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师资保质量 “双证书”特色强本领
如今,在全国高校扩招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的不利大背景下,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培养和学生就业工作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教育教学质量加上了保险,“双证书”教学特色更是为学生强化素质和技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如今,在全国高校扩招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的不利大背景下,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培养和学生就业工作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教育教学质量加上了保险,“双证书”教学特色更是为学生强化素质和技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高素质、高技能、高就业率”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受到了全国教育界专家的关注和重视,德能双修、知行合一、重视实训、技能领先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高考考生及家长对高职教育的强烈共识。
“双师型”师资为教学护航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历来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工作,每年拿出150万元作为教师培养专项基金,用于教师攻读研究生、到企业挂职锻炼、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教师技能培训、技能比武等项目。目前,学院“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70%。为开阔教师视野,学院领导每年都安排教师参与国内外的访问学者项目,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培养出国家级、省级技师考评员、裁判员近20人。为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学院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聘请企业专家、技术顾问、能工巧匠参与学院的教学管理、兼职讲课、指导实习。目前,学院已从济南第一机床集团、济南第二机床集团、济南重型汽车集团、济南钢铁集团等多家企业聘请了包括全国劳模许振超在内的专家、工程人员40多人来院指导教学工作。历经56年技工、高级技工教育、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产训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已使学院形成雄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基础。
“双证书”特色助学子腾飞
双师型教师培育了“双证书”的学生,其成果是:为学生提供了德能双修、文武双全、一专多能的“双证书”甚至多证书模式。所谓“双证书”是指大学专科学历证书和所学专业相对应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学院培养的高职大专毕业生在获得大专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能通过严格的专业职业资格考核,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技师班、高级技工班毕业生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通过函授取得成人高等教育专科毕业证书。时至今日,更多的学生通过自主考试获得了更多的从业资格证书,成为一专多能的高技能人才,为日后的充分就业、自主择业和积极创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机电类“特色专业群”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近几年,学院始终本着“着眼区域经济、立足办学优势、面向生产一线”扩展专业群、充实新专业,形成了以机电类专业为龙头,经济管理、信息工程、艺术设计等专业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布局。学院现有30个大专专业、17个技师专业、13个两年制高级技工专业、5个初中起点的五年一贯制大专专业和6个四年制高级技工专业,涉及制造、交通运输、材料能源、电子信息、艺术设计、经济管理、物流管理、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基本覆盖了山东省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能满足初中、高中、中职、技校毕业生的求学愿望。而且,学院的多个专业被列为国家级和省级试点或特色专业。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学院建立了以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能力标准、课程体系、职业证书”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
重实训、促技能,教学特色鲜明有力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重视实训、突出技能始终是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学院60%以上的课程是在实训场地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完成的。学生从进校的第二学期开始,实行理论课和实训课“双周倒”,两周在教室上理论课,两周到实训场地进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第四学期开始,到实习工厂顶岗生产并完成与专业技能培训的相关课程;第五学期,增加课程设计环节,要求学生从参与实习工厂产品生产的过程寻找设计题目,并在实际生产中加以验证;第六学期,学生全部到企业进行“就业式”顶岗实习。
通过这种在校园里“学习——实训——边学习——边生产”的过程,最后让学生到社会生产一线“顶岗实习直到毕业就业”,这是一个由“闭环学习系统”走向“开环学习系统”的过程,通过这两个过程,实现了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养螺旋式上升的目标,也促使学院重视实训、突出技能的特色办学理念不断延伸,进入开放办学、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