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大众报业·大众网
手机查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佳琦 济南报道
10月11日下午,“2021全国主流融媒体山东高校采风”活动走进齐鲁理工学院。在学校教学信息中心,采访团成员实地采访了教学在线调度、教学检测、教学管理数据收集和大数据分析、教学服务等方面,采访过程中,成员们纷纷表示,学校的教学模式不同于其他高校,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正推动着同类教学的“课堂改革”。
从打造一个“盆景”变成改革“百花园”
从2015年开始,齐鲁理工学院进行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探索,由最初的35门课程,最终实现了所有课程的全覆盖。2017年开始,学校又开始在《微生物学》《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中,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同年,学校推行“尚德课堂”建设,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高度融合,学校意识到只有一门特色的课程是不够的,要从只端一个‘盆景’变成‘百花园’,于是学校结合一流课程建设,在全校范围内推行以任务驱动为主导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现在学校560门课程,都是采用了这种模式,其中省级一流课程中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
这种转变,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更反映了学校师生教学理念的转变。改革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发生改变,有效学习正反馈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初步养成。教师价值观转变,教学行为改变,教学能力提升,新的价值观逐渐形成。
学生:往日的清闲不再依旧
传统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的学习设计了一个个环节,为学生的进步设置了一个个目标,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往往看不到知识的全局,也难以发挥自己的潜能。齐鲁理工学院《齐鲁文化精神》这个课程在推动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的时候,就反其道而行之,教师提前设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真实任务,推送给学生,学生想要完成这个任务就不得不“主动”参与进来。这样“倒叙”的教学,更容易获得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也让学生变得忙碌起来。
《齐鲁文化精神》是齐鲁理工学院的一门省级一流课程,也是一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负责人高尚举教授谈到,以前上课的时候,更多的是“讲座式”灌输,学生根本不需要参与。现在在课前,我们就向学生发布任务,要求学生撰写齐鲁文化调查报告,这样学生想要完成任务,就必须通过听讲座、查资料、实地参观调查等方式参与进来。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及与学生课后交流,发现学生对自己能够主动参与的教学内容学习兴趣明显高于教师传统式讲授,如齐鲁文化节手抄报,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抬头率明显提高,提问回答更加积极,教学效果较传统讲授明显提升,期末考试试卷中阐述齐鲁文化精神试题能够翔实解答并表明自己的观点。
“以前提起齐鲁文化精神总觉得有点空,离自己比较遥远,现在我们要参观孔子博物馆、稷下学宫、鲁国故城等一些历史遗迹,参加齐鲁文化节的活动,还要和同组的同学一起讨论,真是‘特别忙’,但是感觉对齐鲁文化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更直观了,现在我们都特别喜欢上这门课”,文学院的同学们感慨道。
课堂:“独角戏”变成“百家讲坛”
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满堂灌”式教学方法,老师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台下“无所事事”。现在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教师课前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发布任务,学生围绕任务开展资料收集、实地调查等自主合作学习活动。课中围绕课前或课中任务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多种课堂组织形式展开教学,课堂变成了“百家讲坛”,教师也由原来的课堂主宰者和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齐鲁理工学院的一门省级一流课程,课程主讲老师曹凤曾获得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在授课过程中她找到了自己独特的方法。“线上教学利用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将内容与工厂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在情境中引出新知,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单和思政教育论坛,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线下依托学校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以实践的方式亲身体会单片机编程与硬件设计的魅力,自主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任务的实施效果,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辨,也让学生更有成就感。我们对全程采用过成性考核,也让传统的考核方法更加科学有效。”
《测量学》是齐鲁理工学院的一门省级一流课程,也是一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讲授《测量学》这门课程时,我将“确定点的位置关系”作为整门课程的核心任务点,将其拆分成“获得空间三维坐标”和“在地面上完成标注”两个分任务贯穿全学期教学中,再以“获得空间三维坐标”作为前五章的根本任务,以网络平台为依托串联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要求学生进行“课前自我学习”、“课中集中研讨”和“课后复习巩固”。课程主讲教师乔敏老师也有同样的感受,”从课下的调查问卷、主题讨论等数据反馈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兴趣度和自我学习的反思更加了,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通过工程案例的引入,还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爱国意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青年教师:有了更大的舞台
传统教学中,往往认为老教师教学经验更丰富,所谓“越老越吃香”,学校在进行青年教师培养时,也更多地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行以来,青年教师作为“网络原住民”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他们借助更多信息化教学手段,感受到了创新的快乐,也让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更加“接地气”。在齐鲁理工学院80%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都是以教授+副教授+讲师为主导进行的。
《微生物学》是齐鲁理工学院的一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该课程团队也在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三等奖,课程负责人高晓娟谈到,我们团队在教授的带领下,青年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微生物学》课程知识点零散,我们教学团队梳理出124个重要知识点,录制教学短视频并上传网络教学平台,同时上传跟课程相关的题库、思政案例库、考研题、新闻链接等资源。然后老师们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抢答、选人、问卷、在线测试、小组任务、讨论等活动活跃课堂氛围,让手机成了学习的工具,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学生们普遍反映良好,现在团队干劲十足,都想着下一步冲击一下国家的一流课程。
机电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王迎勋主讲的《数字电子技术》是齐鲁理工学院最早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课程之一,2019年就被评为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今年该课程被推荐参加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评选。谈到最初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时的,王老师介绍到,充分发挥教研室、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的功能,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就如何进行线上教学,如何建设线上课程、线上线下如何有效衔接、思政元素如何有机融入等进行研讨,可以说现在团队逐渐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导学相长”的良好势头。
教学改革一步一天地
大学阶段的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创新。如果课程内容过度集中于知晓、理解、应用的层次,更高级的分析、评价、创造层次的教学环节相对欠缺,将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尤其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大背景下,教学行为和教学体验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所以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未来必会由改革走向新的阶段。
混合式教学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综合了线上教学的便利性、个体性与线下教学的互动性、深度性。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由浅入深走向深度学习。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并单独设立“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类别,也是意在鼓励高校和教师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由此推动高校“课堂革命”,落实“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教学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齐鲁理工学院抓住混合式教学的新机遇,不断实践、不断研究、不断改进,不断推动自身课程的创新发展,在实现混合式教学“高效”课堂的正确路径上逐渐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新时代。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