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教育首页 招生考试 出国留学 培训就业 校园幽默 校园美女 高  考 考  研 趣味英语 校园文学 教育专题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大众教育 > 大众教育教育专题 > 高考冲刺讲座 > 专家阵容

山东省实验中学优秀物理老师焦桂春  
 
  

2007年实验复习专题

实验命题趋势分析

(一)考情分析:通过以上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实验专题涉及的考点主要有:常用的基本物理实验仪器、物理分组实验、重要演示实验。考查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包括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要求,了解材料、用具,掌握实验方法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处理实验安全问题,会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数据,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

(二)考向走势:仪器的使用是实验考核的基础内容。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原理分析,往往都涉及基本仪器的使用,所以一些基本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读数等,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断出现,长度和电路量的测量及相关仪器的使用是出题最频繁的知识点。

近年来,高考实验题已跳出了课本分组实验的范围,不仅延伸到演示实验中,而且出现了迁移类实验、应用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甚至还出现了“研究性学习”类实验。这类试题对考生的要求较高,要求考生能将课本中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迁移到新的背景中,能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还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三)高考中涉及到的实验类型及处理思路:创新实验题在近年来高考题中频繁出现,创新实验可分为迁移类实验、应用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研究性学习”类实验等类型。

1.迁移类实验:这类实验题具有如下特点:它们基本上都不是课本上现成的实验,但其原理、方法以及所要求的知识均是学生所学过的,即用“学过的实验方法”、“用过的仪器”进行新的实验,以考查其基本实验能力和理解、推理、迁移的能力。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在了解所介绍的实验仪器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使用过的仪器和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情景迁移、联想类比,就可解决问题。

2.应用型实验:这类实验题具有如下特点:它们基本上以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某一实际问题为背景立意命题,且多以信息题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能够从题给的文字、图表中捕获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解答。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在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的前提下,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从题给的文字、图表中捕获有效信息,从中找出规律,通过联想、等效、类比等思维方法建立与新情景对应的物理模型,并在旧知识与物理模型之间架设桥梁,并将旧知识迁移并运用到新情景中去,然后进行推理、计算,从而解决问题。

3.设计型实验:这类实验一般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提出的目的、要求和给出的器材,设计出实验方案。要求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将课本中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迁移到新的背景中,进而设计出实验方案。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原理→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根据所定方案选择实验器材→拟定实验步骤→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实验结论,并进行误差分析。值得一提的是,依据不同的实验原理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案时,应遵循科学性,可行性,精确性,简便、直观性这四条基本原则。

4.“研究性学习”类实验:这类实验题具有如下特点:以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为背景命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给条件设计某些实验方案,或给出一些仪器(或实验步骤)来求解某个物理量,或对某些设计出的实验,分析其实验数据得到规律,并对可能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如果试题是要求设计方案,其答案往往具有开放性,侧重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试题是对某些设计出的实验进行数据和误差分析,则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验能力。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在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基本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的前提下,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根据题给要求,广泛联想,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即可。当然,所设计出的方案应尽可能简单、方便。对于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试题,则应根据题目所给的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定性或定量的关系)并总结出其变化规律,把握问题的本质特征。

实验复习对策

专题一 高中物理实验常用基础知识

(一)常用实验原理的设计方法

1控制变量法: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加速度、力和质量的关系控制。在“研究单摆的周期”中,摆长、偏角和摆球质量的关系控制等等。

2理想化方法: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选择了合适的内外接方法,一般就忽略电表的非理想性。

3等效替代法:某些量不易测量,可以用较易测量的量替代,从而简化实验。在“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中,两球碰撞后的速度不易直接测量,在将整个平抛时间定为时间单位后,速度的测量就转化为对水平位移的测量了。

4模拟法:当实验情景不易创设或根本无法创设时,可以用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等效的情景代替,尽管两个情景的本质可能根本不同。“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的实验就是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

5微小量放大法:微小量不易测量,勉强测量误差也较大,实验时常采用各种方法加以放大。卡文迪许测定万有引力恒量,采用光路放大了金属丝的微小扭转;在观察玻璃瓶受力后的微小形变时,使液体沿细玻璃管上升来放大瓶内液面的上升。

(二)常见实验数据的收集方法

1利用测量工具直接测量基本物理量

模块

基本物理量

测量仪器

力学

长度

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时间

秒表(停表)、打点计时器

质量(力)

天平(弹簧秤)

电学

电阻(粗测)

欧姆表、电阻箱

电流(电压)

电流表(电压表)

热学

温度

温度计

2常见间接测量的物理量及其测量方法

有些物理量不能由测量仪器直接测量,这时,可利用待测量和可直接测量的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将待测物理量的测量转化为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模块

待测物理量

基本测量方法

力学

速度

①利用纸带,;②利用平抛,

加速度

①利用纸带,逐差法;②利用单摆

根据转化为测量mv

电学

电阻(精确测量)

①根据转化为测量UI(伏安法);②电阻箱(半偏、替代)

电功率

根据P=UI转化为测量UI

电源电动势

根据EUIr转化为测量UI然后联立方程求解或运用图像处理

(三)常用实验误差的控制方法

为了减小由于实验数据而引起的偶然误差,常需要采用以下方法控制实验误差

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是所有实验必须采取的办法,也是做实验应具有的基本思想。

2积累法。一些小量直接测量误差较大,可以累积起来测量,以减小误差。“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为了减小周期的测量误差,不是测量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而是测量完成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

(四)常用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1列表法:在记录和处理数据时,常将数据列成表格。数据列表可以简单而又明确的表示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找出物理量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列表的要求是①写明表的标题或加上必要的说明;②必须交待清楚表中各符号所表示的物理量的意义,并写明单位;③表中的数据要正确反映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

2作图法: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是物理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用作图法处理数据的优点是直观、简便,有取平均的效果,由图线的斜率、截距、所包围面积和图线的交点等可以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及其关系,找出规律。作图的规则是:①作图一定要用坐标纸.坐标纸的大小要根据测量数据有效数字的多少和结果的需要来定;②要标明坐标轴名、单位,在轴上每隔一定相等的间距按有效数字位数标明数值;③图上连线要是光滑曲线(或直线),连线时不一定要通过所有的数据点,而是要使数据点在线的两侧合理的分布;④在图上求直线的斜率时,要选取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不一定要取原来的数据点;⑤作图时常设法使图线线性化,即“化曲为直”。

3平均值法:将测定的若干组数相加求和,然后除以测量次数.必须注意,求取平均值时应该按原来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决定保留的位数。

4逐差法:这就是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计算加速度时用到的方法,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测量数据,具有较好的取平均的效果。

(五)有关误差分析的问题

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要熟练掌握常见实验的误差情况及分析方法。

专题二  常用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物理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基本仪器有13种,除打点计时器和滑动变阻器不需要读数外,其余11种都涉及到读数问题。其中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问题,在历年的高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另外像弹簧秤、欧姆表的读数问题也时有涉及,应为本专题的复习重点。凡涉及需要估读的仪器应当解决好:怎样估读、估读到哪一位数等问题,这是本专题的难点所在。

(一)测量仪器使用常规

对于测量仪器的使用,首先要了解测量仪器的量程、精度、使用注意事项和读数方法。

1关于量程问题:这是保护测量仪器的一项重要参数,特别是天平、弹簧秤、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等,超量程使用会损坏仪器,所以实验时要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仪器。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时,选用量程过大的仪器,采集的实验数据过小,会造成相对误差较大,应选择使测量值位于电表量程的1/3以上的电表;使用多用电表测电阻时,应选择适当的档位,使欧姆表的示数在电表的中值附近。

2关于精度问题:所选用仪器的精度直接影响着测量读数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因此应在使用前了解仪器的精度,即看清仪器的最小分度值。其中螺旋测微器和秒表的最小分度是一定的。但游标卡尺上游标尺的最小分度、天平游码标尺的最小分度、弹簧秤和温度计刻线的最小分度,都因具体的仪器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则会因所选择的档位不同而造成最小分度值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这些仪器的读数时,一定要看清所选的档位。

3使用注意事项:一般不同的仪器在使用中都有其特殊的要求,以下几点要特别注意:

天平在进行测量前应先调平衡。

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要求为46V的交流电源。

多用电表的欧姆档每次换档后要重新调零,被测电阻要与电路断开,使用完毕要将选择开关转至交流电压最高档或“OFF”档。

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和定值电阻使用过程中要考虑其允许的最大电流。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时,滑动触片开始应位于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时,滑动触片开始应位于分压为零的位置。

电阻箱开始应处于阻值最大状态,调整电阻箱的阻值时,不能由大到小发生突变,以免因为阻值过小而烧坏电阻箱。

(二)测量仪器的读数方法

1需要估读的仪器:在常用的测量仪器中,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弹簧秤等读数时都需要估读。因为最终的读数要以有效数字的形式给出,而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数字为估计数字,应和误差所在位置一致,在实际操作中,究竟估读到哪一位数字,应由测量仪器的精度(即最小分度值)和实验误差要求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根据仪器的最小分度可以分别采用1/21/51/10的估读方法,一般:

最小分度是2的,(包括0.20.02等),采用1/2估读,如安培表00.6A档;

最小分度是5的,(包括0.50.05等),采用1/5估读,如安培表015V档;

最小分度是1的,(包括0.10.01等),采用1/10估读,如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安培表03A档、电压表03V档等,当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或仪器精度不够高时,也可采用1/2估读。

2不需要估读的测量仪器:游标卡尺、秒表、电阻箱在读数时不需要估读;欧姆表刻度不均匀,可以不估读或按半刻度估读。

游标卡尺的读数:游标卡尺的读数部分由主尺(最小分度为1mm),和游标尺两部分组成。按照游标的精度不同可分为三种:(a10分游标,其精度为0.1mm;(b20分游标,其精度为0.05mmc50分游标,精度为0.02mm。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是:以游标零刻度线为准在主尺上读出整毫米数L1,再看游标尺上哪条刻度线与主尺上某刻度线对齐,由游标上读出毫米以下的小数L2,则总的读数为:L1+ L2

机械秒表的读数:机械秒表的长针是秒针,转一周是30s。因为机械表采用的齿轮传动,指针不可能停留在两小格之间;所以不能估读出比0.1 s更短的时间。位于秒表上部中间的小圆圈里面的短针是分针,表针走一周是15 min,每小格为0.5 min。秒表的读数方法是:短针读数(t1+长针读数(t2)。

电阻箱:能表示出接入电阻值大小的变阻器;读数方法是:各旋扭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它们之和就是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使用电阻箱时要特别注意通过电阻的电流不能超过允许的最大数值。

(三)典例分析

【例题1】读出下列50分度游标卡尺的示数。

 

 

〖解析〗从左到右示数依次为:5.24mm11.50mm22.82mm

【例题2】试读出下列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工作原理及读数方法与双缝干涉测波长中的测微目镜手轮的读数相同)

 

 

〖解析〗从左到右测微目镜手轮的读书分别为:0.861mm3.471mm7.320mm11.472mm

【例题3】按照有效数字规则读出下列电表的测量值。

                                  

 

 

 

  

 0~3V量程时读数为________V       0~3A量程时读数为_______A

    0~15V量程时读数为_______V       0~0.6A量程时读数为______A

〖解析〗⑴2.1710.8;⑵0.800.16

【例题4】读出右图所示电阻箱的阻值。

〖解析〗86.3Ω

 

 

 

 

 

 

 

 

 

 

【例题5】读出机

械秒表的读数。

〖解析〗99.8s

 

 

专题三  力学实验

物理考试说明》中确定的力学实验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有四个实验与纸带的处理有关,可见力学实验部分应以纸带的处理,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为核心来展开复习。近几年力学实验中与纸带处理相关的实验、力学创新实验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以分组或演示实验为背景,考查对实验方法的领悟情况、灵活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设计新的实验是高考实验题的新趋势。要求考生掌握常规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将课本中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迁移到新的背景中,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应以掌握常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规范操作程序、数据处理方法等为本,同时从常规实验中,有意识的、积极的提取、积累一些有价值的方法。逐步过渡到灵活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设计新的实验。

(一)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的处理

1纸带的选取:一般实验应用点迹清晰、无漏点的纸带中选取有足够多点的一段作为实验纸带。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还要求纸带包含第一、二点,并且第一、二两点距离接近2.0mm

2.根据纸带上点的密集程度选取计数点。打点计时器每打n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时间间隔为n个打点时间间隔,即T=0.02ns)。一般取n5,此时T=0.1s

3测量计数点间距离。为了测量、计算的方便和减小偶然误差的考虑,测量距离时不要分段测量,尽可能一次测量完毕,即测量计数起点到其它各计数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则由图可得:

 

 

 

 

 

 


 

4.判定物体运动的性质:

⑴若基本相等,则可判定物体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作匀速直线运动。

⑵设△s1=,△s2=,△s3=,△s4=,△s5=

若△s1、△s2、△s3、△s4、△s5基本相等,则可判定物体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⑶测定第n点的瞬时速度。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测出第n点的相邻的前、后两段相等时间T内的距离,由平均速度公式就可求得,如上图中第4点的瞬时速度为:

⑷测定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一般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将如上图所示的连续相等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分成两组,利用可得:,再算出的平均值,即:就是所测定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若为奇数组数据则将中间一组去掉,然后再将数据分组利用逐差法求解。

(二)设计性实验的设计思路与典例分析

 

 

 

 

 

 

 

 

 

 

 

 

 

 


 

【例题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由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始,每5个点剪下一段纸带,按图所示,使每一条纸带下端与x轴重合,左边与y轴平行,将纸带段粘贴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处理,同时还要明确计数点的选取以及相隔时间的计算问题。要求学生能把常见的纸带数据处理中的数据与图中纸带的长度建立联系,获得相关数据,然后求得实验结果。

【解析】由题意可得,每段纸带的长度就是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小车的位移,由图示数据可得,而相隔时间为T0.02×5s0.1s,根据,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

【变式题】2006年上海)伽利略通过研究自由落体和物块沿光滑斜面的运动,首次发现了匀加速运动规律。伽利略假设物块沿斜面运动与物块自由下落遵从同样的法则,他在斜面上用刻度表示物块滑下的路程,并测出物块通过相应路程的时间,然后用图线表示整个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图中OA表示测得的时间,矩形OAED的面积表示该时间内物块经过的路程,则图中OD的长度表示                 PDE的中点,连接OP且延长交AE的延长线于B,则AB的长度表示                    

【解析】OA时间段的平均速度;A时刻的瞬时速度。

【例题2】(2002年广东)一个有一定厚度的圆盘,可以绕通过中心的水平轴转动。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它匀速转动时的角速度。

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米尺,纸带,复写纸片。

实验步骤:⑴如图所示,将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上,将纸带的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后,固定在待测圆盘的侧面上,使得圆盘转动时,纸带可以卷在圆盘侧面上。

⑵启动控制装置使圆盘转动,同时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

⑶经过一段时间,停止转动和打点,取下纸带,进行测量。

①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的角速度的表达式为ω=__         ______。式中各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次实验测得圆盘半径r=5.50×10-2m得到的纸带的一段如图所示。求得的角速度为_________。

 

 

 

 


 

【命题意图】利用打点计时器求转盘的角速度,这是本题的创新之处,转盘边缘的线速度与纸带的线速度相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此题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题干中已经给出,不需考生自己设计,对于此类常规试题略加变化的创新题型,能否有效排除干扰信息,直指问题关键是高考考查能力的一种全新命题方式。本题也可以在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设计上进行深化考查,从而变成设计性实验。

【解析】T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r为圆盘的半径,x1x2分别是纸带上选定的两点所对应的米尺上的刻度值,n为选定的两点间的打点数(含两点)。则纸带的速度为,由于纸带与圆盘之间不打滑,则圆盘边缘的线速度亦为,由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有,联立上面两式可得圆盘匀速转动时的角速度为:n=23,……)②在图中给出的纸带上任取两点,读出其米尺上的刻度值x1x2,并将T=0.02sr=5.50×10-2mn值代入,可求出ω1值,重复上述步骤,求出ω2、ω3,再取其平均值即为ω的值得ω=6.8rads-16.756.84均可)。

【变式题】

1.(2001年全国)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图1所示。图2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

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利用图2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a=_________

为了求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                                   。用测得的量及加速度a表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计算式为f=_________        

 

 

 

 

 

 


 

【解析】4.00m/s23分,3.904.10 m/s2之间都正确)

  小车质量m、斜面上任意两点间距离l及这两点的高度差h

2.(2003年江苏)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左侧栓有一细软线,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一重物相连。木块右侧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在重物牵引下,木块在木板上向左运动,重物落地后,木块继续向左做匀减速运动,图2给出了重物落地后,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点,试根据给出的数据,求木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因数μ。要求写出主要的运算过程。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不计纸带与木块间的拉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解析】由给出的数据可知,重物落地后,木块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是:s1=7.72cms2=7.21cms3=6.71cms4=6.25cms5=5.76cms6=5.29cms7=4.81cms8=4.31cm a表示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又知T=0.04s,解得a=3.0m/s2。重物落地后木块只受摩擦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ma,解得μ=0.30

3.(2005年上海)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其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波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回答下列提问:

⑴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___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_________

⑶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开始阶段做_______运动,最后“小纸杯”做______运动。

⑷比较图(b)中的1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s

下落距离(m

0.0

0.000

0.4

0.036

0.8

0.469

1.2

0.957

1.6

1.447

2.0

X

【解析】⑴作出假设、搜集证据   ⑵匀速运动,1.937   ⑶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匀速运动  ⑷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图线5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图线1反映纸杯做匀速运动,图线5反映纸杯依然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专题四 电学实验

电学实验是高考实验考查的重点、热点内容。试题注重联系实验操作的考查,如测量仪器的读数问题、实验线路的连线问题、电表和其他用电器的选择问题都是实验操作的仿真模拟,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动手实践经验。试题还注重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如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图线,根据图线分析得出结论。“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在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指出的五个考试目标之一。是近几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命题趋向。

完整的设计一个实验,要经历多个环节,在实际考查中,一般不会考查全部环节,而是只考查其中的几个环节,有的题目给出条件和实验器材,要求阐述实验原理;有的给出实验电路图,要求领会实验原理,确定需测物理量及计算公式;有的则要求考生根据操作步骤及测定的物理量判断出实验原理……虽然考查方式不尽相同,但目前高考中几乎所有的设计型实验题都有一个共同点,都以不同方式或多或少的对实验原理作一定的提示,在给出实验器材的前提下进行考查。

由于考查环节和要求的不同,题型也不尽相同,但较多的是选择、填空、作图题。

在复习过程中,应对所学电学实验逐个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比较不同实验的异同(如电路图、滑动变阻器和电表的连接)。不断充实自己的经验和方法,逐步达到能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新的问题。对于设计型实验题目要明确实验设计的关键在于实验原理的设计,它是进行实验的依据和起点,它决定了应选用(或还需)哪些实验器材,应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编排实验步骤。而实验原理的设计又往往依赖于所提供的实验器材(条件)和实验要求,它们相辅相成,互为条件。

(一)电学实验中所用到的基本知识

在近年的电学实验中,电阻的测量(包括变形如电表内阻的测量)、测电源的电动势与内电阻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实验。它们所用到的原理公式为:。由此可见,对于电路中电压U及电流I的测量是实验的关键所在,但这两个量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方法却多种多样,在此往往也是高考试题的着力点之处。因此复习中应熟练掌握基本实验知识及方法,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1电路设计原则:正确地选择仪器和设计电路的问题,有一定的灵活性,解决时应掌握和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即“安全性”、“方便性”、“精确性”原则,兼顾“误差小”、“仪器少”、“耗电少”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正确性:实验原理所依据的原理应当符合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安全性: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实施过程中不应对仪器及人身造成危害。要注意到各种电表均有量程、电阻均有最大允许电流和最大功率,电源也有最大允许电流,不能烧坏仪器。

方便性:实验应当便于操作,便于读数,便于进行数据处理。

精确性:在实验方案、仪器、仪器量程的选择上,应使实验误差尽可能的小。

2电学实验仪器的选择:

根据不使电表受损和尽量减少误差的原则选择电表。首先保证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和加在电压表上的电压均不超过使用量程,然后合理选择量程,务必使指针有较大偏转(一般要大于满偏度的1/3),以减少测读误差。

根据电路中可能出现的电流或电压范围选择滑动变阻器,注意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不超过它的额定值,对大阻值的变阻器,如果是滑动头稍有移动,使电流、电压有很大变化的,不宜采用。

应根据实验的基本要求来选择仪器,对于这种情况,只有熟悉实验原理,才能作出恰当的选择。总之,最优选择的原则是:方法误差尽可能小;间接测定值尽可能有较多的有效数字位数,直接测定值的测量使误差尽可能小,且不超过仪表的量程;实现较大范围的灵敏调节;在大功率装置(电路)中尽可能节省能量;在小功率电路里,在不超过用电器额定值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电流、电压值,以提高测试的准确度。

3测量电路的选择

电流表的内、外接问题:(甲)所示电路为电流表外接电路(简称外接法);(乙)所示电路为电流表内接电路(简称内接法)。两种接法的选择可按下列方法进行:

方法一:设电流表、电压表内阻分别为,被测电阻为,则

<时,电压表分流作用小,应选用外接法

>时,电流表分压作用小,应选用内接法

=时,电流表分压作用和电压表分流作用相差不大,两种方法均可。

方法二:在均不知的情况下,可采用试触法。如图所示,分别将a端与bc接触,如果前后两次电流表示数比电压表示数变化明显,说明电压表分流作用大,应采用内接法;如果前后两次电压表示数比电流表示数变化明显,说明电流表分压作用大,应采用外接法。

 

 

 

 


 

滑动变阻器的分压、限流接法:

为了改变测量电路(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或通过测量电路的电流),常使滑动变阻器与电源连接作为控制电路,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主要有两种连接方式:如图(甲)为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式接法,为待测电阻。它的接线方式是电源、滑动变阻器与待测电阻三者串联。对待测电阻供电电压的最大调节范围是:(是待测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不计电源内阻)。如图(乙)是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接线方式是电源与滑动变阻器组成闭合电路,而被测电路与滑动变阻器的一部分电阻并联,该接法对待测电阻供电电压的调节范围是:(不计电源内阻时)。

选取接法的原则:

要求负载上电压或电流变化范围大,且从零开始连续可调,须用分压式接法。

负载电阻Rx远大于滑动变阻器总电阻R时,须用分压式接法,此时若采用限流式接法对电路基本起不到调节作用。

采用限流电路时,电路中的最小电流(电压)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或超过用电器的额定电流(电压)时,应采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

负载电阻的阻值Rx小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或相差不大,并且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变化不要求从零开始起调,可用限流式接法。

两种电路均可使用时应优先用限流式接法,因为限流电路结构简单,总功率较小。

滑动变阻器的粗调和微调作用:

①在限流电路中,全电阻较大的变阻器起粗调作用,全电阻较小的变阻器起微调作用。

②在分压电路中,全电阻较小的变阻器起粗调作用,全电阻较大的变阻器起微调作用。

4实物图的连接:实物图连线应掌握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①连接电表应注意量程选用正确,正、负接线柱不要接错。

②各导线都应接在接线柱上,不应在导线中间出现分叉。

对于滑动变阻器的连接,要搞清楚接入电路的是哪一部分电阻,在接线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将线接到滑动触头上。

基本方法:

①画出实验电路图。

②分析各元件连接方式,明确电流表与电压表的量程。

③画线连接各元件。(用铅笔画线,以便改错)连线方式应是单线连接,连线顺序应先画串联电路,再画并联电路。

    一般先从电源正极开始,到电键,再到滑动变阻器等。按顺序以单线连接方式将干路中要串联的元件依次串联起来;然后连接支路将要并联的元件再并联到电路中去。连接完毕,应进行检查,检查电路也应按照连线的方法和顺序。

(二)定值电阻的测量方法

1.欧姆表测量最直接测电阻的仪表。但是一般用欧姆表测量只能进行粗测,为下一步的测量提供一个参考依据。用欧姆表可以测量白炽灯泡的冷电阻。

2.替代法:替代法的测量思路是等效的思想,可以是利用电流等效、也可以是利用电压等效。替代法测量电阻精度高,不需要计算,方法简单,但必须有可调的标准电阻(一般给定的仪器中要有电阻箱)。

【例题】在某校开展的科技活动中,为了要测出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Rx,现有如下器材:读数不准的电流表A、定值电阻R0、电阻箱R1、滑动变阻器R2、单刀单掷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电源和导线。

⑴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在图上标出你所选用器材的代码。

⑵写出主要的实验操作步骤。

解析⑴实验电路如右图所示。

⑵①将S2Rx相接,记下电流表指针所指位置。②将S2R1相接,保持R2不变,调节R1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指在原位置上,记下R1的值,则RxR1

3.伏安法伏安法的测量依据是欧姆定律(包括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需要的基本测量仪器是电压表和电流表,当只有一个电表(或给定的电表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用标准电阻(电阻箱或一个定值电阻)代替;当电表的内阻已知时,根据欧姆定律I=U/R电压表同时可以当电流表使用,同样电流表也可以当电压表用。

4.伏安法拓展:某些问题中,因实验器材不具备(缺电流表或电压表),或因实验条件限制,或因实验精度不允许而不能用“伏安法”。这时我们就得依据问题的具体条件和要求重新选择实验原理,用“伏安法”的替代形式——“比较法”来设计实验方案。

利用已知内阻的电压表:利用伏伏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例题】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Rx的阻值(9001000Ω):

电源E,具有一定内阻,电动势约为9.0V

电压表V1,量程为1.5V,内阻r1750Ω

电压表V2,量程为5V,内阻r22500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0Ω

单刀单掷开关K,导线若干。

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1/3,试画出测量电阻Rx的一种实验电路原理图。

解析】如图所示

 

 

 

 

 

 

 

⑵利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利用安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例题】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的阻值。器材(代号)与规格如下:

电流表A1(量程250mA,内阻r1)标准电流表A2(量程300mA,内阻r2约为);

待测电阻R1(阻值约为100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0Ω);

电源E(电动势约为10V,内阻r约为);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

⑴要求方法简捷,并能测多组数据,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并标明每个器材的代号.

⑵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用测的量表示待测电阻R1的计算公式是R1________

 

解析⑴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⑵两电流表A1A2的读数为I1I2和电流表A1的内阻为r1,待测电阻R1的阻值的计算公式是:

 

 

⑶电压表、电流表混合用

【例题】有一电阻Rx,其阻值在100200Ω之间,额定功率为0.25W。要用伏安法较准确地测量它的阻值,实验器材有:

安培表A1,量程为50mARA1=100Ω

安培表A2,量程为1ARA2=20Ω

电压表V1,量程为5VRV1=10kΩ

电压表V2,量程为15V RV2=30kΩ 

变阻器R1,变阻范围020Ω 2A

变阻器R2,变阻范围01000Ω1A

9V电源,电键,导线。

⑴实验中应选用的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分别是:                                  。   

⑵画出所用实验电路图。

解析⑴允许通过电阻中电流可能的最大值由:得,。因为电阻可能为200Ω,所以通过被测电阻的电流的最大值可能是35mA,应用电流表的示数来控制通过电阻的电流,因此,电流表应选A1。又因为,所以 。因为电阻可能为100Ω,所以允许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的最大值可能是5V,应用电压表的示数来控制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因此电压表应选V1。因为R1R2,2A35mA, 所以应选变阻器R1。因为R1Rx所以滑动变阻器连接方式应选用分压电路。因为<所以应选用外接电路。

⑵实验所用电路如图所示

 

【变式题】2006年广东)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用以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使用的实验器材为:待测干电池组(电动势约3 V)、电流表(量程0.6 A,内阻小于1 Ω)、电阻箱(099.99 Ω)、滑动变阻器(010 Ω)、单刀双掷开关、单刀单掷开关各一个及导线若干。考虑到干电池的内阻较小,电流表的内阻不能忽略。

该同学按图甲连线,通过控制开关状态,测得电流表内阻约为0.20 Ω。试分析该测量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要写出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图乙是由实验数据绘出的图象,由此求出待测干电池组的电动势E______V、内阻

r=______  Ω。(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由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原理知,此种接法出现误差的原因是电流表的分压作用。而图线的斜率表示电源电动势的倒数,据此得出电动势E2.81V,

 r2.33Ω。若不能正确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则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因此对于实验中处理数据的图像的意义,一定要分析清楚。

答案⑴并联电阻箱后线路总阻值减小,从而造成总电流增大                          

调节电阻箱R,断开开关K,将开关 SD,记录电阻箱的阻值和电流表示数;

断开开关D,再次调节电阻箱R,将开关SD,记录电阻箱的阻值和电流表示数

2.812.33

(三)电表内阻的测量方法

1互测法:

⑴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可以测量它们的内阻:

 

 

 


 

⑵两只同种电表,若知道一只的内阻,就可以测另一只的内阻:

 

 

 

⑶两只同种电表内阻都未知,则需要一只电阻箱才能测定电表的内阻:

 

 

 

 


 

2.替代法:

 

 

 

 


 

3.半偏法: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计算法:(不计电源内阻)

 

 

 

 

 

【例题12000年全国)从下表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r1,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

在虚线方框中画出电路图,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器材(代号)

   

电流表(A1

量程10mA,内阻r1待测(约40Ω

电流表(A2

量程500μA,内阻r2=750Ω

电压表(V

量程10V,内阻r3=10Ω

电阻(R1

阻值约100Ω,作保护电阻用

滑动变阻器(R

总阻值约50Ω

电池(E

电动势1.5V,内阻很小

导线若干,电键K

 

t16.bmp (44946 bytes)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1,则所用的表达式为r1=_____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解析⑴如图所示。  

I1表示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I2表示通过电流表A2的电流,

r2表示电流表A2的内阻。

备考提示】在很多情况下,电压表和电流表(已知内阻)的功用可以互换。有时利用一块电表配合定值电阻也可以完成功能的互换。实际上就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变形运用。在处理时,一定要明确原理,灵活运用。

【例题22006年全国Ⅰ、Ⅲ)现要测量某一电压表   的内阻。给定的器材有:待测电压表   (量程2V,内阻约4kΩ);电流表   (量程1.2mA,内阻约500Ω);直流电源E(电动势约2.4V,内阻不计);固定电阻3个:R1=4000Ω,R2=10000Ω,R3=15000Ω;电键S及导线若干。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试从3个固定电阻中选用1个,与其它器材一起组成测量电路,并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要求电路中各器材用题中给定的符号标出。)

电路接通后,若电压表读数为U,电流表读数为I,则电压表内阻RV =_________

 

解析实验电路如图所示,若选用电阻R1,则并联电阻2000Ω,电压表读数

U·R×20001.921V,电流表读数I0.00096A0.96mA0.6mAR1符合要求,同理可得R2R3不符合要求,故选R1

电路接通后,通过R1的电流I1,则通过电压表的电流为I2II1I,所以电压表的内阻RV

备考提示本题涉及实验器材选取和电路设计等,对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解答此类试题必须根据测量要求和所提供的器材,由仪表的选择原则和基本规律为分析的入手点。

【变式题】

1.(2006年全国)现要测定一个额定电压4V、额定功率1.6W的小灯泡(图中用×表示)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所测电压范围为0.1V4V

现有器材:直流电源E(电动势4.5V,内阻不计),电压表    (量程4.5V,内阻约为4×104Ω),电流表   (量程250mA,内阻约为2Ω),电流表   (量程500mA,内阻约为1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30Ω),电键S,导线若干。

如果既要满足测量要求,又要测量误差较小,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          ,下面两个电路应该选用的是               

解析在测量小灯泡的伏安曲线时,由于题目要求电压范围为0.1V4V,因此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根据估算通过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I=0.4A,因此电流表应该选用    。在伏安法测量过程中,由于

临界电阻大于小灯泡电阻,因此应该选择电流表外接法即选择甲电路进行测量。

 

 

2.(2006年北京)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电路,测绘标有“3.8 V,0.3 V”的小灯泡的灯丝电阻R随电压U变化的图象。

①除了导线和开关外,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电流表:A 1(量程100 mA,内阻约2Ω)
        A2 (量程0.6 A,内阻约0.3Ω)
电压表:V1(量程5 V,内阻约5Ω)
        V2(量程15 V,内阻约15Ω)
电源:E1(电动势为1.5 V,内阻为0.2Ω)
      E2(电动势为4 V,内阻约为0.04Ω)
为了调节方便,测量准确,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___________,电压表___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______,电源___________________(填器材的符号)
②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并描绘出R-U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此灯泡在不工作时,灯丝电阻为___________;当所加电压为3.00 V时,灯丝电阻为____________,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为___________W
         

③根据R-U图象,可确定小灯泡耗电功率P与外加电压U的关系,符合该关系的示意图是下列图中的__________

 

 

 

 

解析①对器材的选用应以安全、实用为原则。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分别为3.8V0.3A,故电压表应选V1,电流表A2;由于是分压接法,故滑动变阻器应选R1,便于调节,电源应选E2。②由图象可看出:U0时,小灯泡不工作,对应电阻为1.5Ω,当U3.0V时,对应的电阻为11.。此时,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P0.78W③由RU图线可看出,随U的增大,电阻的变化越来越小,而P,随U的变化,功率P的变化将更加明显,故选A

(四)一类借助图像法处理的上海实验试题

近几年的上海高考中,经常出现一类需要借助图像关系处理的实验题,该种题目处理技巧性强,并且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该类问题对于山东的命题不无导向作用,备考时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例题12004年上海)两个额定电压为220V的白炽灯L1L2U – I 特性曲线如图所示。L2的额定功率约为     W;现将L1L2串联后接在220V的电源上,电源内阻忽略不计。此时L2的实际功率约为      W

解析9917.5

备考提示】本题借助于图像信息,考查了用电器功率的计算以及用电器的串并联关系,解答时充分挖掘图像信息是解答的关键所在。同时要注意L1L2串联后接在220V的电源上时,在图像中的表达信息为:L1L2在某一相同电流值下,电压和为220V,很多学生不能找出该隐含条件,从而造成第二问感到无从下手。

【例题22004年上海)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某同学为研究这一现象,用实验得到如下数据(IU分别表示小灯泡上的电流和电压):

I ( A )

0.12

0.21

0.29

0.34

0.38

0.42

0.45

0.47

0.49

0.50

U (V )

0.20

0.40

0.60

0.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在左下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可用的器材有:电压表、电流表、滑线变阻器(变化范围0 10 Ω)、电源、小灯泡、电键、导线若干

在右图中画出小灯泡的U – I 曲线

 

 

 

 

 

 

 

 

 

 


 

如果将本题中的小灯泡接在电动势是1.5V,内阻是2.0 Ω的电池两端,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简要写出求解过程;若需作图,可直接画在第小题的方格图中)

解析分压器接法(如下图所示)。如下图所示。作出电源的UEIr图线,该图线与小灯泡的U – I 曲线相交于一点,由此可得小灯泡工作电流为0.35 A,工作电压为0.80 V,实际功率为0.28 W

 

 

 

 

 

 

 

 

 

备考提示《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是高考考纲中规定的学生实验,对⑴⑵两问学生在实验复习中已基本掌握,而第问则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进行了拓展、延伸,对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无计算公式,只能在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上画出电池的UI图线,然后找出两曲线的交点,从而确定此时灯泡的工作状态,得到实际工作功率。这考查了学生对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理解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同时也要深入理解图线交点与电路工作状态的对应关系。

【变式题】

1.(2003年上海)如图所示,图1为某一热敏电阻(电阻值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且对温度很敏感)I-U关系曲线图。

为了通过测量得到图1所示I-U关系的完整曲线,在图2和图3两个电路中应选择的是图_____;简要说明理由                                  。(设滑线变阻器两端电压恒为9V,滑线变阻器的阻值为0100Ω)。

文本框: 热敏电阻
 

 

 

 

 

 

 


 

在图4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9V,电流表读数为70mA,定值电阻R1=250Ω。由热敏电阻的I-U关系曲线可知,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V;电阻R2的阻值为_____   _ Ω。

举出一个可以应用热敏电阻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图2电路电压可从0V调到所需电压,调节范围较大。(或图3电路不能测得0V附近的数据)5.2111.8111.6112.0均给分)热敏温度计(提出其他实例,只要合理均给分)

2.(2005年上海)右图中图线①表示某电池组的输出电压——电流关系,图线②表示其输出功率——电流关系。该电池组的内阻为_____Ω。当电池组的输出功率为120W时,电池组的输出电压是_____V

解析530

3.(2006年上海)表格中所列数据是测量小灯泡UI关系的实验数据:

U/(V)

0.0

0.2

0.5

1.0

1.5

2.0

2.5

3.0

I/(A)

0.000

0.050

0.100

0.150

0.180

0.195

0.205

0.215

⑴分析上表内实验数据可知,应选用的实验电路图是图    (填“甲”或“乙”)

 

 

 

 

⑵在方格纸内画出小灯泡的UI曲线。分析曲线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I变大而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⑶如图丙所示,用一个定值电阻R和两个上述小灯泡组成串并联电路,连接到内阻不计、电动势为3V的电源上。已知流过电阻R的电流是流过灯泡b电流的两倍,则流过灯泡b的电流约为       A

解析⑴由小灯泡UI关系的实验数据可得,电路中灯泡两端的电压可调为0,只有甲电路具有此功能,而乙图的电路不具此功能。故确定实验电路为甲。

UI曲线如右图所示,由所做出的UI曲线知,曲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越来越大,说明灯泡的电阻越来越大。

b中的电流为I,依题意知a中的电流为3I,由,可估计。从曲线上得此时

 

专题五  选考部分实验

2007年山东省物理考试说明》,结合对各选考内容的分析,不难发现选考部分考查实验的可能性是较大的,由于前面的必考内容中根据样题就一个实验,很难考出学生的实验水平,加之选考部分不好命题,尤以33最为突出,因此不排除该部分通过实验考查的可能。复习时对于该部分的实验也不能掉以轻心。又由于该部分的实验所用知识都比较孤立,因此也更容易备考和在考试中拿分。

【例题1】(2007年济南市4月份模拟)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器材有:浓度为0.05%(体积分数)的油酸酒精溶液、最小刻度为0.1ml的量筒、盛有适量清水的45×50cm2浅盘、痱子粉、橡皮头滴管、玻璃板、彩笔、坐标纸

下面是实验步骤,请填写所缺的步骤C

A.用滴管将浓度为0.05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滴入1ml油酸酒精溶液时的滴数N

B.将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浅盘内水面上,用滴管吸取浓度为0.05%的油酸酒精溶液,从低处向水面中央一滴一滴地滴入,直到油酸薄膜有足够大的面积又不与器壁接触为止,记下滴入的滴数n

C­­­­­­­­                                               

D.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以坐标纸上边长为1cm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cm2

用已给的和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单个油酸分子的大小          (单位:cm

解析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将油酸薄膜的形状画在玻璃板上

          

【例题2】(2006年四川)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①测摆长时,若正确测出悬线长l和摆球直径d;则摆长为           ②测周期时,当摆球经过           位置时开始计时并数1次,测出经过该位置N次(约60100次)的时间为t,则周期为                

此外,请你从下列器材中选用所需器材,再设计一个实验,粗略测出重力加速度g,并参照示例填写下表(示例的方法不能再用)。

A.天平; B.刻度尺;  C.弹簧秤; D.电磁打点计时器; E.带夹子的重锤;

F纸带; G导线若干; H铁架台; I低压交流电源; J低压直流电源;

K小车; L螺旋测微器; M斜面(高度可调,粗糙程度均匀)。

 

所选器材

(只填器材序号)

简述实验方法

(不要求写出具体步骤)

示例

BDEFGHJ

安装仪器,接通电源,计纸带随重锤竖直下落。用刻度尺测出所需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果

实验

设计

 

 

解析】单摆的摆长是从悬线的悬挂点到小球重心的距离,题中小球视为质量分布均匀,故摆长为:l;测定同期时,摆球在最低处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因此应从最低位置开始计时并计数N次,则小球完成了次全振动,故其周期T。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用斜面和打点计时器由牛顿第二定律来测,方法见答案。

答案① l+   ②平衡 ;

 

所选器材

(只填器材序号)

简述实验方法

(不要求写出具体步骤)

实验设计

ACE

  用弹簧秤称出带夹子重锤的重力大小G,再用天平测出其质量m,则gG/m

实验设计

BDFGIKM

安装仪器,接通电源,让纸带随小车一起沿斜面下滑。用刻度尺测出所需数据。改变斜面高度再测一次,利用两次数据,由牛顿第二定律算出结果。

备考提示本题突出了对实验原理的考查,只有保证对摆长和周期测量的准确性,才能减小重力加速度的测量误差,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对实验的设计能力,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对物理量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要有明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设计思路,进行实验设计。同时在复习时也要注意积累同一物理量的不同测量方法,开阔视野,注意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的应对将来这种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试题。

【例题3】(2006年上海)有一测量微小时间差的装置,是由两个摆长略有微小差别的单摆同轴水平悬挂成.两个单摆摆动平面前后相互平行。  

现测得两单摆完成50次全振动的时间分别为50.049.0 s,则两单摆的周期差ΔT    s 

某同学利用此装置测量小于单摆周期的微小时间差,具体操作如下:把两摆球向右拉至相同的摆角处,先释放长摆摆球,接着再释放短摆摆球,测得短摆经过若干次全振动后,两摆恰好第一次同时同方向通过某位置,由此可得出释放两摆的微小时间差.若测得释放两摆的时间差Δt0.165s,则在短摆释放     s(填时间)后,两摆恰好第一次同时向      (填方向)通过     (填位置); 

为了能更准确地测量微小的时间差,你认为此装置还可做的改进是                       

解析0.02s

先释放的是长摆,故有nT1= nT2+Δt,解得n=8.25,所以短摆释放的时间为t=nT2=8.085s,此时两摆同时向左经过平衡位置。

在不改变摆长差的同时增大摆长,△T 越小,可测得的时间差越小。

【备考提示】本实验是在教材探索性实验的基础上,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及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知识迁移运用方面的能力,也突出了对创新能力的考查。备考时要在熟练掌握基本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有意识的注意积累迁移运用的类型和方向。增强思维的发散和创新训练。

【例题4】(2006年全国一块玻璃砖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其中一个表面是镀银的光线不能通过此表面)。现要测定此玻璃的折射率。给定的器材还有:白纸、铅笔、大头针4枚(P1P2P3P4)、带有刻度的直角三角板、量角器。

实验时,先将玻璃砖放到白纸上,使上述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与纸面垂直。在纸上画出直线aa/bb/, aa/表示镀银的玻璃表面,bb/表示另一表面,如图所示。然后,在白纸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位置如图)。用P1P2的连线表示入射光线。

Ⅰ.为了测量折射率,应如何正确使用大头针P3P4

                                                    

                                                   

试在题图中标出P3P4的位置。

Ⅱ.然后,移去玻璃砖与大头针。试在题图中通过作图的方法标出光线从空气到玻璃中的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简要写出作图步骤。

                                                                                   

                                                                                    

                                                                                   

Ⅲ.写出用表θ1θ2示的折射率公式n           

解析Ⅰ.①在bb/一侧观察P1P2(经bb/折射aa/反射,再经bb/折射后)的像,在适当的位置插上P3,使得P3P1P2的像在一条直线上,即让P3挡住的P1P2像;再插上P4,让它挡住P1P2像和P3P3P4的位置如图。

Ⅱ.①过P1P2作直线与bb/交于O

②过P3P4作直线与bb/交于O/

③利用刻度尺找到OO/的中点M

④过O点作的垂线CD,过M点作bb/的垂线与aa/相交     于N点,如图所示,连接ON

θ1θ2

Ⅲ.

备考提示】本题是对玻璃砖折射率的测定,是一道创新实验题,它实际是由课本实验延伸而来的,但高于课本中的实验。不是学生所熟知的从玻璃砖另一侧观察,而同侧观察。光路图更加复杂,而最终的目的:求得入射角和折射角却没有改变。这便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将不熟悉的实验环境和条件,根据目的转化为熟知的实验情景,再进行解答。

【例题5】(2006年全国Ⅰ、Ⅲ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

A.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E.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条纹间距公式Δxd指双缝间距,l指双缝到屏的距离,由此可知:A项中l减小,Δx减小;B项中λ变大,Δx变大;D项中d变大,Δx变小。故ABD正确。

变式题某同学在《测定光波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使用的双缝间距为0.025cm。实验时,首先调节               的中心使之位于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          竖直且互相平行。当屏上出现了干涉图样后,通过测微目镜(与螺旋测微器原理相似,手轮转动一周,分划板前进或后退0.500mm)观察第一条亮纹的位置如左图所示,第五条亮纹位置如右图所示,测出双缝与屏的距离为50.00cm,则待测光的波长λ=      nm

解析单缝屏;双缝屏;单缝屏;

双缝屏;592.75

备考提示对双缝干涉实验现象的考查,主要涉及实验装置的排序及认定和利用条纹间距公式所作的定性判断,考查考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测微目镜的读数(与螺旋测微器相同),以及利用两次读数求波长的方法。

 

【例题6】(2006年天津)用半径相同的两小球AB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如图,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实验时先不放B球,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C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B求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让 A球仍从C处由静止滚下,A球和 B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记录纸上的 O点是垂直所指的位置,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O点的距离:OM=2.68cmOP=8.62cmON=11.50cm,并知 AB两球的质量比为 21,则未放 B球时 A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____点,系统碰撞前总动量 P与碰撞后总动量的百分误差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MN分别是碰后两球的落地点的位置,P是碰前A球的落地点的位置,碰前系统的总动量可等效表示为pmA·OP,碰后总动量可等效表示为p/mA·OMmB·ON,则其百分误差2%

备考提示本题考查了对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对于该实验一定要弄清楚碰撞前后各球的落点情况,同时能正确的表示各球的动量。还要了解误差产生原因及百分误差等概念。

变式题2000年全国)某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重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2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O点对齐。
 ⑴碰撞后
B球的水平程应取为_____________cm
 ⑵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

答:_____________(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
 
E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解析64.7答数在64.265.2范围内的都给分)
      ⑵
ABD

 

【总结】总之对实验的复习要做到“三个掌握、五个会”,即掌握实验目的、步骤、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处理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焦桂春,中共党员,1996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物理系,2001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物理系研究生进修班.一级教师,现担任本校区高三物理教学,高三5班班主任,高三年级组组长,物理教研组高三备课组组长,承担教学课改任务,山东省实验中学 “巾帼十佳”,荣获济南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济南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她撰写的《高中女生的心理素质》获国家级论文一等奖,《如何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获济南市论文评比一等奖,省级二等奖;论文《用V-T图像巧解运动问题》入编《山师学报》,《光路可逆在光学问题中的应用》、《电阻的测量》获济南市论文评比一等奖。

 


 
 

 

编辑王静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校园幽默:::

  • 年轻男老师的郁闷生活
  • 牛奶减肥:3个月减28斤
  • 毕业前后男生之大不同
  • 让自己幸福的十大秘诀
  • 让自己幸福的十大秘诀
  • 毕业前后男生之大不同
  • 爱玩游戏的女生的优点
  • 一个超级恐怖的故事
  •  
      More…

    :::校花大比拼:::


    华南美女
    台湾校服女生大赏
    台湾校服女生大赏
    台湾校服女生大赏
    台湾校服女生大赏
      More…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dzwww.com
    繁体版由广州信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