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出国留学前培训会在山大举行 初到海外心理调适很重要

2016-05-24 17:48:00来源:大众网作者:满德利
    

  

  活动现场(摄影 孙倩)

  大众网济南5月24日讯(记者 满德利)“很多学生刚到海外都会遇到一定程度的不适应,这个不用担心。”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出国留学人员心理健康支持项目组的何燕老师以案例分析、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告诉学生,初到海外心理不适是非常正常的,关键的是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524日,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办的2016年出国留学行前培训会山东大学专场在山大中心校区举行,来自心理健康、安全保护、医药保健、外交礼仪等方面的专家为到场的准留学生们分别举行了主题讲座培训。

  

  何燕老师做《在外学习生活心理辅导》讲座(摄影 孙倩)

   积极心态面对各种不适

  “很多学生刚到海外都会遇到一定程度的不适应,这个不用担心。”何燕介绍,通过对大量的海外留学生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3个月之内都能适应。如果感觉严重的不适应,而且影响到健康、学习或者日常生活,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感觉无法自行缓解,当地都有很多机构以及当地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都会为学生提供无偿服务。如果存在外国的心理咨询师与中国留学生契合点不是特别一致,不容易理解的话,中国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微信向教育部出国留学服务中心提出求助。

  “国外的导师和中国导师理念不太一样,你可能平时感觉到他们对你很欣赏、彬彬有礼,而且评价比较客气,让你觉得很踏实,但是真正到批改作业或者评价论文的时候,可能心情不会让你很预约,而且越是名校,老师就越苛刻。”何燕说,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是要积极与其他同学沟通,了解导师的性格脾气、研究方法、评价习惯,适应导师的理念。另一方面,是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外界的压力是非常的不确定的,一种是接纳,一种是抵抗,不同的认知方式,导致不同的行动结果。”何燕指出,如果认同导师的做法,或者积极地拿出专业知识、人格魅力、求学精神,让导师去接纳自己,引领自己在学术领域走向高峰,行动就是积极的。如果的行动是抵抗、消极的,那么学生面临可能是三到四年之内都很难适应的状态。适应问题的核心是心态问题,心态问题的核心是习惯问题,并不是有了好的心态才开始行动,而是通过行动去培养更好的心态。“心态调整与行为调整是互动互助的作用”。何燕说。

   安全意识比安全科技、知识更重要

  “同学们,现在大家闭上眼,告诉我咱们会场有几个安全出口,以免等会儿发生火灾了,不知道该从哪里逃生。”来自北京德威公司的安保教官马骞提醒大家出国留学时应具有安全防范意识,以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生命第一位。

  

  教官现场演示自救逃生技巧

  在安保实操培训环节,安保教官马骞和何成,向学生们介绍了面对各种危险情况,如火灾、恐怖事件等如何开展自救,还以真人模拟的方式演示了面对歹徒如何迅速摆脱,逃离险境。在教官的演示下,一些原本看起来无法逃脱的情景,只需要简单的动作,就能摆脱歹徒的控制,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同学之间也纷纷互相演练。

  “各种不同的情况要有不同的应对方法,当然我希望今天教你们一辈子都用不上,如果遇上了,一定要冷静,毕竟生活没有彩排,一切都是现场直播。”何成说。安全科技、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这三项里面最重要的是安全意识。如果出现突发情况,没有安全意识,人也只会呆呆的坐在那里,当有了足够强的安全意识,即便有了突发情况,也会本能地做出反应。

  当天下午的讲座中,北京中医药大学郭健教授还做了《留学中的医药保健知识》讲座,来自山东大学以及教育部出国留学服务中心的老师还分别进行了有关外事外交礼仪以及公派留学派出手续的培训。

  据了解,教育部出国留学服务中心受教育部国际司委托,自200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面向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及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出国留学行前培训工作,截止目前培训的人数累计超过34万人次,实现了对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的全覆盖目标,并逐步惠及更多的自费出国留学人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满德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