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教育新闻 >山东教育

大众日报:让职业教育更有奔头

2024

/ 06/06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姜申涛 刘佳琦

手机查看

  姜申涛 刘佳琦

  随着“全国职教看山东——2024全国重点新闻媒体山东职教发展调研行”活动的正式启动,山东职业教育的全新面貌逐渐展现在公众视野。40余名记者深入山东各地职业院校,实地调研,全面报道山东职业教育取得的成就和独特魅力。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职业学院、济南职业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以其独特的教育模式和显著的培养成果,成为调研的重点关注对象。

  5月1日,新修订的《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正式施行,作为2000年施行以来的首次重大修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多元办学格局、引导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支持职业教育面向人人、强化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保障成为条例6章、59条的主要内容。

  条例修订的背后,是山东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王志刚表示:“山东职业教育扎根齐鲁大地,面向市场需求和人民群众期盼,服务产业、服务区域、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全省职业院校平均每年培养输送60多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山东各主要产业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吸引力持续增强,近3年,高考招生有10.74万名学生达到本科线却选择了高职,越来越多青年主动选择职业教育,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做好产教融合必答题

  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城市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是职业教育改革政策落实的主节点。而市域产教联合体,建什么、如何建成为近年来山东职业教育改革实践中关注的重点问题。

  作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试验田,潍坊市承载着厚望,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引领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

  这里,职业教育与人才需求侧的精准对接,如同精心编排的乐章,每一个音符都恰到好处。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牵头10所驻潍院校,与潍坊高新区管委会、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等40余家单位,共建“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教联合体”,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山东省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这所充满活力的职业教育学府,正将企业岗位需求巧妙地融合进教学体系的每一个环节,将企业的资源转化为办学的宝贵财富。与海尔集团、歌尔集团等企业的合作,不仅解决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技能错配”问题,更是创新性地引入德国AHK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双元制”教学模式。

  城市的转型发展需要能够主动适应数字化升级的人才,这对高技能人才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青岛,这座海滨城市,正以其独特的“数字赋能”战略,为城市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培养“数字工匠”的摇篮,正通过建设青岛旅游大数据中心,为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和人才培养保障。

  “政府负责建设、学校负责运营,政府搭建平台、学校输出智力,政府开放数据、学校开展教学,政府委托项目、学校产出成果。”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姜玉鹏介绍,“数字化转型是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我们通过建设青岛旅游大数据中心,不仅提升了学院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也为青岛市乃至整个区域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和人才培养保障。”

  职业教育外部依赖性强,在主动面向、融入、服务和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与政府等形成合力。从市域着眼,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政校搭台、一键联通”的数字文旅新图景,通过共建青岛市旅游大数据中心,承担旅游品质提升第三方评价、文旅发展年度报告等重大任务,将研究开展在产业中,将成果应用在大地上。

  “我们不仅能够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还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体现了学院‘扎根青岛、服务青岛、发展青岛’的宗旨,更是职业教育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典范。”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达说。

  依托课程数字化改造、专业数字化升级,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提升学生数字化素养,培养学生数字化应用能力,壮大区域数字文旅人才队伍,先后承担“青岛市智慧旅游企业建设”等横向项目40余项,到账资金近500万元,产生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9000多万元。

  瞄准社会需求

  做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伙人”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职业教育正站在新时代的风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一方面职业教育要努力驶入教育数字化战略快车道,在市域产教联合体中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育形式、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则要捕捉新时代产业和职业发展动向,将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

  “高技能人才短缺和‘用工荒’问题往往在企业人才需求中交织并存。”济南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苏旭勇深刻认识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自2019年以来,济南职业学院已成功培育出1333名“济职卓越工匠”,其中41人荣获“齐鲁工匠”后备人才称号,这不仅是对学院教育成果的认可,更是对校企合作模式的肯定。

  “大一在学校学理论,大二大三在企业、学校交替学习,理论与实践反复切换,理解更深刻。”学生侯佳说,在企业有主管手把手教,把他们当成员工传帮带。

  “咬”紧产业需求,重构教学流程,侯佳有了更多上手实践的机会,他在公司认真学技术,改良设计了一款放水阀并投入使用。和侯佳一样,他的许多同学也可以在各岗位轮岗,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必然要求,通过我们的培养让学生毕业时有竞争力,双岗成才。”苏旭勇介绍,学校将校企合作贯穿培养全程,突出企业育人主体地位,校企合作共同体有名有实。

  2023年,济南职业学院又牵头150余家单位共同组建济南市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教联合体,并成功入选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将产教融合推向了新的高度。

  对区域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新变化、新动向作出快速反应的不只有济南职业学院一家。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和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只要国家、企业有需求,我们就全力以赴!”全国技术能手、齐鲁首席技师,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李元超说。这也道出了职业教育必须敏锐捕捉社会需求变化,保持专业建设与社会发展高契合度的应有之义。

  “老师,这是我打包出库的第一个包裹!它的目的地是我的老家……”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实训课堂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孔雅慧兴奋地对企业兼职教师范晓宇说着刚刚操作仓库管理系统WMS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在这里可以使用国内最先进的地狼系统处理真实业务,实现实训实践与生产一线的无缝衔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邱浩然表示,“2020年与企业共同投资1042万元建成混合所有制京东物流‘校园云仓’生产性实训基地,以专业融入产业为目标,实现‘共融、共育、共研、共享’,专业建设效果显著、人才培养成效明显、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并入选教育部2021年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提高人才培养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实现“专业即产业”,对接山东“十强”产业与青岛“7+10+7”产业地图,提出“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专业群融入产业群”,深入实施校企合作“1+1+N”工程,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每个专业群至少与龙头企业共建一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一所新型产业学院,与中小微企业共建N个协同创新共同体”,实现产教高度融合。系列做法受到教育部肯定。

  “下一个十年,面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和青岛24条重点产业链,全方位构建类型教育背景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集聚高地和供给体系。”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金生说。

  深化改革

  让职业教育更有奔头

  山东作为全国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更加注重发挥产业基础扎实和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等优势。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产业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如何让双方实现高质量的合作共赢,对职业院校来说,是门大学问。

  当下山东职业教育不止于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落实在引导更多青年选择技术技能型发展道路上。

  “书院是不同专业的学生住在一个宿舍,可以和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更深入的沟通,能够学习和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人际交往能力也更强了。”山东职业学院2023级铁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孙明昊这样评价学校正在实施的全员书院制改革。

  “我们把通识教育嵌入书院,破解职业教育‘重技能、轻素质’痛点,学生懂技术、会生活、有品位,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山东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郭培谦说。

  与全员书院制改革一同实施的还有完全学分制改革。为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破解规模化培养与个性化成长之间矛盾,2020年山东职业学院在省内率先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学生自主选择主修专业,同时可选择一个辅修专业,主辅修可转换,引领职业教育个性化人才培养。

  “我入学时的专业是软件技术,但我本身对铁路专业更感兴趣,将来也想从事相关职业,我就选择了转换主辅修专业,修完了规定学分,毕业时拿到了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的毕业证书和软件技术专业的辅修证明,并如愿入职中国铁路济南局。”山东职业学院2020级学生薛安说。

  据了解,每年有超过500名学生参加“专业主辅修”,打破一考定终身、专业难如愿桎梏,2023年首届实行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毕业生中有163人同时取得毕业证书和辅修专业证书。

  “提升学生成长潜力、获得感,让学生对于未来的发展更有盼头,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郭培谦表示,“学校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将始终走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前列。”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其中在世界500强和国有大型企业就业比例超过73%,每年通过订单预选等方式,培养的学生50%以上实现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

  “千工好招,一技难求”,随着我省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强烈。

  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一系列重磅举措,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3.1万余人,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面向企业开展培训5000余人次,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与海尔集团、赛轮集团合作培训越南、柬埔寨等海外员工850余人,济南职业学院推出10余项可在海外院校通用的国际化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产业发展到哪里,职业教育就支撑到哪里,作为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省份,山东已建立完善的产教对话机制,省直14个部门联合印发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11个部门联合出台“金融+财政+土地+信用”产教融合激励措施,是全国首个具体细化的产教融合组合式激励政策制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同时,建设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2个、市域产教联合体26个,在职业院校设立126个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72个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协同创新中心。

  山东职业教育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已逐步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山东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模式和效果也正“墙内墙外花皆香”。

责编:张明明


审签:路时川

责编:张明明


审签:路时川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