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程系与济南壮大车改教学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办学项目启动

2011年06月30日 15:42作者:来源: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工程系是学院重点建设系部,现有教师19名,其中教授2名,高级职称教师6名,中级职称教师3名,骨干教师6名,“双师”素质教师9名。本系设有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子技术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4个专业,在校学生1066人。

    汽车工程系是学院重点建设系部,现有教师19名,其中教授2名,高级职称教师6名,中级职称教师3名,骨干教师6名,“双师”素质教师9名。本系设有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子技术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4个专业,在校学生1066人。本系建有5000米的综合性实训中心,汽车工程专业实训场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建设,分别建有汽车电工电子实验室、钳工基本技能实训室、汽车发动机检测诊断实训室、汽车检测网络教学实训室等9个实训场地,与“济南久豪驾驶员培训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汽车试车和驾驶训练场地1个,与“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机关”合建的汽车维修中心1个,总占地面积5000米?,可以同时容纳200名学生实训。

    济南壮大车改教学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集开发、设计、研制、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一直奉行:“面向现代化,发展新产品,服务教育界”的企业宗旨,生产的教学系列产品种类齐全、优质新颖、具有时代气息,以优良的质量和服务赢得广大院校的信赖。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在双方互惠互利的条件下联手合作,共同发展,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同时把汽车售后服务办成一个汽车工程系的龙头产业,成为省内一流、国内领先。学院与“济南壮大车改股份有限公司”在2010年7月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现在进一步加深合作,共同建设汽车装潢美容实训场地。具体项目介绍如下:

    一、校企合作指导思想

    随着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要求提高,汽车维修、装具、美容、保养已是当下中国最具潜力的行业,爱车族已经把汽车三份修七份养的概念形成定义,汽车后市场服务业空间巨大,消费巨高,技术人才缺少。按照每辆车消费4000多元/年,济南市用于汽车服务的费用就有四十多亿,这样的市场,需要庞大的服务技术人才队伍。为此上方经过多次互访,决定联合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瞄准山东省的汽车后市场,培养具有汽车结构、原理、电路等理论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汽车装潢美容技术,能从事汽车车装潢美容技术操作和管理工作的,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技能性专门人才,以适应汽车装饰美容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二、校企合作目的

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作为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的窗口,当前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建设实训基地对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合作的目的,旨在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增加校内生产性实训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校企合作内容

    1.共建汽车装潢美容实训基地:学校提供面积200平方米场地和进行管理,企业提供汽车美容技术专业实训所需的设备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教学,可把学生培养成汽车后市场全面性实用人才。

    2.创业培训:汽车装潢美容实训中的美容项目、贴膜项目、玻璃修复项目、改装车钥匙、汽车大灯改装、汽车彩绘项目等。全是投资三万元就能开店的项目,非常适合学生创业,通过综合学习可培养出创业。

    3. 联合开办建设汽车装潢美容专业。 

    四、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项目设备与功能

项目名称

工位数

设备名称及数量

实训课题

小资金创业项目

汽车装潢美容实训场地

50

汽车贴膜实验台3台,汽车美容实验台9台,汽车音响教学考核实验台、倒车雷达教学实验台、灯光教学试验台发动机与制防盗器实训台等6台。以上设备已经于9月30日安装到位。

1、前后挡贴膜学习,汽车美容实训;

2、  汽车音响改造升级;

3、汽车倒车雷达教学实训考核;

4、汽车灯光教学实训;

5、发动机与制冷空调综合学习等;

6、汽车防盗器学习。

1、汽车美容店服务中心(汽车贴膜,灯光、音响改造等)

2、汽车维修服务部(汽车空调维修,汽车防盗器安装维修等)

 

    五、校企合作发展原景

    1、校企共同进行专业调查调研,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规划、课程设置等;

    2、校企共同宣传招收学生、培养学生、安排学生就业或创业;

    3、校企通过技术人员、教师和教学资源共享,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孙海燕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