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院士回母校”活动在山东农业大学启动 家国情怀感动青年学生

2017-09-16 16:56: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白卫

我省“院士回母校”活动在山东农业大学启动

  大众网9月16日讯(记者 白卫)9月16日,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委员会和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指导,山东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的“院士回母校”山东省高等学校启动仪式暨首场活动在山东农业大学举办。

  活动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果树学专家束怀瑞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作物栽培学专家于振文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家房建成教授,通过访谈和现场对话,与青年学生面对面分享治学做人、干事创业的经历与感悟,解答学生关心的问题,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习动力、培养科学精神。三位院士结合自身实际,与青年学生分享选择与坚持、理想与信念,情真意切,其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让在场的青年学生感动。

  在活动启动仪式上,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为房建成院士颁发“特聘教授”聘书,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孙成华和山东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朱莉共同为“院士工作室”揭牌。

  校长张宪省代表学校致欢迎辞,表达了对院士们的崇高敬意和对这次活动成功举办的诚挚祝贺。张宪省介绍,山东农业大学前身是1906年创办于济南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融农、理、工、管、经、文、法、艺术学等于一体的多科性大学。建校111年来,学校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形成了“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批批学术人才、教育精英、行业翘楚,培养了以9位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优秀人才20余万人。两院院士是科技人才的杰出代表,为我国科技水平提升,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全社会特别是为青年一代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孙成华在讲话中指出,“院士回母校”活动走进了有着111年办学历程的山东农业大学,这也是在山东举办的首场“院士回母校”的活动。山东农业大学培养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印象初、朱兆良、房建成,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松烈、束怀瑞、山仑、于振文、李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唐克丽等为杰出代表的各类优秀人才20余万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希望同学们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像院士学长那样传承好老一代科研工作者艰苦奋斗、矢志报国的高尚情操,为母校增光,为人生添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山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总督学孟庆旭在讲话中强调,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两院院士是我国科技界的贤哲,都是国家的财富、民族的骄傲。长期以来,两院院士们胸怀报国之志,秉持创新精神,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创造了许许多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弘扬院士精神,严谨求知求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长成才。

  启动仪式也标志着“院士回母校”活动在全省高等学校的全面展开。“院士回母校”旨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与科研精神的培养,激励更多的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报国之志。活动紧扣科技与人生主题,通过院士报告会、现场访谈、现场互动等多种方式,邀请院士与青年学生面对面分享求学、治学、科研等方面的经历和感悟,展现和诠释院士科技报国的理想追求、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甘于奉献的品德风范。通过这一活动,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择业就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院士精神在青年学生中传承弘扬,引导广大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团结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

  山东农业大学师生代表、泰安市各县市区教育关工委负责人及泰安市中小学代表共500余人参加了活动。山东农业大学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网络直播。启动仪式结束后,山东省教育厅关工委召开了座谈部署会,对下半年高等学校关工委的主要工作进行了安排,要求全省各高校全面开展“院士回母校”和“杰出老校友回母校”活动,将关心下一代工作推向更高水平。

 

  院士简介:

束怀瑞院士

  束怀瑞,中国工程院院士。1947年考入山东省立农学院园艺系,1950年毕业留校任教。现任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束怀瑞院士长期从事果树根系、果树营养研究等领域的研究,发明的“地膜覆盖穴贮肥水技术”被国家科委列为重点推广项目,主持完成的“山东省百万亩苹果幼树优质丰产综合技术研究”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束怀瑞院士利用同位素技术对苹果生长发育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看碳施氮,以氮促碳,养根壮树,优质丰产”的观点,在学术界和生产领域受到广泛重视。几十年来,束怀瑞坚持深入生产第一线指导生产,创造了苹果“三大主枝主干疏层型”技术观点和先进的修剪技术,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他针对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情况,研究探索出“果园三层节水”技术,对推动干旱地区果树生产有重要意义。束怀瑞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他强调学科交叉,先后组织生理、化学、数学、土壤、病理、经济等多学科专家打造导师梯队,组建了全国重点果树学科的校际联合体,培养了一批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他倡导成立了山东省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果产品加工、观赏果树、果树专用肥、高原果树生产等方面都取得了大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山东和全国的苹果产业发展。

于振文院士

  于振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主任。多年来,于振文院士深入系统地研究小麦高产栽培理论,创建的“以氮肥后移为关键技术的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先后在鲁、豫、冀、皖、苏推广2.7亿亩,小麦累计增产100多亿公斤。他主持完成的小麦衰老生理和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小麦品质生理和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小麦测墒补灌节水栽培技术先后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小麦生产主推技术,创建的“优质强筋小麦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在黄淮海麦区累计推广1.4亿亩,增产39亿公斤。作为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于振文院士长期深入生产一线,围绕我国小麦生产发展目标,组织专家组提出小麦生产技术指导性意见,为我国小麦连续13年增产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农业教育领域,于振文院士辛勤耕耘38年,为培养农业高素质创新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培养博士研究生36名、硕士研究生52名。他大力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带领他的学生与农民吃住在一起,山东农业大学“学用结合,学以实为贵”的办学理念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房建成院士

  房建成,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惯性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导航、制导与控制领域专家。1983年至1986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机系工作。房建成院士长期从事航天器姿态控制磁悬浮惯性执行机构和惯性导航技术领域研究,提出的高精度、低功耗磁悬浮飞轮和控制力矩陀螺设计理论与方法,攻克了高速大惯量磁悬浮转子高精度高稳定度控制和高可控、低功耗磁轴承设计国际难题,突破了高精度磁悬浮飞轮和控制力矩陀螺关键技术,使我国在该技术领域跨入国际先进行列。他提出了IMU静基座快速精确对准的直接推算方位失准角的方法,在对准精度相同的情况下可缩短对准时间约一个数量级。在位置姿态测量系统研究领域,房建成院士揭示了高精度的位置姿态测量系统误差模型的状态可观测度随飞行状态变化的规律,领衔研制成功基于国产光学陀螺的高精度机载POS,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机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高程精度由3米提高到0.27米。自2013年起,房建成院士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原子自旋陀螺和磁强计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白卫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