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乡教育纪行:天蓝水清,这里是西藏

2017-12-19 10:04: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张晨 储召生 高毅哲 王强

  拉萨那曲二高德育走廊。 本报记者 王强 摄

  山南实验幼儿园儿童在操场活动。本报记者 王强 摄

  天蓝水清,这里是西藏。

  对于很多人来说,西藏,不仅意味着“世界的屋脊”,更代表神秘和无穷的吸引力。

  雪山峻穆,草原苍茫,天空碧蓝,湖水明澈……风光壮美的雪域高原,无处不铺陈着大自然的神来之笔。亘古不变的澄净背景下,万类竞自由。

  时光带不走净土本色,日新月异的是高原人民的生活:在城市,共享单车、网络购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农牧区,每年有10余万人实现脱贫,城乡孩子享受15年包吃、包住、包学费的“三包”免费教育,农牧民子女高考录取率达75.4%……

  民生是发展的目的,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近年来,西藏经济连续2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GDP增速居全国第一。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重要举措,一年年不断增加的教育投入,一项项教育惠民政策的出台,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西藏各族群众幸福的笑脸,从未如今天这般灿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近日记者走进西藏,探寻这片神秘土地上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美丽新篇,探寻各族群众的幸福密码。

  造城记

  站在布达拉宫广场,仰望拉萨的城市标志。

  1300多年前,松赞干布建城于此。人们对它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桑烟缭绕、酥油飘香和热闹的甜茶馆。但如果你邂逅过街头的滑板少年、共享单车、创意工作室,就会发现这座古老城市活力四射的一面。

  从布达拉宫广场向东,沿纳金大桥一路驶下,约20分钟车程,一片充满民族元素的现代化新城映入眼帘。

  这里是2012年开工建设的拉萨教育城,也是目前西藏最大的一处多功能现代教育园区——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高校科研、师资培训、教师住宅小区为一体,教育、居住、医疗、市政、商业等配套设施齐全。

  针对拉萨教育散小,不利于推进教育自身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实际,2012年,拉萨市将教育列入“一号文件”,以空前的重视、投入以及建设速度,全面启动拉萨教育城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各级学校合理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仅一期项目就占地面积4200多亩,进驻项目17个,总投资近37亿元。

  时任拉萨市委书记、现任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齐扎拉的话语掷地有声:“西藏要发展,教育是基础。我们要坚决打好这场教育改革攻坚战。”

  2014年9月,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等6所学校的近万名学生搬进了教育城。对偏远地区农牧民孩子来说,曾经的“上学难”等问题迎刃而解,更重要的是,教育城还可以为西藏未来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达到优化城市布局和产业结构的目的。

  走进教育城的首批“住户”之一——拉萨那曲第二高中,校园整洁美丽,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这所高中又很特别,学生全部来自藏北羌塘、雪域高原腹地的那曲地区。

  “那曲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氧气稀薄,地广人稀,约占西藏面积的1/3,是西藏最高、最冷、风最大的地方。”曾在那曲工作了20多年的学校党总支书记何科介绍,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自治区党委、政府继建设拉萨那曲高中后,又新建了拉那二高,3100多名学生异地上学,吃在学校、住在学校、学在学校。

  “我们的学生90%以上都是农牧民子女,如果没有‘三包’政策,很多牧民家庭根本没有能力供子女上学。从小到大,这些孩子学费国家包、三餐学校供、住宿不花钱,他们是最幸福的一代人。”校长边巴在一旁补充。

  异地办学的效果好不好?“当然好!条件好了,学生们用心学,老师们用心教,职工们用心服务,怎么会不好?”何科说,以前那曲地区的高考录取率比自治区低10个百分点,现在则高出了10个百分点,“今年我们学校文科高考上线率达99%,理科达93%”。

  边巴告诉我们,正是看到“异地办学”的明显效果,当地党委、政府正着手在拉萨教育城新建拉萨那曲三高。

  学校门口的大石头上刻着7个大字:用心换来幸福人。

  意思何解?何科的语调突然高起来:“在拉那二高,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牧民家庭的期盼。因此,对学生、对教育,我们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希望能为学生和牧民家庭换来幸福。”

  教育城路边,鲜花盛开,阳光穿透厚厚的云层,温柔洒下。

  办学记

  “世界最高学府”在哪儿?以地理高度计,位于海拔3650米的西藏大学毫无争议。

  在“高”处办学,必须主打“藏”字特色牌特色。西藏大学科研处处长图登克珠告诉记者,学校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高原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刚刚成功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这是对藏大多年坚持特色办学最好的肯定”。

  藏学的故乡在中国,但长期以来,藏学研究的话语权却不在中国。

  2008年,图登克珠到美国一些大学交流访问,对方送的礼物竟然是美国大学藏学研究中心出版的关于藏学研究的书,这令他深受刺激。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图登克珠在两会上提交提案,建议在西藏建一个藏学博士点。

  国家相关领导、教育部随即批示。2013年7月,西藏大学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如今藏大又进入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这让图登克珠感慨不已:“现在,在国际藏学研究上,我们已经拿回了自己的话语权。”

  以藏族语言文字为例,西藏大学成功研制了藏文信息技术与处理系统,编制了37项国际和国内藏文编码标准。以前手机语言输入法里没有藏文输入,老百姓用起来很不方便。去年11月,西藏大学发布首款语音、手写、拼写三位一体的藏文输入软件,准确率达97%。此外,藏大还研制了藏汉智能教具系统,在自治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推广。

  图登克珠说,自己在西藏大学工作29年,父母都是文盲,但培养出一个大学教授,“其实,这就是西藏高等教育变化的缩影”。

  西藏高等教育经过6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有普通本专科学校7所,建成包括硕博士研究生教育、普通本专科教育在内的较为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特别是近年来,西藏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财政累计投入60亿元,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实力显著提升,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提高到30.26%。

  立足西藏、立足特色、立足区情,既服务社会又培养人才,这是西藏大学多年办学积累的经验。

  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拉巴次仁,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一次,他到偏远的扎囊县沙布夏村,探望学校的驻村干部。当地的干部和村小的老师也来住所看他,一聊天才发现,他们都是西藏大学的毕业生。

  “我们在极具特殊性的高原民族地区办学,目标是啥?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现在,西藏大学无论生源来自哪儿,90%以上的学生毕业后主动留藏工作,在基层就业的超过70%。

  那一刻,拉巴次仁的眼眶湿了,“很光荣、很自豪,因为这就是西藏繁荣的希望”。

  拆墙记

  时隔5年,我们再次走进山南实验幼儿园,一切熟悉而又陌生。

  熟悉的是,穿着藏袍、戴着藏帽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跟着音乐欢快地做操。陌生的是,以前幼儿园的围墙不见了,却围满了家长。

  见到故人来,山南实验幼儿园党总支书记拉巴卓玛高兴地给我们倒上甜茶,话题也从消失的围墙开始。

  “现在,家长们都很重视教育,非常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拉巴卓玛说,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幼儿园将原本封闭的围墙拆掉,改建成透明的橱窗式文化长廊,“这样家长可以随时看到孩子的情况,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孩子的关系更近了一步。”

  顺着拉巴卓玛手指的方向,家长们正围着橱窗向内探望,有的还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拍起手,孩子们看到家长的鼓励,做操更起劲了。

  对于当地学前教育的发展,没有人比拉巴卓玛感触更深——从1983年开始,她就在这所幼儿园工作。“当时整个山南地区只有17个孩子上幼儿园,如今,仅我们园就有645个孩子,去年又新开办了两个分园。”

  山南市教体局副局长贡布告诉我们,现在山南农牧区两年学前教育和城镇三年学前教育入园率都超过90%,基本形成以公办园为主的普惠性学前双语教育网络。

  如果不亲自走一走,很难想象在高原办学前教育的不易。山南总人口仅34万,幅员面积却近8万平方公里。要在这么大的区域内,让所有适龄孩子接受学前教育,当地教育部门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山南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以藏族为主,绝大多数孩子进园时不会说汉语。为开展好双语教育,老师们从最简单的“爸爸”“妈妈”教起,配合游戏教孩子们学习汉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小班孩子已经可以用汉语说出自己的名字和爸爸妈妈的名字,大班的小朋友则能听懂汉语的动画故事。

  “我们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是用藏汉双语来施行的,对孩子们来说,藏语是母语,但汉语也非常重要,因此不论是日常保教活动,还是对各县幼儿教师的培训,我们都非常重视两种语言的交融使用。”山南实验幼儿园园长仓决说。

  以前山南实验幼儿园条件简陋,教师大多缺乏幼教专业知识,各项保教活动难以开展。近年来,山南市加大投入,配齐配足师资,仅今年该园就进了11名新教师。现在教师基本都是幼教专业毕业,每年园里还要送教师参加国培、区培,提高业务能力。

  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和保教水平的提高,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因此,就有了幼儿园“拆墙”的一幕。

  拉巴卓玛告诉我们,现在西藏的孩子,从上幼儿园一直到读大学,都享受“三包”政策,家长零负担,“他们是最幸福的一代人”。

  劝学记

  从山南出发,沿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和雅鲁藏布江北岸一路向东,伴随我们的,是漂亮而嚣张的雅江和不怒自威的雪山。

  走进桑日县中学大门,学校操场上,放着一圈桌子,每张桌前都围站着一圈一圈的学生和家长。

  “你们离开父母到更远的地方读书,一要学会自立,二要学会自强……藏语是母语要学好,汉语也要学好……”一个声音从一个圈中传出。

  站在中间讲话的,是一个面庞黧黑的年轻人。他的身份却让我们吃了一惊:桑日县增期乡党委书记张永园。

  增期是桑日县最偏远的一个乡,平均海拔4500多米,离县城60多公里。“昨天在县里开了一天的会,今天一早我就到县中来,看看这些刚上初中的乡里孩子的上学情况。”面对记者,这位三十出头的乡党委书记搓着手说。

  一旁,增期乡两所小学的校长正与桑日中学的老师按入学名单逐个核对学生名字,“增期小学一共35人,雪巴小学一共32人,全勤!”

  像这样的“整班交接”,张永园每年都会参加,而这也是桑日县各乡镇一把手的“规定动作”。在桑日中学,我们就碰到了好几个乡的一把手。

  “现在,教育已经不用像以前那样操心太多了,因为好政策已经深入农牧民人心。”张永园说。

  以前当地经济发展落后,农牧民送子女上学的意识淡薄,“放一头牛一年就能挣好几千,上学有啥用?”

  因此对张永园来说,每年开学他都有一项重要工作——到学校看看哪个学生没来,然后带着乡镇干部、学校老师,逐一到学生家劝学。“我们给家长算得失,讲教育改变命运的例子,讲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好政策。”

  这几年,增期乡接连走出了5名大学生。“只要谁家里出了大学生,全家就能脱贫,这些群众都看在眼里,也是我们劝学时讲得最多的故事。”张永园说,现在群众逐渐意识到教育改变命运的道理,主动送子女上学的热情也高了,“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再走劝学路了”。

  西藏是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区。现在,告别“劝学路”的张永园,工作重心转向了扶贫,但他仍把教育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教育扶贫虽然见效慢,但却是最长久、最稳固的脱贫政策,不会返贫”。

  张永园告诉我们,自己有两个愿望:一是给乡里的两所小学各配一辆皮卡,让孩子们能吃上新鲜蔬菜,长好身体、走出大山;二是依托乡里的帕姆温泉,大力开发旅游业,带领剩下的224户深度贫困户尽快脱贫。

  “让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是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坚定决心,也是我们基层干部做好工作的最大动力。”张永园说。

  在桑日中学,很多学生都珍藏着一条白色的哈达,那是他们离家到县城上学时父母亲朋的美好祝福。他们身上,还有家庭和家乡对未来满满的期望。

  虫草记

  雪域高原上,有一种特殊的“神草”——虫草。

  每年初夏,许多牧民家庭在高原上扎营,挖寻虫草。

  因虫草的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大,又只生长在高山牧场、雪线一带,无法人工培植,故价格一路攀升,一斤动辄好几万元,虫草收入成为许多农牧民家庭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正因此,每年西藏许多学校要为此放一个月左右的“虫草假”。

  “今年虫草季,我们县所有学校取消了虫草假。”加查县教体局副局长唐晓萍告诉我们。

  加查是著名的“虫草之乡”,也是西藏三大虫草产地之一。

  山南市教体局副局长贡布告诉我们,以前一到虫草季节,加查的中小学都要停课一个月,学生们跟着父母上山挖虫草,拿着小铲刀匍匐于草丛和石堆中……

  “就算不放假,学生也很难按时到校上课。”当地一位老师说,小小虫草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质量,“每年3月一开学,学生就扳着指头算挖虫草的日子;四五月份放假去挖虫草了,六七月份学生兜里有了钱,又琢磨着怎么花,根本无心学习”。

  另一方面,虫草深埋在地下,需要将它连根挖起,再将挖出的土回填。对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来说,这对草原生态也是极大的威胁。

  但虫草又对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很重要。唐晓萍告诉我们,每年虫草的收入,要占加查农牧民家庭收入的一半,因此虫草假放还是不放,一直是当地政府部门的一个难题。

  今年为何取消了虫草假?答案是:现在加查的产业结构变了,农牧民富了,挖虫草的人少了。

  2015年10月,投资96亿元的西藏首座大型水电站——藏木水电站,全面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行,不仅缓解了西藏的缺电问题,更实实在在改变了加查的经济。

  数据为证:电站开工前的2007年,加查县的税收只有260余万元,而2016年全县财政收入达到8200多万元。仅今年上半年,全县教育支出就完成了8285万元。

  随着加查水电站、嘎堆水电站建设提速,藏木水电站、博盛矿业等大型工业企业顺利运营,再加上旅游业快速发展,以优质青稞、核桃、蓝莓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加快规模化种植,带动了当地农牧民就业,加查经济社会发展也有了质的飞跃。

  乘着水电站建设的东风,当地的农牧民围绕运输、物流、种植等当地新兴产业,逐渐脱贫致富。“现在,上山挖虫草的人越来越少,学校也就不用再放虫草假了。”唐晓萍说。

  走进距县城12公里的加查镇小学,全校276名学生全部享受国家“三包”政策。校园里教学楼、综合楼及相关附属设施交相辉映,涓涓流水穿过校园,带来不竭的活力。

  加查镇小学副校长格列介绍:“尽管我们是一所乡镇小学,但经过政府大力投入改扩建,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已全部达标。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始向更深层次的内涵发展迈进,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品盐悟道’校园文化品牌。”

  在校园,记者拦下正在和同学奔跑玩闹的五年级学生小格桑曲珍。

  “今年上山挖虫草了吗?”

  “虫草?今年不挖啦。”

  人已跑远,留下一串清脆的笑声。

  奉献记

  雪域高原,处处有世间最美的风景,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景,是在这里默默奉献的广大教师。

  在浪卡子县采访时,一个不高的身影从我们身旁闪过。“这就是云丹老师,原来普玛江塘乡完小的校长。”浪卡子县教体局局长其米多吉拦下他,向我们介绍。

  云丹,终于见到云丹。5年前,我们就想采访他。

  他的事迹我们早已熟悉:为了100多个孩子,云丹以“缺氧不缺精神”的崇高境界,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小学坚守了近10年,2009年被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评选为“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不要小看这区区的10年。普玛江塘的海拔比珠峰大本营还要高近200米,恶劣的高原环境,时时刻刻考验着人的强度和韧度。当地政府规定,为保护教师的健康,凡在普玛江塘乡完小工作满3年者,可根据其要求调至低海拔地区任何一所学校工作。

  云丹是主动要求到普玛江塘乡完小工作的。组织屡次下令,必须调离普玛江塘,他却多次婉拒。直到2013年初,才被组织“强制”调到县城工作。

  云丹,藏语意为“知识”。

  他以一颗赤子之心,在喜马拉雅的深处传播知识,播洒爱的阳光,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世界最高的校园。他说,“我喜欢可爱的孩子们,和他们在一起,我享受到了自己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

  与云丹相遇,前后只有短短几分钟。但透过他发红的眼睛、发紫的嘴唇,不难看出长期高原工作留给他的印记。

  这样的印记,在许许多多西藏的教师身上我们都曾看到,比如,西藏自治区首批特级教师、林芝市第一中学校长靳兵建。

  1988年,刚从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的靳兵建,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西藏林芝地区从教。近30年,他见证了林芝一中在尼洋河滩上建起,见证了学校从400多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2400多人。

  针对西藏学生理科基础差,他激发学生学习理科兴趣,力主举办学生科技节;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他鼓励学生参加社团,现代的街舞跳进了校园,每周都有半天的学生社团日;为了发展学生个性,他邀请学生自导自编自演一场文艺晚会……

  “西藏虽然海拔高、条件差,但这里是我们的国土,这里的人都是祖国的坐标,在这里更能感受到教师的价值,理解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内涵。”靳兵建摸着自己斑白的头发说。

  那一刻,他的眼神仿佛30年前的同学少年。

  也是在林芝,年纪只有靳兵建一半的广东援藏教师郭京城,同样深受师生的喜爱和尊敬。

  来自深圳的他,是巴宜区中学历史上第二位专业的体育教师。郭京城很快学会藏语,与当地学生打成一片,教这些喜欢跑跑跳跳的藏族孩子运动技巧,让全校体育中考的平均分数提高了20个百分点。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这是我们在采访中,最常听西藏教师说到的。

  从海拔3000多米到5373米,从农牧区到城镇,从大学到中小学,从“老西藏”到90后援藏教师,在西藏,我们陆续采访了近百位教师,一直试图寻找一个答案,他们的身上为什么会有一种精神,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浪卡子县,浪卡子镇小学。教学楼一层大厅挂着一幅照片,画面是一片小树林,照片说明只有两个字:松树。

  不到30岁的校长罗布次仁告诉我们,树是高原高寒地带最稀罕的东西。距县城5公里处的一座小山坡上,生长着一片松树,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浪卡子,这实属奇迹。

  “无论狂风暴雪,水流石埋,它们一直坚强生长在恶劣环境下,那么直、那么坚强。它们的精神正如我们的老师,甘于平凡,不屈不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地扎根在祖国边境高原高寒地带。”罗布次仁说,“所以我们拍下照片,挂在学校,激励老师们。”

  再难,树,也能长出来;再难,教育奇迹,也能一步步干出来。

  在这离天最近的地方,在这亘古荒原深处,西藏广大教育工作者,如这片松树般,始终坚守着精神的高地: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艰辛,扎根雪域高原,全心全意奉献,因信仰而忠诚,因责任而担当,甘愿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付出一切。这,是西藏教育真正的“根”。

  天蓝水清,这里是西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陈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百度新闻,能看能听,懂你所想给你所愿,快下载试试看!

    百度新闻是一款致力于热门资讯头条、语音阅读播报的APP。专业权威的百度搜索技术,您可以在这里随意搜索各种新闻、资讯、百科。研发个性化算法,让您在有限时间里,读到最想看、最需要的新闻资讯。语音技术实现情感语音播报新闻,让您在开车、健身等,需要解放双眼双手场合,也能尽情收听新闻资讯。[详细]

    百度新闻
  • 楼市重磅数据出炉:北上广深涨势"熄火" 这9城还涨

    楼市.jpg

    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5%和0.3%,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2和0.1个百分点。但从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表现看,北京、上海持平,广州、深圳进入负增长区间 (北京、上海环比持平,广州环比下降0.1% 、深圳环比下降0.2%),但从存量房也就...[详细]

    12-19 08-12新华社
  • 全国20余省份试水聘任制公务员 专家:比例不应超0.5%

    聘任制公务员.jpg

    全国20余省份“试水”聘任制公务员专家:不建议大范围实施,聘任制比例不应超过0.5%11月2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公告,为自治区地矿局、乌鲁木齐高新区、昌吉农科园招聘9名聘任制公务员。[详细]

    12-19 08-12中国经济周刊
  • 美媒:特朗普政府上台后H-1B签证申请难度大增

    移民官通过“要求提供证明材料”加大了对签证申请的审查力度,这些文件要求雇主提供进一步的证据,证明申请人为什么需要签证。美国国家政策基金会执行主任斯图尔特·安德森(Stuart Anderson)说:“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对材料补充的要求大幅飙升,H-1B的通过率开始...[详细]

    12-19 10-12中国新闻网
  • 日本将采购两艘新护卫舰 防卫预算已达6年连增

    据日媒报道,日本防卫相小野寺五典18日在财务省向媒体表示,在与财务相麻生太郎就2018年度预算案进行的阁僚协商中,确保了105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2亿元)作为2艘新护卫舰的采购费。[详细]

    12-19 10-12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