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做好我省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检验师范生培养质量,提高学生从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山东省教育厅2013年举办了首届全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决赛。今年11月20日至22日,第三届大赛决赛在鲁东大学举行。本届大赛是在山东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和乡村教师行动计划即将实施的大背景下举办的,集中检验了我省师范类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展示了师范类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从教技能。
比赛更公平公正
11月16日,威海市文登区教研培训中心的王海燕老师收到一条邀请担任评委的“奇怪短信”。她以为这是条诈骗短信,直到第二天,收到组委会打来的电话,才知道短信是真的,但这时仍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比赛。其实,不仅王老师被蒙在鼓里,所有的评委今年都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更加注重比赛公平公正,是今年比赛的一个鲜明特点。教育厅学生处处长司金贵告诉记者,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做好保密工作,确保比赛更加公平、公正。直到比赛前几天,在省教育厅直属机关党委纪委的监督下,才从各市报送的符合资质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本届大赛专家评委人选,并且全程录像。评委参赛通知由厅学生处直接传达,就连各市县教育局都不清楚谁是评委。组委会还将前两届参与过其中的高校评委排除掉,使得大赛更加合理。
参赛选手产生方面,各高校按照《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举办第三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的通知》规定的参赛名额产生各学科、学段参赛选手名单,其中高校推荐占50%,教育厅从应届毕业生参加初赛的名单中随机抽取占50%。比赛从第二届就新增了学段和学科,由最初的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语文、数学、英语9个学科,发展到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个学科共14个组别。比赛分说课、模拟上课和答辩三部分,总成绩100分。其中,说课30分,模拟上课50分、答辩20分。比赛采用现场打分制,每位选手比赛结束后,所有评委现场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他3位评委的平均分即为选手的最终得分。
选手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这个透明胶太调皮了,有点紧张,各位老师有什么办法帮我打开?”11月20日上午,来自枣庄学院的贾琰第一个出现在学前教育比赛现场。面对电子笔不能使用、固定教具的透明胶不能打开这两个突发事故,选手仍表现出沉稳、机智的良好素质,并且不时露出微笑。评委认为,这些素质难能可贵,来自于选手平时的学习与训练。
全省各师范类高校注重学生的教学技能素质培养,不仅在教学中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积极为学生创造讲课实习机会,借力师范类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就业、教务等部门及相关学院密切配合、分工负责、共同参与,精心组织实施本校初赛。同时,开展优秀教学设计展示、板书评比、课堂教学观摩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加强对师范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培养,切实提高师范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模拟上课环节,上课时间限定在15分钟内,是考察选手平时训练成效的重要环节。参赛者依据教学设计,自主选择一个“教学片段”或“环节”进行模拟上课。要求能突出新课程理念,展示驾驭课堂教学的艺术,体现创新精神和课堂教学研究的能力。评委和观摩人员反映,大多数选手在此环节都能做到较为轻松。作为还没真正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他们,应该说已经具备了一名教师的基本能力。
选手答辩提问环节时间限定在5分钟内,答辩内容包括教学和学生管理(主要是班主任工作)两个方面。参赛者根据评委提出的问题,现场作答。如课堂上老师的手机响了怎么办?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省教科院的孔令鹏老师认为,答辩环节对班主任工作的考评让比赛更加规范完美,通过考察选手的教材把握和课堂教学驾驭能力,使之更加趋向于实际教学,从而有利于选手成长。
“选手水平明显提高!”一位来自基层的观摩人员对本届大赛给予肯定。很多观摩人员纷纷反映,希望增加参赛选手,感觉还没听够比赛就结束了,“不过瘾”。经过两天时间的紧张激烈角逐,最终有253名选手分获一、二、三等奖。由于组织工作出色,山东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获得优秀组织奖。据悉,大赛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推荐为省级优秀毕业生。
见面会是新亮点
参赛选手和中小学校长、幼儿园长的供需见面活动,是本届比赛的新亮点。11月22日上午,举办方专门安排时间,为全省17市教育局和中小学校、幼儿园和部分民营教育培训机构等200余家单位专设展位,与参赛选手互动沟通,广泛交流,很多优秀选手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并达成初步的就业意向。
尽管有观摩人员提出,由于没有用人权,编制问题成为公办学校与选手签约的制约,但此举还是得到济南市教育局等多个单位观摩人员的肯定与好评。比如有的认为可以积极向当地人事部门建议,优秀选手作为人才引进办理。还有人认为,见面会为促进学生就业搭建了舞台,打通了一个就业新出口。不能签约,可以安排学生到学校实习,等到有用人需求时,再参加相关招聘,这样成功应聘的几率就高。来自菏泽市牡丹区的一名观摩人员说,中小学非常期待这样的见面会,建议学习免费师范生的做法,选拔优秀选手到农村中小学工作。
“第一届有名(奖状),第二届有名有利(奖金),第三届有名有利还有‘实’(招聘签约机会)。”谈起大赛三年的变化,滨州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曲福华这样总结。
我省高度重视师范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一手抓教学质量,一手抓就业”,让大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通过市场公平竞争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无疑,全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省级决赛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为大学生展示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从而高质量就业提供了平台。在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和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当下,可以预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将继续承担起“蓄水池”、“桥梁”的时代使命,必将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活动中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满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