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感恩教师节 > 作品排行榜>文史风雅 知行垂范

文史风雅 知行垂范

作者姓名:山东大学 张九龙学校:山东大学网络票数:

    步入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正门,沿林荫道前行,在著名的小树林西侧,坐落着一座略显陈旧的三层小楼,这就是山东大学文史楼。每个经过文史楼的人,总是会下意识地打量一下这座不起眼的建筑,它身上隐约散发出的一丝古典而神秘的气息格外迷人,似乎在向世人讲述小楼里面曾经的辉煌。
    文史楼北临是一处颇为精致的喷泉广场,每到金秋九月,广场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绿影婆娑,丹桂飘香,此间静谧安逸与几十米外山大路的喧嚣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喷泉广场东西两侧,两组雕塑掩映在绿树之间,颇为醒目,时常引来过往师生驻足品评,合影留念,给广场平添了几分文化氛围。西侧是中文系冯婉君和陆侃如教授的石雕,两位教授夫妻伉俪,教学相长,让人多生感慨羡慕之情。东侧是历史系八大教授的青铜群雕,八位教授云集一处,海阔天空,纵横捭阖,举手投足栩栩如生,神态表情入木三分,重现了众多学术大师的高雅风范,令观者无不肃然起敬,仰之弥坚于怀。两组雕塑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山东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传承,再现了山东大学的人才辈出,星光璀璨。
    世纪山大,文史见长。这是海内外对于山大学术特色的高度概括。喷泉广场的两组雕塑所表现的,正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山大人文学科的黄金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当时,中文系“冯陆高萧”,历史系“八马同槽”,学术大家云集山大,一时间佳话倍出,蜚声海内。
    “冯陆高萧”是指冯沅君、陆侃如、萧涤非、高亨四位教授。冯沅君教授是哲学家冯友兰的妹妹,是现代文学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才女,驰名文坛。陆侃如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专家,主攻隋唐以前的文学史,尤以《楚辞》研究闻名海内外。高亨教授是周易研究的一座高峰。萧涤非先生是唐诗研究的学界代表性人物。
    “八马同槽”是指杨向奎、赵俪生、陈同燮、黄云眉、郑鹤声、童书业、张维华、王仲荦八位教授。共和国成立之初,八大教授汇聚山东大学历史系,围绕中国古史分期、中国农民战争史、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等重大学术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切中时代变迁主题,引领中国学术潮流,由此形成“独断之学”与“考索之功”并重的学术风范,奠定了山东大学史学的发展格局。
    文史风雅,源远流长,上庠大木,荫绿千秋。人文学科的大师们,留给后人的不仅是学术知识、等身著作,还有他们身上道德素养的闪光点。这些教授们有着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所特有的人生经历,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政权更替到政治运动,种种动荡和坎坷没有磨蚀他们的风骨,没有动摇他们的信念。拳拳爱国情,铮铮铁骨义。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灵魂。
    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在短短几十年的人生岁月里,他们潜心治学,求真务实,在社会最动荡,条件最困难的时候秉持学术理想,在各自的学术专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以传承文脉为己任,开中国学术风气之先,为传承民族文化做出杰出贡献。
    学而不厌诚可贵,诲人不倦尤难为。他们是学者,更是教师。无论时间有多忙,教授们都会认真被课,授业解惑。他们挚爱学生,视如亲人,冯婉君、陆侃如等先生去世后,还将自己的财产捐出,成立基金,资助后学。执教杏坛,润泽桃李。几十年间,他们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之振兴倾尽知识和汗水。
    育人育德,知行垂范。大学成就了大师,大师也成就了大学。真正的大师不仅是学术的大师,更是人格的大师。
    正如山东大学创办之初所撰办学宗旨所言。“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大学培养学生,不是为了单纯传授知识,而是要授人以德,授人以贤。无论是战火纷飞时期,还是和平崛起年代,青年学子都应该以天下为己任,致力于为民族谋独立,为国家图富强。
    学无止境,气有浩然。文史风雅,知行垂范。行走在山大文史楼前的喷泉广场上,从“冯陆高萧”到“八马同槽”,山大人学学科的教授塑像,向每一个学子讲授着治学和为人的道理。
   这是一个沉默的却让人沉醉的课堂,最优秀的教授,最优秀的课堂。
   一个真正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