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公开透明,我们更轻松了

2013年08月30日 15:43作者:来源:山东商报

每到开学季,许多家长就会为“择班”的事焦虑。家委会代表:分班过程都公开了 家长也就不惦记择班了 省政协常委邓相超:家长择班是因为老师差距大杜绝择班的根儿是提升老师水平 

  原标题:过程公开透明,我们更轻松了

  

  每到开学季,许多家长就会为“择班”的事焦虑。图为一小学新生开始了首日校园生活 记者王晓峰摄

  

  点击查看原图

  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其中在编班方面,拟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编班,严禁以各种名目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编班过程要邀请家长、社区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参加,接受各方监督。征求意见截至昨天结束,从目前看,社会上还没有明显的反对意见。这会不会是抑制“择班”的一剂良药?记者 杨芳 张雯雯

  学校:分班若不公平,何谈教育公平?

  省城某小学一相关负责人对小学分班邀请社会各界到场监督一事十分赞同。“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国家倡导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如果群众不知道班是怎么分的,何来满意啊!所以小学新生分班并不是学校自己的事,要让社会各界都参与进来。”

  该负责人表示,前些年很多学校都分“重点班”、“实验班”、“特长班”,有些是明着分,有些是“暗箱操作”,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实际上这样的做法,让孩子一进校门就被分成了三六九等,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该负责人说:“让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参与到学校分班工作中来,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老师现场抽签,孩子电脑随机排班,分到哪里算哪里,这可以让大多数孩子享受公平教育。”

  欢迎家长现场监督分班 可减少学校、老师压力

  “家长到学校监督一年级新生分班,这是好事,我们欢迎啊!”昨天,济南师范路小学相关负责人对教育部《小学减负十条规定》中的均衡分班邀请家长、人大代表到场监督十分赞同。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几年,小学分班基本都是按照男女生比例随机分配,师资配备也是抽签决定,整个操作过程算是公平公正了,所以一点也不担心公开了会有什么问题,反倒觉得让社会各界参与监督会给学校减少工作压力。“我们分班过程严格按程序操作,但还是有很多家长会觉得有‘猫腻’,存在‘暗箱操作’,会有特殊照顾,校长、老师还是会接到不少‘拜托’电话,这让我们压力很大。如果公开分班机制,让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进来,亲眼看见整个过程,我们也就轻松了,更利于学校开展工作,也避免老师之间产生矛盾。”

  分班邀请社会监督操作不难 但分了班后多数也得微调

  “现在的分班已经很公平了,在这种情况下,邀请家长、社区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参与监督,对学校来说,没有什么难度。”昨天,省城一热点小学校长告诉记者。

  由于小学生入校没有经过考试,仅仅是凭报名时老师与孩子短时间的沟通交流,粗线条地了解情况,一些孩子可能给老师内向或者外向的印象。人工分班时,老师会考虑这一因素,把内向和外向的孩子平均搭配分班,这样每个班分到的学生都差不多。“如果有社会方面的监督,到时候分好班才发现,这个班里内向孩子更多一些,到底要不要调整一下?”这位校长告诉记者,不调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如果学校调整了,会不会给社会监督代表留下学校“作弊”的不好印象?

  记者了解到,分班过程中,如果有亲属的孩子同时报名,学校一般不会将这两个孩子放一个班;即便是同一小区的孩子,想上一个班,学校也不会将这些孩子分到一个班。“这对孩子好,如果荣誉只有一个,孩子都表现不错,不管给了谁,另一个肯定会受伤,不利于他们今后的交往。”一小学老师告诉记者。如果在社会监督情况下,有亲属关系的孩子或者同院的孩子分到一个班,要不要调整?“还有那些有智力残疾或者肢体残疾的孩子随班就读,也不可能都放一个班里,我们分的时候也会考虑各个班级的具体情况。不是简单的监督一下就定好了的。”一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

  家长:听说别的家长在择班,自己也不淡定了

  “我本来挺淡定,听说别的家长找关系要择班,心里开始焦虑。”家长车女士昨天告诉记者,前些天,她因为孩子择班的问题有些失眠,不过这几天也放下心来了。“听说班已经分好了,我们也没有什么关系,分到哪个班也无所谓了。”

  听说教育部在小学分班上可能要出台限定性措施,编班的时候有望邀请家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监督,车女士说,这些方法的确可以让编班更加公开透明。“都不找关系了,对孩子会更公平!”但采访中,也有部分家长表达了担忧:就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国本来就是个人情社会,找工作要找关系、看病要找关系、上学也要找关系……‘择班’能彻底杜绝?人家的家长、亲戚,就在这所学校教学,在分班上能不关照一下?”

  家委会代表:分班过程都公开了 家长也就不惦记择班了

  何青来是济南市舜耕小学家委会常委,已经参与家委会工作4年了。“我的孩子在学校一点点成长,学校也像我的孩子一样,我看着它发展的越来越强。”说起今后学校分班让家长等社会代表现场监督一事,何青来连声称赞。

  他说:“我孩子当时入学时也曾听到很多关于学校分班的‘传言’,也有担心和顾虑,觉得没找熟人托关系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发展,但事实证明,学校的师资搭配均衡,分班也都是按照男女生比例随机分配,只是当时这个过程没有让家长参与监督,今后如果能监督,把分班过程都公开了,家长们也就不会再惦记着为孩子四处托关系‘择班’了。”

  省政协常委邓相超:家长择班是因为老师差距大杜绝择班的根儿是提升老师水平

  “我觉得让社会力量介入监督编班,不会杜绝‘择班’现象。”昨天,省政协常委、省政府参事邓相超告诉记者。他说,他曾是好几个单位的社会监督员,从这几年的监督过程看,还是走形式的多。“但有聊胜于无。”

  随着今年中考招生政策的调整,择校生将来中考录取时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家长放弃了择校,转而热衷于给孩子“择班”,一个新的口号:择校不如择班,应运而生。

  “家长为什么要择班?最主要的原因是班主任之间的水平差距较大。”邓相超分析,正是因为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孩子这张“白纸”将来挥洒出更美丽的画卷,才会想尽办法托关系“择班”。

  “中小学教师的水平确实差距较大,不是指知识水平,而是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邓相超说,今年上半年,国内多地曝出小学老师对女学生猥亵事件,更加让家长们重视老师的素质,“择班现象怨不得家长。”“杜绝择班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升老师的素质,让每一位老师都具有爱心和责任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唯有这样,择班现象才会慢慢消失。”邓相超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景芳超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