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舍启用,全校师生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
孩子们在篮球场上打篮球。
“经历30多年时间洗礼的石桥小学老校终于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心里有些不舍, 但看着新学校, 心里又很兴奋。 ” 18日早上6点, 泗水县中册镇石桥小学的校长颜廷磊感慨。
离老校不足500米的地方, 一座三层楼拔地而起, 这里就是石桥小学新校, 由石桥村村民共同募集300多万元资金建起来的。 18日, 石桥小学新校正式启用, 包括50多名幼儿园小朋友在内的208个孩子也都搬进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上课。
“新教室里有风扇, 铺着地板砖”
18日早上8点半, 嘹亮的国歌中, 五星红旗在石桥小学冉冉升起。 当日, 泗水县中册镇石桥小学新校正式启用。 学生们穿着新校服上学, 老师们也有了新的工作装, 篮球场、 足球场上, 孩子们开心地玩耍。 五年级学生慧慧是升旗手, 练习了一个星期, 当走到旗杆下, 握住绳子的手还是有些抖。 “以前教室里啥都没有,升旗就在泥巴地里, 这多好呀! ” 慧慧说。石桥小学位于泗水县中册镇最西头,目前共有小学和幼儿园学生208人, 教师15人。 8月27日, 老师们开始搬入新校“ 。12间教室, 两间办公室。 ” 校长颜廷磊忙里忙外,难掩喜悦之情。 他说, 作为农村小学的校舍, 新校真是 “高端、 大气、 上档次” 了。“教室里有风扇, 铺着地板砖, 有的还有大电视呢! ” 学生刘晓寒很兴奋。 大电视是多媒体设备, 教育局给学校拨付了两台。 有了新的教学楼, 再也不怕这些新设备没地儿使用堆积在柜子顶端了。
31年老校一下大雨就被淹
石桥小学老校建成于1984年, 只有一排低矮平房, 已成危房, 早已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每次下大雨, 孩子们只能趟水上学。 “尤其是2012 年, 那年雨特别大, 整个校园都被淹没了, 水最深处有半米, 我们只能租来三轮车, 把孩子们一个个运送到校门口的马路上。 ” 副校 长 刘 娟 说 , 如果遇上接连下雨天, 女厕所被水覆盖, 女生们要方便还要找隐蔽处。
泗水县教体局和中册镇教办早就有了重新规划建设石桥小学的计划, 无奈因资金问题几度搁浅。 “我们规划建设一所标准小学, 所有的建设完成约需要200多万元, 经过各方协调, 还差100多万元的缺口。 ” 中册镇中心学校校长宋希同负责管理全镇中小学, 石桥小学是全镇仅剩的一所平房学校。
“这可好了, 以后不用担惊受怕了! ”站在新校园里, 两位家长交流着, 其中一家长夫妻俩在外打工, 孩子上学是爷爷奶奶照顾。
村里老板包下地供学校无偿使用
年近五旬的王衍伟是土生土长的石桥村人, 历经多年艰辛打拼, 开办了曲阜恒源纸业有限公司。 2013年夏, 一次与学校老师聊天时王衍伟听说了石桥小学的困境, 决定自己出资补上这100万元缺口。 100万资助款很快打给学校, 又出资160万元承包了24亩土地, 无偿供学校使用, “只要学校在, 我的地就无偿供学校使用。 ”得益于王衍伟的捐助, 小学才能顺利重建。 为此, 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想用 “衍伟希望小学” 的名字, 但被婉拒了。 “我不图名也不图利, 只要孩子们不再受苦就行了。 ” 王衍伟说, 做出这个决定,得到父亲大力支持, “父亲说做好事不能图名和利, 帮助孩子上学就是最大的爱心和孝心。 ”
自小出去打拼, 没有多少文化, 可在王衍伟眼里, 孩子是全村的未来, 只有接受更好的教育, 才能带领村民致富。 王衍伟的三个孩子每人都出了一部分钱, “在部队的大女儿把提干后第一个月的工资给了我, 上大学的小女儿还省出了几百元的生活费, 我父亲临终前把自己的几千元钱也给了我, 总共是2 . 4万元。 ” 王衍伟说,这些钱他全部给了学校, 当做给孩子们买新校服的部分费用。 今年8月, 教学楼逐渐完工, 王衍伟的父亲却去世了。 “他走得很舒心。 ” 王衍伟说。
孤寡老人捐百元可惜没等到新校
新校建成至今, 共约投入300余万元, 其中村民自发捐款30余万元。 “村民最少出资100元, 上不封顶。 ” 石桥村支书王衍柱说, 当时上午村里大喇叭一喊, 下午就有人到村里捐款了。 最终一人捐款6万元, 一人捐款5万元, 其余还有数十人捐款几千元不等。 在捐资助学中, 许多孤寡老人也踊跃捐款。 80多岁的王起文老人已经丧失劳动能力, 家里又没有适龄儿童, 但是老人捐款100元。 但是,这位老人年初去世, 没有等到新校启用这一天。 还有村民王衍太,家庭不富裕, 妻子患有重病刚去世, 也捐款100元。
新校所在地址, 原有28户村民, 听说需要给孩子建学校, 尽管不舍得, 还是搬出住了几十年的房子。 为了安置这批村民, 村里出资盖了公寓, 每月免费使用60度电, 每三天能领到一桶饮用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