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教育首页 招生考试 出国留学 培训就业 校园幽默 校园美女 高  考 考  研 趣味英语 校园文学 教育专题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大众教育 > 大众教育教育专题 > 2007全国网络媒体看江苏 > 大众江苏行头条新闻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江苏网 柏刚 蔡志红 曹婧 李潇峰 

  百年春秋,百年耕耘,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100年的办学历史,就是不断探索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特色形成的历史。学院在百年办学实践的不懈追求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适时变革、奋发自强, 明确办学方向,找准自身定位。2001年升格以来,学院在省农林厅、教育厅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高职教育方针,实施“三名一化”(名学校、名专业、名教师、产学研一体化)战略,坚持走“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依法治校”和“规模适度、特色显著、内涵为主、竞争力提升”的发展之路,狠抓“六项工程”(专业建设、就业导向、开放办学、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针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要求,秉承实践教学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强化课内训练,丰富课外实践,拓展校外实习,融入国际,为农业、农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一、实践教学特色的形成

 (一)我院实践教学的历史积淀

  1912年,时任省第二农校(我院前身)校长的王舜成就提出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办学思想,主张在办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原则,注重实习农场、实验室和图书馆的建设,扩大实习耕地,建立标本园区,在校外建立推广实习基地,繁殖推广良种、种苗,使学生通过生产实践“深悟劳动为农业所必要”。“一五”期间,我院新中国第一任校长王教伦主张,为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帮助他们熟悉农业技术,培养独立工作能力,教学实习要以课程为单位,安排学生到校内实验场,通过实践操作锻炼技能;生产实习则安排到校外生产单位,学生以技术员身份参加。1979年复校以来,学校十分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三拳两脚”和“看家本领”,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中心,加强实践教学,推动教学领域的全面改革。1982年,我院农学、园艺教研室分别制定了各自专业的基本技能与考核方案,这项改革,走在全国农业中专校前列。在1990-1992年开展的国家级同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方案中,由我院制定的实践技能考核方案被列入评估方案中的三级条目,从而使我院制定的实践技能考核方案在全国普及推广。1991年,由我院徐国桢教授主持的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八五”重点课题《农业职业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对实践技能结构体系、技能训练体系、技能考核体系和实施“双证”制度作了全面、深入、科学的研究,该研究成果获江苏省农林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作为制定相关学校教学计划的理论基础。1992年,我院率先推行“双证”制,实行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1998年,我院成立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农业051站,对学生和社会专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二)我院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伴随高职教育的起步、发展和深入,学院先后组织了多个考察团到国内外进行职业教育考察,学习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院广大教师不断解放思想,确立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全院上下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

  1995-1998年我院参与我国农业部与法国农业部关于“教育方法改革”合作研究项目。该项目由我院、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中方院校与法国昂热农业高等学校的教师根据法国15年来使用的教学方法,共同研究和设计适合中国状况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考核方案。我院据此项目的研究成果制定了以能力单元为核心的园艺高职班教学计划、初中高级盆景技艺教学计划,并付诸实施。这一项目成果在我院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97年,我院副院长陈忠辉教授主持的农业部《农业职业院校农学类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课题成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原江苏省苏州农业学校校长王忠良主持的农业部教育司软科学研究课题《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提出农业院校应该调整专业结构,创建“学校+农户+市场”的办学新模式,加大改革力度,培养“一专多能”的适用人才。该课题成果2002年获得了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3年,我院成为全国首批“农业职业教育能力建设计划”试点院校之一。2004年,由我院高职所所长顾金峰副教授主持、王峥副教授等参与的关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产学研推结合育人才”的研究课题,根据农业类专业的特点提出了农业院校应走产学研及技术推广的道路,在产学研推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农民致富,其研究成果之一——“农科教+产学研,力促农民致富”发表于2004年《职教论坛》杂志第十二期。

 2005年,院长成海钟教授主持了省高教学会“关于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研究”,提出了农业高职院校可按照“三园(学生实训园、技术示范推广园、科技开发园)一体”建设实训基地,以保障产学研的真正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2005年,由我院原院长戴洪生研究员主持的农业部“十五”期间农业职业教育重点研究课题《农业职业教育能力建设计划》子课题《农业职业院校实行弹性学制与学分制的研究》获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优秀成果特等奖。

  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学院确立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教学指导思想,确定了“强化实践教学,建设具有农业行业特征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制定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综合运用”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原则,提出了“人才培养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要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要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要与课程改革相结合、要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要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目标与要求,为我院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我院实践教学的保障措施

  1、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建好校内实验(训)室和实训基地

  学院加强校内实验(训)室(基地)建设,保证完成实验(训)教学任务,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根据需要和可能,积极开展科研与对外技术服务工作。目前,学院共有校内实验(训)室80个,实训基地5个,建有国家级生物技术应用(园艺方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信息产业部和农业部电子信息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江苏省生物技术应用(园艺方向)实训基地,江苏省园艺工程研发中心,苏州市园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教学仪器、设备、设施先进,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为了进一步提升实验(训)室的档次,拓展其功能,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根据学院专业整合的结果以及专业建设的要求,本着“按照‘大类’建‘中心’,围绕岗位练技能”的原则,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从2006年8月起,将分散在各系(部)管理的75个实验(训)室进行了全面整合,组建了农业生物技术中心、园林规划设计中心、食品加工技术中心、分析技术中心、机电技术中心、计算机技术中心、经贸实训中心和语言实训中心等8个专业实训中心;各中心内部又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原有的实验(训)室进行了功能定位和资源重组,实训资源的配置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利用率大大提高。实训资源整合后,学院还对实验(训)室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变原来的分散管理为由实训中心集中管理,出台了学院《实践教学管理规范》,明确了系(部)与中心在实验(训)室建设、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和要求,规定了各项工作的运作机制和程序,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提高了管理效率。实训资源的整合与管理模式的改革,有效地避免了实训资源重复建设问题,为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建设创造了条件。至2006年底,全院实验(训)室总数达到了80个,覆盖了我院的所有专业领域,基本满足了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训的需要。

  我院在认真研究分析现代农业内涵的基础上,按照专业建设和学院长远发展的需要,2004年租用了江阴月城镇的400亩土地(租期10年)建立了以优质苗木、宿根花卉生产为主的生产型实训基地;2005年在苏州市和相城区政府的支持下,又在相城区置地近400亩,建设了集科研、开发、示范、生产、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实训基地——相城科技园,截止到2006年底,基地建设的总投入已达6000万元;至此,加上我院位于东山镇的太湖常绿果树技术推广中心、仙客来宾馆(农业部苏州培训中心)及苏农园艺景观有限公司(包括南京铁心桥草坪基地),我院独立建制的校内实训基地总数已达5个。此外,汽车驾培中心、学院文印社、图书馆等还承担了文秘专业的部分实训任务。

  2、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努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学院隶属于省农林厅领导,与行业联系密切,许多领导、老师都在全国、省、市行业组织中担任职务,信息沟通快,动态把握准,人际关系熟;加上我院是一所百年老校,毕业生数量多,且多在农业行业工作,不少毕业生担任了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领导职务,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多。可以说,依托行业办学是我院的一个重要特色和优势,也为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2004年学院决定实施“六项工程”,其中“开放办学工程”中明确提出要根据学院办学需要,建立“三百基地”——即招生、实训和就业基地各100个。近年来,学院进一步加强了与企业(特别是农业企业)的联系,定期派出教师深入企业,了解其人才需求情况及职业岗位要求,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并通过诸如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等形式,密切与企业的友好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选择一批合作基础较好,技术装备先进,管理科学规范,人员素质较高的单位作为重点建设的校外实训基地。至目前,与我院签订共建协议,运行良好并有保障机制的校外实训基地涉及花卉生产、园艺作物种苗生产、园林绿化工程、食品加工、机械电子、金融、外贸、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维生种苗(苏州有限公司)这样的名牌企业。

  3、加大“双师型”队伍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学院根据“三名一化”(即名师、名专业、名校和产学研一体化)战略要求,规定新参加工作的专业教师必须到基地或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实习一年。学院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有三条:一条是参加国家或社会组织的各种考试,取得相关的专业技术职称,如注册会计师、律师、经济师等;一条是通过常规的申报职称方式向主管部门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如向农林厅申报与农林有关的职称,农艺师、林业工程师、农业经济师等;还有一条是参加相关知识培训后取得相应的资格,如涉外导游、国家审核员、报关员等。“双师型”队伍建设,为开展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4、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全面实施“双证书”教育

  职业技能鉴定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专业综合技能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有利于学校教学改革的推进和弹性学制的实施,有利于学校实验室、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利于校企联合,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学院早在1992年就开始组织农经专业学生参加苏州市珠算等级考评,至1996年全校所有专业已全面推行“双证制”。目前我院已具备的职业技能鉴定资质有: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农业051)、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电子信息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江苏省信息中心职业技能鉴定点、中国物流职业经理助学机构点、苏州市劳动社会保障局鉴定点、三维CAD培训基地等十余个,可鉴定数百个工种,基本覆盖了全院各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

  一百年的办学历史,一个世纪的文化积淀,经过多少代苏农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以来,在省农林厅、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面向农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业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并形成了我院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鲜明特色。学院以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实践教学的主要做法

  (一)确定实践能力体系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尽快培养出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关键是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并使之有机地统一于高职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学院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根据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工作岗位需要和个人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确定实践能力体系,每个专业都必须围绕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职业能力等4种能力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每种能力中又包含着若干个子能力。

  (二)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必须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课程,从分析各岗位能力入手反求相应的课程,并通过实施情况的反馈、调整、优化,逐渐形成适合各个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

  学院坚持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规定每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时数不低于教学活动总时数的40%,并要求各专业均应设置综合性实践训练课程。

  各系在调查、研讨的基础上,根据实践教学的新内容和新体系,结合实践训练基地的具体情况,组织老师编写了单项技能实训教材、综合技能实训指导书、毕业实习指导书,保证每个主要实践环节都有实训教材,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提供了保障。

  学院还于1998年从日本高等农业学校引进了综合实习和课题研究两门课程,并根据我院园艺类专业的特点编写了相应的教材,通过几年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实施实践训练体系

  学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大力开展课程改革与建设,全面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为主、开放型的实践训练新体系。该体系通过三个结合(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突出了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具有鲜明的特色。
  
  1、强化课内训练,培养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1)以能力为本位,加强课内实践教学

  学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实训课程应单独设置,以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实、用、宽、新”的要求,“实”:理论联系实际,多动手,多进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用”:突出实用知识;“宽”:“知识面宽,技能面宽”;“新”:紧跟科技进步,注重区域性经济的发展,增加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内容,保证课程的适应性和先进性。如农业工程系为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电工电子学》、《机床电气控制》、《单片机原理与接口》、《交直流调速系统》、《机械课程设计》等课程均开设了为期1-2周的实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单项实践技能。

  (2)以就业为导向,推行训练与考证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利用实验中心、实训基地的资源,加强课程单项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训练,近三年实验实训开出率达到了100%;另一方面学院坚持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积极推行“双证制”和“多证制”,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和考核,使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要求每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前必须至少获取1张本专业或相关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证书,以增强学生的就业优势,提高就业能力。

  (3)以学生为中心,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学院在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中改革教学模式,各系根据各自专业的特点,采取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主题教学等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

  园林与园艺系普遍采用“生产性实习教学法”,真题真作,使学业与就业紧密结合,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努力使学生通过实训教学,获得就业技能和创业本领。以园艺专业在东山基地进行的“生产性实习教学”为例,根据果树生长季节的特点,学生进行了果树的嫁接、修剪、施肥、采摘等作业,完成了桃、李、柑橘、枇杷等水果生产全过程的实训,使学生掌握了真正的职业技术能力。

  日语和英语的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构建了单项与综合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模拟与实践相结合的“一条主线、三个层面”专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商务日语、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经贸系采用模拟教学法,学生通过模拟和仿真软件进行训练,掌握在复杂环境中处理问题的能力。

  2、丰富课外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拓展能力

  学院把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拓展能力。

  (1)人文系日语、英语专业自创办以来,一直坚持日语角、英语角课外活动,学生进入日语角、英语角均用外语交流,他们邀请外教参与,外语基本技能训练的效果十分明显。

  (2)经贸系以《管理学原理》课程改革作为试点,将课程教学与班级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的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得到了能力的锻炼。

  (3)学院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各类科技活动和技能比赛,学生从准备比赛的实践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锻炼及素质的提高。如在教务处与食品系共同承办的江苏省农牧院校首届食品安全知识竞赛暨农产品加工类专业教研活动中,我院获竞赛第二名;园艺与园林系学生参加江苏省第四届园艺博览会插花比赛中,取得了2个个人第一、4个个人第三与团体总分第一的骄人佳绩。我院《伊人生态景观工程公司》创业计划荣获“鸿图文化杯”第三届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汪飞等同学的《郁金香水培促进栽培技术研究》荣获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选拔赛三等奖;陶婉婷《彩色马蹄莲的组织培养》在2004年度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中获二等奖;冯小锋、陆高峰、韩双三名同学在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网络大赛获“网页设计”铜奖,周玮玮同学获“网页制作”铜奖和“网络通讯搜录”优胜奖。

  (4)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课题,让学生熟悉科研工作的程序和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在科研活动中了解新信息,掌握新知识,树立严谨的科研创新意识。2004-2006年底,学生参与老师指导的各类课题34个,参与学生240名。目前,学生各类团体32个,参与学生达2000名。

  (5)科技下乡活动。学院组织学生开展科技下乡、举办培训班,为农村提供科技支持、进行科学规划、培育特色产业、组织农民培训等优质高效的服务。

  (6)学院以学生创业活动为抓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我院不断努力通过学生创业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同学之间团队合作精神。园艺与园林系开展的“111”创业人才培养计划,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在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系学生自发组织开展的以“创造节约科技,建设和谐苏州”为主题的“变废为宝”——大学生环保制作活动,在首届苏州市大学生科技节上充分展现了我院学生创新能力的风采。

  3、拓展校外实习,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学院各专业都有一学期的校外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各专业都制订了实习的方案,指派老师及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实习,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学院利用区域优势,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拓展校外实习的形式。
  (1)加强与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的合作步伐,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和“2+1”模式的探索与尝试。经贸系已连续三年与中国银行苏州分行进行了订单式培养的尝试。学生前2年在学校学完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实践操作,第3年开始接受中国银行操作技能的培训,最后考试合格即被录用。电子系在学生中积极倡导自主创业,计高01-3班的李介一同学在实习期间就依靠所学的专业知识创办了自己的计算机专业公司,为学生自主创业树立了典型。经贸系与华润万家超市、苏州同里湖大饭店等四家国内知名大企业建立校企产学研合作和实训基地,成为学生综合实习、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好去处。

  (2)园艺与园林系的项目教学法。园艺专业利用吴江杨文头村等多个绿化工程项目进行项目教学,学生从设计图纸、场地测量、放样、施工、监理、工程验收、工程养护等一系列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触到生产实际,锻炼了学生处理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质量和品质意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3)农工系的技术服务教学法。农机专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农忙时节利用实训农机具为吴江等地周边的农户进行收割、耕地、整地、播种等服务,受到了广大农户的欢迎。学生参与上述实践,一方面,践行了科技服农的思想;另一方面,在实训、实习过程中锻炼了专业实践能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教学效果。

  (4)农工、园艺系的技术推广教学法。农业工程系、园艺与园林系的老师经常带领学生到农村进行技术推广活动,向广大农民宣传介绍学院开发的新产品、新的栽培技术。通过推广活动,一方面把科学种田的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把致富的“金钥匙”送到了农民的手里;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坚定了学生学农、爱农的信念,增强了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

  4、融入国际,学习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

  学院十分重视对外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友好学校举办各种项目的合作办学,融入外国文化,为师生提供学习先进技术的良好机会。

  (1)邀请外籍专家来校教学

  学校约于1928年到1933年左右曾聘请美籍教师白本立及康福安来校为本科班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本国教师教预科班英语),聘请日籍养蚕专家上田重德来校教授养蚕课程。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农学会国际部于1980年把出国研修生日语强化训练任务委托给本校,学校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出发,于1982年聘请了日籍教师荒井房枝女士,1996年聘请了日本北海道大学教授箕田嵩来校为全国赴日研修生培训班上课;1983年聘请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切尼,1996年聘请了美国农协CA组织代表戴安娜女士来校为全国赴美研修生培训班上课。为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水平,从1998年起先后聘请日本国江藤贤、千叶富夫、滨野重隆先生来校为日语专业的学生上课。

  (2)邀请外籍专家来校技术指导

  1994年,我院受省农林厅的委托,邀请国际水稻研究所的三位菲律宾专家来院讲学;同年请来日本水耕栽培专家村井邦彦等一行3人,1995年请来日本著名水稻旱育稀植专家原正市来校进行技术指导;2001年请来荷兰园艺专家本?斯坦恩进行专业技术讲座。

  (3)接受外国学生来院实习交流

  学院十分重视中外学生的学习交流,1956年接受5名越南留学生开始学习蔬菜、果树栽培技术。1992年至今先后接待了荷兰、法国等国家8批18位学生来我院学习盆景栽培技术、花卉栽培技术、果树、蔬菜等栽培技艺。另外也接待了日本、韩国学生来校访问交流,通过这些活动,我院学生也从与外国学生直接接触、交流中学到了先进技术,开拓了视野。

  (4)选派师生出国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技能

  中国农学会国际交流部,为强化出国研修生的外语训练,于1980年委托本校举办华东地区首期日语培训班(后改为全国出国研修生日语培训基地)。学校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从1983年开始选派有一定日语基础的专业教师参加培训,并于1984年赴日研修,自此,开创了选拔优秀、年轻专业教师出国研修的先河。从1984年至今,全校共选派教师36名,分别到日本、法国、美国、德国、荷兰、泰国研修与学习,选派147人出国考察和访问,选派44名学生出国实习交流。经我院培训被中国农学会选派到日本、美国、德国实习与研修的学员达1400多人。

  (5)与国外友好学校合作办学

  学院已经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俄罗斯哈巴洛夫斯克国家技术大学、乌克兰卢甘斯克国立师范大学、日本和歌山外语专门学校及意大利的3所高职院校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并正在与澳大利亚高职院校商谈合作办学事宜;其中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合作办学的草坪管理专业为本科专业,是该校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中唯一一所高职院校。目前与我院缔结的国外友好学校已达17所。

  (四)建立实践能力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重视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教学质量快速提高的重要保障。几年来,学院在不断的实践、改革、总结中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由实践训练项目、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与评价结果组成的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做到“练有内容、考有方向”。

  首先是根据各专业的实践训练项目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根据不同的训练项目相应地制定了技能测试题库、综合技能测试方案、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方案,并逐步采用社会评价标准。凡有国家统考或社会行业考核的一律采用国家考核和社会行业考核标准。

  其次是确定评价考核的方式。根据各实践训练项目的特点灵活采用了口试、笔试、识别、操作,并逐渐增加由校内校外相结合及社会评价的方式,做到质量评价社会化。

  再次是确定实践训练结果的评价形式。根据不同的实践训练项目提出不同的要求,凡教学计划中提出的应有的证书必须取得,并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参加社会考证、多取得学分,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业、创业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取得的成效

  百年耕耘,百年收获,百年积淀,百年荣誉。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秉承传统,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同一台孵化器,不断孕育人才,又像绵绵的和风细雨,默默服务地方和农村,它探索走出了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在学院发展的进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一)促进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协调发展,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我院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既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灵活的动手能力;既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实现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促进了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1、学生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实现了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变

  (1)学生的基本能力不断提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学生计算机外语等基本能力。学生通过全国实用英语AB级考试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6年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累计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人数为1289人,累计通过的人数为1177人,通过率为91.3%。

  二是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写作与社会活动、团体协作能力。2004年4月我院学生朱雅娜在南京举办的“东方杯”江苏省第二节大专辩论赛中,获得“最佳辩手”荣誉称号。我院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不仅得到了媒体的关注,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荣获“全国百佳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称号。姑苏晚报专门对我院志愿者学雷锋活动进行了报道,团市委也对我院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给予了奖励和表彰。

  三是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文体能力。2005年团委组队参加了江苏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刘甜同学取得舞蹈比赛普通组三等奖,书法作品获得优秀奖;2004年我院表演的舞蹈《雀之灵》和铜管乐队演奏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在苏州市职业学校“五四”汇演比赛获得了一等奖,2006年我院的铜管乐队和古筝队再创佳绩,获得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2004年,学院首次选派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江西农业大学举办的华东农业高校田径运动会,取得了女子团体总分第五的好成绩;参加了省农牧院校第五届田径运动会,取得了男子总分第二、女子总分第三的好成绩;在苏州市第十一届运动会上取得了女子健美操第三、乒乓球女子第三、田径总分第三、大学生组总分第三和金牌数第三的优异成绩。2005年在华东区农业院校第九届田径运动会上,我院运动员在男子800米和1500米项目中分别获得第2名、第3名,在女子标枪和铅球项目中分别获得第1名、第2名; 2006年,在全国农业院校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上,我院田径代表队运动员参加了专科组6个项目的比赛,获得了6金1银1铜的骄人成绩,囊括参赛项目全部金牌。我院健美操队在“2006水乡风情民俗园杯健美操比赛”中荣获中专、职技(院)校组二等奖,赵丽群同学获个人组“青春活力奖”单项奖。

  (2)强化了学生专业技能,提高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我院学生双证通过率逐年提高。园艺与园林系所属的园艺技术专业的学生每人均有1种或2种职业技能鉴定证书;食品系所属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学生获得“营养检测工”的比例超过90%等。

  二是我院学生在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我院插花代表队在江苏省各类插花技能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园艺与园林系张晓平同学在2004年5月江苏省高等院校首届大学生“插花”技能竞赛中获规定命题“校园”作品一等奖、韦杨娟获“自由命题的东方式插花作品”一等奖、学院获团体总分第一;2006年在江苏省第四届插花艺术比赛中,我院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景观设计04-1班杨先山同学的参赛作品生日花篮《步步高》、城管04-1班徐敏丰同学的参赛作品自由式干花《同窗挚友》分获单项一等奖;宋玥、孙海星、范英、刘芬等同学的参赛作品分获三等奖。2006年度苏州市虎丘杯插花职业技能竞赛中,尽管参赛者以从事园林与园艺工作的专业人员为主,但我院仍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五名选手均取得苏州市苏动和社会保障局核发的插花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工)证书,其中,谢洁同学被苏州市劳动局授予“苏州市技能能手”称号,她与刘芬同学还获得了“百花巧手奖”。

  我院电子系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在江苏省大学生电脑网络大赛中获铜奖和优胜奖;在苏州市首届大学生科技节“豪克”杯多媒体制作和FLASH制作获优秀奖;电子信息技术系的同学邹梦娇获江苏省职业院校金手指信息运动会年度总决赛WORD高职组亚军,李妍、丁芳敏、林枫3人获EXCEL组百强选手等。

  (3)综合能力不断拓展

  一是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2004年,园林园艺系汪飞等同学的作品“郁金香水培促成栽培技术研究”荣获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选拔赛三等奖等。2006年,在苏州市大学生科技节中,我院共有30人次在10个项目中获奖,其中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2项;食品系学生王永华、戴春寅在蔡健教授指导下,其作品《苏州青糰子中麦叶汁的制备及储藏稳定性研究》荣获2006年江苏省首届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三等奖。二是学生创业能力得到了锻炼,不断增强,涌现出了一大批创业明星和“小老板”。

  2、促进了学生就业和学院招生,实现“进、出口”的良性循环

  我院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提高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近三年来,我院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分别为94.07%、98.40%、99.62%。2005年我院荣获“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良好的就业态势,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反过来又促进了学院的招生。连续几年,学院招生形势良好,考生报考第一志愿人数、录取的分数线和新生报到率持续走高,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年来我院在江苏第一志愿填报率为100%,最低录取分数线均比省本三起分线要高7-8分,新生平均报到率达86.84%。

  (二)锻炼和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知能俱丰”的“双师型”队伍

  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技能是高职“双师型”队伍的必然要求。我院实践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也有力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逐渐形成了与实践教学模式相适应并不断发展的“知能俱丰”的“双师型”队伍。

  学院现有专业课教师202人,其中讲师及以上131人,“双师”素质教师97人,占讲师以上专业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总数74%。在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批专家、学者和高技能人才。截止到2006年,我院成海钟、潘文明、蔡健、邱学林、陈国元、唐蓉等教师入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专家库推荐专家;我院马国胜老师等7人被确认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养周期为三年,并给予一定额度的资助。学院的“双师”素质教育队伍迅速扩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的实际技能,满足了学院实践教学模式的需要。

  (三)促进了我院科研进步,教师科研成果斐然

  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我院的科研进步,科研成果斐然。目前,学院拥有省级品牌专业1个(园艺技术专业),省级特色专业1个(园林技术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植物与植物生理),省级精品课程4门(种子产业化技术等),省级精品教材1部(食品化学)。近三年来,我院教师共公开发表文章387篇,其中核心期刊107篇,其中有5篇文章被收入SCI或EI;获奖论文21篇,编写教材、论著64部,教研成果获奖22项,申请专利1项,获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8项,完成省级课题13项,市厅级课题数39项,争取科研经费869万元,其中省级课题经费776.5万元。2006年,我院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并作为高职院校的代表在江苏省高校科技创新大会上作了专题发言。

  (四)促进学院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

  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我院的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我院师生共同制作的“苏苑”景点作品,被中国花卉协会选中代表中国政府参加香港花卉博览会,并获得了最高奖项——最佳贡献奖;我院设计并制作的苏式园林技术景观作品“中国园”,代表中国政府参加十年一度的具有“世界花卉奥运会”之称的“2002年荷兰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获得了铜奖,得到了荷兰女王的高度评价,为国家赢得了荣誉。《苏州日报》和《姑苏晚报》等以“中国园林,漂洋过海”进行了专题报道。我院太湖常绿果树技术推广中心培育的“冠玉、白玉枇杷标准化无公害栽培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这项科研成果在2007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上,得到了国家领导人曾庆红的充分肯定。

  (五)有力地促进了学院“服务三农”

 实践证明,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不仅是我院服务“三农”的主要经验,更是我院学生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施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院结合农业职业教育的宗旨和定位,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服务“三农”,主动参与到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中来,有效地提高自身能力,形成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和服务“三农”的良性互动。学院由于服务“三农”工作成绩突出,学院2005年被苏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佳科教兴农先进单位”,2005、2006年连续两年被江苏省农林厅、江苏省教育厅授予“科普宣传先进单位”。

  (六)扩大了中外交流,推进学院融入国际

  截止到2006年底,我院已与美国、日本、意大利、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有关高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并与美、日、法、荷、韩、印等多个国家相关学校建立友好关系,进行交流。近三年来,每年有30多人次出国考察研修,100多位外国友人来访。学院聘请的外籍专家江藤贤获得“江苏省友谊奖”及“江苏省农牧院校优秀外国文教专家”称号,我院也于2005年被评为“全国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工作先进单位”。

 
 

 

编辑jyb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校园幽默:::

  • 可爱胖妹生活中的尴尬
  • 细数小时候超尴尬口误
  • 上课睡觉发生的爆笑事
  • 历史课上最机灵的学生
  • 恐龙大会上的总结报告
  • 成也短信,败也短信
  • 小龙女到底几天换一次内衣??
  • 大一男生和研一男生的区别
  •  
      More…

    :::校花大比拼:::


    华南美女
    台湾校服女生大赏
    台湾校服女生大赏
    台湾校服女生大赏
    台湾校服女生大赏
      More…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dzwww.com
    繁体版由广州信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