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故里、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江苏省淮安市,坐落着这样一所学校:她被无数立志于在电子信息产业大展宏图的学子们视为独特的“品牌”高校;她博得了众多企业对其办学质量的交口称赞;她的毕业生始终处于“热销”状态,成为经济发达地区众多著名企业的人才基地;她多次被省政府和有关部门授予“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连续四届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又被国家人事部、信息产业部联合授予“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特别地,在2005年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以较高得票率获得“优秀”。她,就是深深扎根于电子信息产业,为电子信息产业及其相关现代制造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所普通的专科院校,为何能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办学业绩?
发挥优势,打造品牌,搭建学院与产业紧密结合之“桥”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地领悟到:专业是学校面向招生和就业两个市场,提供给考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产品”。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科学地规划专业设置,是学校专业建设中“形成特色、打造品牌”理念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因此.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后,他们既没有一味地迎合“市场”,大办“热门”专业:也没有匆忙地贪大求全,盲目扩展专业大类,而是本着“社会现实需求结合自身实际,立足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原则,制定了“瞄准主体专业优势突出、形成品牌,兼顾相关专业学科互补、特色鲜明”的目标,提出了“纵向上为产业链的延伸服务,横向上为关联度较高的产业服务”的专业设置理念。学院紧紧抓住新一轮电子信息产业的跨国转移及加人WTO给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加快实施“发挥优势,打造品牌”的战略,以优势专业建设为抓手,全方位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争做电子信息产业及相关制造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领头雁。 基于“课程是构成培养方案的基本单元,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的认识,围绕创建国家级精品课程,着力打造省级优秀课程、院级重点课程、系部主干课程、教研室特色课程”的目标,学院近年来认真组织了课程和教材建设,先后建成了省级优秀课程5门、省级优秀多媒体教学课程3门、厅级和院级优秀课程10余门.主持编审了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等各种正式出版的教材40余本。同时,经省教育厅组织专家严格遴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被确认为省级品牌专业,成为全省50多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中仅有的品牌专业,网络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也被确认为全省高职院校中为数不多的特色专业。
“发挥优势、打造品牌”的专业建设思路,搭建起了一座学院与依托行业的结合之桥”。现在,只要提到“淮信”,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将它和电子信息产业联系起来;同样,在众多电子信息类企业的人才招聘方案中,赴淮信招聘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计划。良好的品牌效应,让学院先后被确认为国家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级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向该院的学子们抛出了“绣球”,这让“淮信”品牌在众多企业中声名大振。
模块培养,一专多能,构建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之桥
学院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为办学的第一要务,按照以学生为本、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其鲜明的“模块化”、“项目化”、“目标分解”教学模式和“一籍多选”、“一进多出”、“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诸多高等职业院校中独树一帜。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实践条件.学院在教学设施建设上可谓不惜重金。他们按照“通用与专用并重,真实与虚拟结合、教学环境和生产现场同步”的指导思想.一方面提升实训设备的现代化水平,使学生尽早全方位接触新技术、新工艺;另一方面加强生产现场环境对教学环境的渗透,通过建立模拟工作现场的教学环境,缩短毕业生上岗后的适应期,使学生进入工作现场环境后,感到从技术、工艺、设备到生产组织管理形式都不陌生。近年来,他们先后建成了电子信息基础、自动化技术、电子产品制造技术、网络工程、数控加工技术、通信终端、商贸管理等7大实训中心。高水准的实践条件,全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有了一技之长,也就有了强大的就业竞争力。
产教结合,深层携手,建造学院与企业密切沟通之“桥”
实施“订单式”培养,是不少院校常见的人才培养方式。但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他们认为,实施“订单式”培养,并不只是简单地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被动地按照企业的要求“加工”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在校企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将电子信息行业的产品、技术、工艺乃至文化融人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企业更深层次地参与学院的教育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双方共同育人。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更新换代速度极快的行业,如何让学校的教学内容跟得上现代化企业的生产实际?为此,学院聘请了一大批现代化企业的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并与旭电(苏州)科技有限公司、韩国三星半导体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协议。把诸如SMT、电子测量等一些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放在这些企业,边学习、边实践。
举办由企业命名的“定向班”,是该院开拓的校企联合办学的特色途径之一。几年来,学院先后与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169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密切的合作关系,举办了“旭电班”、“三星班”、“百得班”、“联想阳光服务班”等企业定向班,不仅为这些企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更有效地加强了校企间的合作与联系。2002年起,“旭电奖学金”、“三星奖学金”等多家企业专项人才奖学金,校企合作结出了新的硕果。目前,所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子信息及相关产业的现代化企业中就业。每年的毕业生大部分被企业提前“抢购”,有些跨国公司提前两年就给学校发来了“订单”。
分时指导,构建网络,铺设毕业生成功就业之“桥”
在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教育贯穿始终,长年不“断线”:一年级开展定位教育,引导新人学的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把就业的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二年级开展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分解学习任务,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练就过硬的技能特长;三年级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准确定位自己的就业去向。多年实践表明,长年化、系列化的就业教育,是该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卓有成效的根本保证。
自身能力强、素质高,这样的毕业生,哪有不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道理?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用得上、沉得下、留得住,忠诚守信,协作精神强”,一位企业老总的话,道出了该院毕业生抢手的原因。
学院特别注重就业基地建设,长期、稳定的就业基地为每一位毕业生充分就业、满意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锐意革新,内培外引,架起优质师资队建设之“桥”
师资乃办学之本。建设一支品行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关系到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熟悉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人都知道,在这方面学院总是不遗余力。“内培外引,打造双师”,是其打造优质师资队伍的两大抓手。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牢牢把握“职业技术”这个特点,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上狠下功夫。他们结合学生就业,与多家外资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协作关系,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组织专业课教师到这些企业参观学习,切身感受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模式,每年还选派教师到这些企业实践半年,利用暑假安排教师带着课题到企业从事研发,既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又使教师得到了锻炼。同时,他们还将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逐步建立起了一支既了解企业产品、技术、管理,又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
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架起了一座优质师资队伍建设之“桥”。学院现已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名,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名,市级学科带头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及课程首席教师等学术骨干30余名,已取得或正在攻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教师近百人,初步形成了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能基本满足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需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和我国加快构建国际制造业基地、加快实施新型工业化的战略,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造了大好的发展机遇。依托着有朝阳产业美誉的信息产业,身处江苏提前实现“两个率先”的热潮,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向行业特色鲜明、综合实力领先的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目标挺进。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们打造的通向电子信息产业的金色之“桥”将会延伸得更远、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