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国旗合个影
当国歌响起,当国旗升起,满满的爱国情怀在心中激荡!
当国歌响起,当国旗升起,满满的爱国情怀在心中激荡!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聚焦山东乡村儒学现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征集一批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优秀漫画和动漫艺术作品。
9月27-28日,泰山学术论坛绿色建筑主题系列报告在山东建筑大学举行。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孟建民作了题为《超级城市的思考》的报告。
总建筑师孟建民在作报告
大众网济南10月9日讯(记者 满德利)9月27日-28日,“泰山学术论坛—绿色建筑设计与理论专题”在山东建筑大学举行。该论坛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山东建筑大学承办,旨在鼓励学术创新,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动中国绿色建筑领域的理论研究与设计探索。论坛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加平教授、国际著名绿色建筑大师布兰达·威尔和罗伯·特威尔教授夫妇等围绕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绿色建筑设计教育模式与方法以及生态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等多个主题做主题演讲。
本网将全文刊发演讲嘉宾讲座内容,以飨读者。以下为第五篇:
《超级城市的思考》
主讲人:孟建民
孟建民:各位尊敬的专家,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到山东建筑大学和在座的各位同仁进行交流。
我今天讲的是一个关于超级城市的思考。我们最近参加了深圳举办的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国际竞赛。当时征集的时候,有200多家报名,最后100多家参赛,举办方邀请到了国内外的一些知名专家,最后评出了8个方案,我们的方案也有幸入围,所以我想把最近这样一个学术活动和竞赛给大家介绍一下,让大家了解一下我们最近深圳关注的一些城市问题、建筑问题。
这个是当时发的公告截图,当时给了两个月的设计时间。我想把前面几个入围方案的效果图给大家浏览一下,看看100多个方案里面,这8个入围方案是怎样的。当时分了一、二、三等奖。一等奖空缺,因为最后评委评的时候,认为一、二等奖拉不开,所以只评出两个二等奖,其他都是三等奖。
这个是华汇设计的会谷林城方案。它做的非常巧妙。这个项目是高容积率,超高层,高度复合的一个城市综合体。它采用了一个非常讨巧的角度和对策来设计。原来这里面有6栋超高层,到最后他简化成了3栋,其他方案都做了6栋,因为这是城市设计的一个条件。华汇大胆的取消了3栋,并到剩下的3栋超高层里。方案在裙房部分设置了一个地毯式的绿色裙房,采用横向的切割。中间设计了一个像种满了高大树木的生态公园,这是方案最大的三个特点。它的理念、定位都特别清晰,整体特色也非常凸显,最后得到了评委专家的一致好评,成为二等奖的第一名。总的来说,方案采用了一个非常讨巧的对策和方法,解决了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这个是中营都市设计的“云中漫步”方案,理念是山水城市,利用了钱学森先生主张的山水城市。方案把建筑设计成了一个巨大的山体,像一个现代人工的山体,来建造一个城市。由于外观形式比较突出而又富有冲击力,成为入围方案之一。
这个方案叫 “微风之城”,也是入围方案。建筑,主塔楼和裙房的采取了有机过渡的方式。
这个方案是“叠加的城市”,这是戴伯军的联安国际做的,有点未来色彩,像一个巨型宇宙飞船落在基地上。去过深圳的都知道,这块水体是深圳湾,这边是滨海大道。
这个方案是“生态智能代谢城市”,一个交通核上插了很多盒子,这些盒子之间还设置了一些联系的快速交通网络。这个方案既考虑了实际,也有畅想的元素。
这是朱文一院长团队的“超级方体”。大家看到,这是一个立方体,它整个形态非常新颖,理念很清晰。
这是“单元建筑”的方案,这个方案在150米的高度设计了一个横向的连接体,所有高层的服务配套功能都在这个几百米大跨度的横向体中解决了。由于形象上非常鲜明和突出,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这张照片是我们在方案公布、公示完以后,五家国内的设计单位在一起做的一个小的研讨会现场。
下面介绍我们当时做的方案。当时我们接到这个项目的时候,首先思考的是什么才是“超级城市”?这个概念和主题我们应该怎么面对和理解?我们认为,作为超级城市,首先它应具有充分大的规模, 100多万平方米;二是充分集约,超高层塔楼、地上地下,都是高度集约;第三个方面,应该高度复杂,即内部的功能关系是高度复杂的;第四个方面,要有充分的操作性,设计需要有超前性,而非简单只是解决当前的问题。我估计在一百多个方案里面,要想凸显出你的思想,凸显出设计的表达是比较困难的。
从古到今,关于超级城市,大家都在探讨。远大的880米超高层,引起过社会的广泛关注,关于这个项目我也远大张总做过沟通。我原先以为这个超高层只是个用来炒作的概念,实际上远大已经前行很远了。由于国家的一些审批程序还没走完,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进度有延缓,远大集团实际上已经在工厂车间里加工建筑的标准化部件了。
实际上超级城市的问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操作层面,都在探讨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超级城市应该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个因素是对未来的预见性,能够对未来要有充分的认知与想象。再一点是预设,预设就是创新,就是主观的、创造性的,带有引导性。一个是客观的,一个主观的,来把握对未来的发展。
建筑的未来性是从农业城市到工业城市,再到数字城市,再到信息城市,再到智慧城市,这是一个城市的发展规律。所以我们认为,随着建筑和城市的发展,我们可以感觉到动态的要素和生命的基因是一点一点注入建筑和城市当中去的,所以未来建筑的动态化和生命化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建筑大师盖瑞他们做的这些比较有视觉冲击力的建筑,在一个阶段,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一种时尚风潮和风格,但这种风格能不能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值得引起我们思考的。
在过去,柯布西耶提出的“光辉城市”,是他对未来城市的一种畅想和理念,包括李斯茨基的“云中的铁架”。我们过去的一些建筑大师和理论家,都在积极思考未来的建筑是怎样的。这是“空中聚落”,这些大家都比较熟了,包括“移动居所”。
这两张图,一张是英国的伦敦大学建筑系的学生作业,他们也在研究城市的动态性、复杂性 ,和我们此次设计所探讨的不谋而合。未来的智慧城市、科幻的场景,他们在大胆创新。
谈到对未来的定位,明天也是未来,一年以后也是未来,十年以后也是未来,五十年、一百年都是未来。那么我们谈的未来定在哪个点上?美国有一个未来学家最近提出了一个“奇点时代”,我等会会介绍他的观点。对未来我觉得有两种思考模式。一种思考模式是立足于当下,也就是站在现在考虑对未来的一些思考、畅想、创作和创意。同时还有另外一种思考模式,就是我们要站在未来,站在20年、30年后的角度来看现在,来定位现在该怎么做。这种思考模式,也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所谓跳出来看现在。这也是目前国际上正在做的一些,对建筑、对未来城市的思考。
再回顾下我们传统建筑,我们传统建筑的特点是永恒性、静态型、完整性、绝对性。我们经常讲,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它是永恒的,它是完美而完整的。美国的未来学家雷蒙德·库兹韦尔提出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未来信息的发展,终归有一天,人类和机器会形成一个人机合一,未来人的大脑中会植入芯片,人和机器会高度融合。他认为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奇点时代就到来了。而且他还大胆预测,在2046年,奇点时代会到来。当然我觉得这个说的绝对了一些。但是不管哪一天,我认为将来人机合一的状况必然会到来。
奇点是什么概念?这是黑洞理论,就是所有的能量集中到一点,所有东西都变了,规律全部丧失了。奇点时代也是,到那个时代以后,我们现在的一些价值观、一些规律,都已不再是我们传统所认为的那样。到了奇点时代的时候,奇点建筑、奇点城市也会出现。
我们现在提出的概念,受未来主义、未来思想的影响,也考虑到现实的可能,当今大型的钻井平台、巨型的码头,实际上这些技术都反应出一种生命性和动态性。这些并不是从美学角度来讲的,而是一个完整的并在不断变化的,缺什么就加什么,什么东西不需要了就运走。我们受这样一种理念的启发,设计了超级城市的方案。
这就是我们最后入围的方案,建筑本身强调它的未完成的状态。不是说现在这个建筑就完成了,它永远在建造,它永远根据功能的需要来加、减,它是有动态性的建筑,不断地在新陈代谢。
这是强调它的超现实性,不是我们过去的传统理念,都是静态的、完整的、完美的,现在强调它是动态的,不强调它的完整性,强调它处于不断变换的状态。
这个方案是唯一的动态建筑方案,当时评委给点评的时候,大部分的入围方案光考虑了地上的发展,对于地下的支持系统没有考虑。我们的方案对于地下功能与空间的设计,是一大特色,我们对于地下的交通、地下能量的储备、各种物资的储备,还有地下的各种发电、水等设施,还有他们的工作、生活的一些设施,就做了一个概念性的规划。这个也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同时我们也提出了“立体农厂”,即以后的农业,在建筑里面生产、在建筑里加工,在建筑里消费、代谢。实际上这和绿色建筑是相关的。这样刻意减少交通的压力和负担,形成高度的自给性。未来的超级城市应可以高度的自给自足。同时关于信息的支持与处理,我们也提出了一个“云端平台”的概念。
刚才看到的建筑形象和目前提出的理念,到底是不是结果,是不是这样的形式,我们暂且不去肯定或者确定它,但是这种思想与理念,可以说对未来将来的发展,只要能起到一个启发、借鉴的意义,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这是几张方案的效果图。我们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强调要颠覆传统的建筑思维、颠覆传统的审美的情趣,颠覆传统的价值观,来实现或者探讨、尝试对未来的一种可能。将来是否是这样的形式不重要,关键是这种理念、思想和方法只要对未来有启示就可以。
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10月8日,新闻发言人(右)在云南省地震局介绍景谷地震情况。...
“喜大普奔”的2015春夏四大国际时装周终于进入了最后一站,...
近日,12名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军官的妻子及女友为了给慈善信...
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击和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