打破封闭式、单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生产实践的第一线,通过校企合作走出一条双元制人才培养之路,同时探索多元式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的建设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厂校并存,产教结合,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是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秉承半个多世纪的办学传统。学院始终重视实训,突出技能,为山东制造业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近年来,学院又打破封闭式、单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生产实践的第一线,通过校企合作走出一条双元制人才培养之路,同时探索多元式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的建设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产教结合、工学交替,是学院传统的办学模式

     

    学院的实习工厂,近期承接了国家级重大科研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课题8)——“可转位刀片周边五轴数控精密磨床”的项目。办学55年来,实习工厂始终是师生实习实训的保障基地,是支撑学院发展的脊梁。

    “产”是学院存续的前提和基础,并始终围绕“教”这个中心进行,产教的有机结合,使工学交替、相得益彰,形成了学院“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独特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培养的学生,在道德方面接受了劳动光荣,吃苦耐劳的精神滋养,培育了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同时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通过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在毕业时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职业能力。其育人成果就是:学生毕业能顶岗,就业渠道畅!

     

    通过校企合作,走双元制人才培养之路

     

    合作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机制,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学校与企业发展的战略诉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实习工厂已无法满足学院17000名学生的实习需求。学院采取了“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突破由学院单方完成人才培养的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培育学校与企业双方完成对学生教育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学院运用投资合作、引企入校、进修提高、定向双元等模式,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通过在企业设置实践教学基地、德育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等方式,与300多家社会经济组织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用实践证明: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寓产于学、寓学于教、寓教于工、工学交替,产教融合,为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培养与成才搭建起桥梁,是一条利企、利校、利民的多赢之路,培育了直接利用社会力量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途径,为高职教育开辟了广阔的社会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孙海燕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