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教育首页 招生考试 出国留学 培训就业 校园幽默 校园美女 高  考 考  研 趣味英语 校园文学 教育专题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大众教育 > 大众教育教育专题 > 2007全国网络媒体看江苏 > 大众江苏行头条新闻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多给学生一个机会  
 
中国江苏网 李潇峰 
       “给学生一个机会,也许成就了学生的一生”,我不知道这句话先人、伟人们有没有说过,但我们这些从事团队工作的人可以大胆的说出这句话。

  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拓宽学生的视野,把课内与课外很好的连接起来,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团委多方创设学生与社会的沟通渠道。这几年在校园小记者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进行了一些实践。在学校的大型活动、家长会、公开课活动、校庆等等活动中,无论本校师生还是来宾都会看到一个特殊的群体——校园小记者,他们身着校服,佩戴鲜红的印有“省梅中学生记者”字样的记者证,手拿采访本、记录笔的样子看上去并不必真正的“老记”们逊色多少,而正是这一次次的采访经历,同学们收获不小。每周的一三五,学校安排的午间半小时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就有一档节目深受学生们的欢迎——由校园小记者们自己采访并编制的《梅苑时空》栏目:从学生的角度看身边发生的事,写身边发生的事,把浪费、宿舍卫生、校园小店的消费等学生亲历的事通过实录和评说反馈给学生,更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鸣。

  校团委专门组织了资深语文教师对小记者们进行培训,并邀请报社的编辑老师指导写作。电视新闻中心的参观让小记者门熟悉了采访编辑的整个流程,为他们的自我操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光听不练学不到真本事。近日我校举办的江苏省物理新课程研讨会再次给小记者们提供了充分锻炼的机会。虽然许多同学刚加入记者行列,但面对300多位来自全省的优秀教师,不但出色完成了采访任务,赢得了与会者的好评;而且在直面的交流中也让他们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们看看小记者们的采访报告,了解一下他们在采访中的感悟与心得:
  张丁叮:人生中有太多的“第一次”,或许正是太多个“第一次”,才让我们的生活过得充实而难忘。上个星期四,我的生活又添加了一个“第一次”——第一次正式体验当一名记者:紧张、羞涩而自豪!

  一大早,我就起了床,换上整齐的校服。对着镜子一遍遍练习着开场白和可能提到的问题。从表情到手势,努力做到自然大方。

  当课间操铃声响起时,我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因为,我们的采访时间到了,我紧紧攥着记者证和采访本,怎么也不敢迈出教室门,好友看到紧张的我,都笑着鼓励我。带着勇气我走出教室,来到客人集中的地方,原来已安定的心一下子又紧张起来,担心老师会不搭理,担心自己说错话,担心不能理会老师的意思,担心……心里头又打起了退堂鼓,此时,其他几名记者已经开始了采访,他们非常老练自然,争强好胜的我给自己加了一剂强心针:“不怕,他们行,我一定更行!”

  我微笑着走到一位女老师面前,非常有礼貌地作了简单的自我介绍,起初还有些吞吞吐吐,但这位女老师非常和蔼地保持着微笑,温柔的目光似乎不断鼓励着我,我大方了许多,将事先准备的问题一一请她作了回答。她非常耐心而且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当我迈开第一步时,便已成功了一半,采访过程中,我越来越放松,越来越大方,打心底里感激那位老师的配合,采访结束时,她非常满意地笑了,我知道这是我的一种肯定,更增加了我的自信心,在接下来的采访中也更加自如。

  采访结束后,看着记得满满的稿纸,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第一次当记者的经历给了我很多,包括社交能力,学习方法,为人处事等都受益非浅,想必几年甚至几十几后回想起这个“第一次”也一定为自己感到自豪吧!

  陶涛:记者,从小在我脑中就是一个很忙碌的形象——米色的小马夹和成熟中略带稚气的鸭舌帽,还有录音笔甚至摄像机。但又总认为作一名记者会很幸福。在忙碌的东奔西走中,走进一个鲜活却又鲜为人知的人物和故事当中,一种旅行式的工作,总会给人带来些许的宽慰。今天,能够以主人的形象走在校园内,欢迎并采访来自五湖四海的教师及专家、学者,感到十分幸运。怎能不把握这个机会了解一些渴望的东西?同时学校又赋予我校园小记者这个光荣的使命,就更应该努力把握!

  许成:通过这一天的采访,我对梅中的了解更深了,也知道了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我相信只有在梅中,我的未来才会更美好!

  梅中真是个好地方!

  罗维:面对新课改,一位来自徐州的老师说,新课程是教育改革的趋势,是教育界发展的潮流。新课程既是对学生基本知识能力概括,也是发挥学生技能分析力和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新模式。它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了兴趣,将所学知识转化成一种会学知识,着力培养了学生的技能。

  那么,新课程的实施是否与高考模式相违背呢?答案是否定的。来自江阴一中的特级老师给予我们全面而又具体的分析。新课程与高考是相互挂钩,相互联系的。新课程的实施,加强了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团结、合作,学会一种思考的方法。无论是在高考中或是在将来走入社会、踏进岗位,这种团结、合作、思考的思维方法将使学生终自受益。如果说新课程的实质是什么,那么不妨用这六个字概括:团结、协作、思考。
  陈珺:对于新课程改革,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教师都抱着支持的态度,我想如果换作问我,我的回答也是“支持”,毕竟每个人对于新的方式都会有好奇心,并且抱有希望。我从一个学生的角度,认为以下几点是关键:一、尽快公布高考模式:若有关部门不在短时间内确定高考模式,那么所谓“改革”只是纸上谈兵。二、从老师到学生,改革传统观念:尤其对学生来说,不但仅靠单纯的听和记,还应在课堂的积极参与中拓宽思维。三、校校联合:共同享用器材,解决部分学校器材不齐备,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四、善于借鉴:许多省市在新课改方面走在前列并获得了很大成功。必要时可安排师生去交流学习。

  李姗敏:采访中不少老师都认为“新课程”的改革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是,这一改革又加大了老师的教学难度。老师们需要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再将知识强灌入学生的脑中,而是成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知识的过程。在我们学校的四节物理公开课更是给这次参加会议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众多老师赞不绝口,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欣赏,欣赏师生之间的契合,欣赏课堂气氛的活泼有序,欣赏学生的思维敏捷,欣赏老师所树立教学新理念,这是一次次心灵的叩击,一次次理性的升华,是让学生体味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智慧老人巴金曾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是的,没有比这句话更为教育事业注解的更好的了。通过这次的采访,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应该是为学生构造精神的家园,应该是为我们的心灵加钙,应该是为我们能圣洁地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驿站而护航,希望我们的教育事业能成为朝露春雨,碧水清流。

  采访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从采访活动中,小记者们体会到了其中的苦与乐,同时磨练了自己在观念、看法上的成熟度以及成为记者的成就感,在与人群的互动中提高了表达与交际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常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的智力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由探究,自己动手,自己求知,这就是新课程的精神,也是“新课程”的“新”之所在。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作为团队工作者如何更好的贯彻这一精神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校园小记者采访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形式。把教育延伸到了课外和社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和编排的能力。通过与老师的直面交流或多或少地了解了新课改的相关情况,了解了一些社会信息,真正做到了互动。

  作为教育工作者,为学生搭建了怎样的平台,学生就会收获什么,给了学生一个机会,也许就成就了学生的一生。  给学生一片蔚蓝的天空,让他们自由生长,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在锻炼中不断成长吧!

 
 

 

编辑jyb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校园幽默:::

  • 可爱胖妹生活中的尴尬
  • 细数小时候超尴尬口误
  • 上课睡觉发生的爆笑事
  • 历史课上最机灵的学生
  • 恐龙大会上的总结报告
  • 成也短信,败也短信
  • 小龙女到底几天换一次内衣??
  • 大一男生和研一男生的区别
  •  
      More…

    :::校花大比拼:::


    华南美女
    台湾校服女生大赏
    台湾校服女生大赏
    台湾校服女生大赏
    台湾校服女生大赏
      More…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dzwww.com
    繁体版由广州信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