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玫现在是烟台一中高三文科组组长,从1980年到现在已带了20届高考毕业班。加上1977年自己参加高考,30年来,他有21次直接参与了高考。
1977年的高考:一白天没选出志愿
“太神秘了!”王守玫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当年参加高考的感受。
1977年,19岁的王守玫在烟台莱阳大野头中学教书,从同事那里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当民办教师的他毅然决定试一试,没想到考前的填报志愿就把他难住了。
“完全没有概念,也不知道该报什么,结果第一天白天,也没决定要报哪一个志愿。”现在回想起来,王守玫坦言,“考出去”是那时自己的一切动力来源,不管有没有方向,都要报名。那天晚上回家后,他才猛然想到自己教的是化学,干脆报跟化学有关的学校。
那年考试是冬天,关于考试的记忆,除了满目皆是没有准备、从未见过的题目和一屋子从小青年到“老三届”的考生,王守玫只记得“冷”。
体检时,一路顶着寒风骑自行车到体检地点,因为没戴口罩,查嗅觉时,王守玫竟然冻得闻不见味了。“我脑袋‘嗡’地一下,看到医生在体检卡上写了很多字,就认定自己肯定考不上了。”没想到,他最终被调到了师范类学校学起了政治,“后来还是当了老师,就教了20多年政治。”那一年高考中,他的高中同学里,3个班就考出去两个人。
20年带考:考前讲自己的答题经
结束了师范学校的学习,王守玫从乡镇中学走进莱阳三中,进校不久就带上了毕业班,并在第一年的期末考试中,该班在同类学校中考了第一。此后,从莱阳到烟台,有时从高一带起,有时直接带高三,他成了带“毕业班”的专家。记者问他到现在一共带了几届,“20届吧。”他平静地说出了这样一个数字。
“以前考试没有老师辅导,甚至不知道什么叫高考,全凭考试发挥。现在录取率高了,学生正常发挥,应该大多数都有书念。”他喜欢在考前给学生们讲自己的考试故事。
当年他参加高考时,碰到一个根本没有复习到的题目,但是他突然想起看过的一部电影,就根据电影情节的提示答了题,最后竟然对了。“这就是告诉学生们,遇到不会的题,要善于联想和借鉴。”
送给考生八个字:尽心尽力,无怨无悔
王守玫7日上午不到8点又来到烟台一中的考场,今年他又带了高三一个班的政治课,并作为带考老师来到考场。“参与了这么多届高考,还是会担心,总怕学生哪里会遇到问题。”王守玫说。
看过许多参加高考的学生,他最惋惜的就是中途退考。“2003年,我看到一个学生,因为第一场发挥不理想,就再也不愿意继续考下去,实在太可惜了!”他的语气激动起来。
掌握基础知识是基本,但考试重要的是心态,“尽心尽力,无怨无悔。”他说,这是他送给每一届高考学生的一句考场箴言,也是做人的态度。
王守玫简历
1976年高中毕业后担任中学民办教师;
1977年参加高考,考入一所师范类学校;
1980年分配到莱阳三中,一直在教学一线,1986年担任团委书记,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1989年调入莱阳一中,任团委书记,1992年任政教处主任,1999年被评为烟台市十大杰出教师;
1999年调入烟台一中,任政教处副主任,2003年任烟台一中工会副主席;
多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共带高考毕业班20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