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教育首页 招生考试 出国留学 培训就业 校园幽默 校园美女 高  考 考  研 趣味英语 校园文学 教育专题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大众教育 > 大众教育教育专题 > 2007全国网络媒体看江苏 > 江苏教育专题报道

南通大学三年融合之路  
 
来源:大众网 齐鲁晚报 李潇峰 
“莫文隋”、“张联基金”、“谈心屋”……在江苏省南通市,只要说起这些名词,人们就会和一个群体联系起来——南通大学的全体师生。做了好事不留名的“莫文隋(莫问谁)”群体成了全国典型,由校领导带头出资设立的“张联基金”为贫困家庭的孩子带来了希望,离退休老教师自发成立的心理健康咨询室“谈心屋”让更多的学生走向阳光……人们不禁在问:一所三年前刚刚组建的综合性大学,全校师生何以这么快就能拧成一股绳,产生这样知名的品牌效应?

  提炼独树一帜的校园精神

  “任何一所高校,不管外在形式怎么变,其内在的校园文化精神是传承和创新的结合。校园文化的传承是我们三校合并后高度融合的‘钥匙’。”南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德明表示。

  南通大学是由原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原三校都有着享誉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典型。提炼和打造独树一帜的校园精神,成了新组建的南通大学促进融合的首要突破口。

  1995年,南通工学院贫困学生石洪英等两位同学,连续受到署名“莫文隋”的陌生人的资助。这两位学生为了寻找帮助自己的好心人,按照汇款单上的地址打听却没有着落,媒体介入后,发动广大市民帮助寻找,依然没有找到“莫文隋”的真人所在,却无意中找出一个默默无闻、乐善好施的群体,其核心人物就是当时南通工学院校的一位校领导。2002年,中央电视台曾在“焦点访谈”栏目中以《道德的力量》为题对这一现象进行了专题解析。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南通医学院涌现出了以顾晓松、汤锦波教授为代表的通医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立志成才、艰苦创业、爱国奉献、勇攀高峰”的精神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当时叫响全国的亮丽名片。10年时间,汤锦波在国际著名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100多篇,数量位居亚洲之首,其独创的“汤氏分区”被誉为“手外科的一个突破”,多次被邀请到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讲学。顾晓松教授当年靠一台旧冰箱和一间破旧的楼梯间起步,经过数年的艰苦创业,成就了如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1997年,南通师范学院数学系一名教师化名“张联”资助特困生,义举传开后,在全校形成了由寻找张联到“我就是张联”的“张联现象”,在校领导的带头下,广大师生员工纷纷向特、贫困生伸出温暖之手,捐献资金。“张联”基金共资助困难学生3000多人次。“张联”志愿者服务队也随之发展壮大。2004年,“张联”志愿者服务队被评为南通市第17次文明新风典型,并获江苏省2004年“十大新人新事”评选新事类提名奖。

  “‘莫文隋’精神、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张联’志愿者群体所蕴涵的价值取向都应当作为南通大学校园精神的重要内核。根据学校合并之初的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开展了说身边人、讲身边事,向身边典型学习的活动,不断提炼和升华校园精神的内涵,以此凝聚人心,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层次融合。”王德明书记说。

  新组建的南通大学从身边的文化资源抓起,推广理想信念教育模式,既融合了原来三校的校园文化传统,又立足于校情,把校园文化通过第二课堂和业余生活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如今,由60多名从教学、行政等岗位上退下来的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组建的“谈心屋”正是这种校园精神的延伸。他们的平均年龄达70岁,在和学生谈心的过程中,他们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为学生带来心灵上的阳光,深受学生的欢迎。“谈心屋”老同志的举动,成为南通大学人新的精神品格的象征。

  发展是促进融合的原动力

  在促进校园文化融合的同时,南通大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发展才是促进融合的原动力。为此,南通大学就“学校该如何发展”的话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大讨论。学校通过召开教学工作会、教职工代表会,开展问卷调查、“我为南通大学发展献一计”等活动,发动全校3万余名师生员工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同时,学校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先后邀请数十位两院院士、国内外专家教授开展了 “名人名家讲发展”系列讲座。党委书记、校长纷纷带队组织人员去兄弟院校学习,利用出国访问等途径积极探索自身发展问题。

  南通大学领导班子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并以此统领学校工作全局。每位校领导打破原先熟悉的单位、部门,选择一至两个新的联系点,给联系点上党课、指导活动。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南通大学明确提出了把握“一个统领”、做到“六个坚持”的发展思想,即把握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改革发展全局”的统领,坚持突出内涵建设、坚持人才强教、坚持自主创新、坚持改革、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和谐发展。

  同时,南通大学又积极营造了科学民主氛围,以科学发展为标准,实现组织和制度建设上的和谐。学校首先设置了党的基层组织,成立了31个分党委、党总支和直属党支部。针对一些同志从事党务工作时间短的实际,学校采取以会带训、以老带新、专题培训、领导传 帮带等形式,提高其带领群众谋求发展的能力。有了高素质的党员和组织、制度上的融合,南通大学把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围绕南通、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需要,该校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活动,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工作,先后组织科技人员参加了全国、全省各地组织的科技洽谈会。如今,南通大学也成为南通市服务地方经济的品牌之一。
前不久,江苏省一位领导视察南通大学,对该校的社会影响力、生源质量、对外开放的力度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原来的三所本科院校、六个正厅级领导,三校合并后,有的退居二线,有的调离,再补充进新的血液,凝聚成这样一个相互鼎力支持的领导班子,实属不易!”

  教育教学质量是生命线

  教育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为此,南通大学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树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意识。按照“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的原则制定教学计划,南通大学初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点和自身特色的新的人才培养体系。该校现有本科专业67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2个,特色专业5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近年来,该校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5项,并有20多门课程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一、二类优秀课程或精品课程。

  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南通大学通过培养和引进两条渠道,加大力度强化高层次师资,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实施“青蓝工程”,发挥资深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或脱产学习,以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用宽松的环境和浓郁的学术氛围吸引全国各地的高层次人才。目前,南通大学教师队伍中有博士199人,占全校专任教师的14%。有正高职教师165人,副高职教师522人,全校专职教师高职比为34.45%。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学校先后有58人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交通部“十百千”及“跨世纪人才工程”,2人入围教育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位中青年专家被遴选为江苏省或交通部“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人选,6人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49人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高等学校发展的关键就是学科建设,有人曾形象地把学科建设比喻为高等学校的龙头。南通大学领导班子深谙其中道理,在承接原三校学科建设优势的基础之上,又搭建新的平台,加大力度进行重点学科建设。目前,南通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通讯与信息系统学、中国古代文学、航海航空与航天医学、外科学、内科学被确定为江苏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学科,其中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被确定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眼科学等3个学科被确定为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学科。另外,学校还有省级“135”医学重点学科1个,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10个,省优秀学科梯队5个。

  2004年下半年,经专家组的考察和遴选,南通大学神经再生实验室获批为江苏省属高校十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之一,承担的“863”、“973”等国家课题的研究进展顺利。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取得阶段性成果,承担的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先进加密标准(AES)芯片研制及应用研究”已流片测试成功。近年来,南通大学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14项,获得省部级奖励49项。在核心和权威期刊上公开发表科研学术论文1500多篇,被SCI、EI收录的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主编或参编教材、工具书等出版物100多部。

   “在这片诞生了‘莫文隋’精神、‘青年优秀知识分子群体’、‘张联基金’的热土上,我们正在为把南通大学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有特色的综合性大学而上下求索。用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效应放大学校的育人效应,‘立足南通,服务全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南通大学校长顾晓松教授说。(完)

 
 

 

编辑jyb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校园幽默:::

  • 可爱胖妹生活中的尴尬
  • 细数小时候超尴尬口误
  • 上课睡觉发生的爆笑事
  • 历史课上最机灵的学生
  • 恐龙大会上的总结报告
  • 成也短信,败也短信
  • 小龙女到底几天换一次内衣??
  • 大一男生和研一男生的区别
  •  
      More…

    :::校花大比拼:::


    华南美女
    台湾校服女生大赏
    台湾校服女生大赏
    台湾校服女生大赏
    台湾校服女生大赏
      More…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dzwww.com
    繁体版由广州信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