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金7银8铜 中国青年工匠闪耀世界舞台

2017-11-09 12:02: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于阿布扎比当地时间10月19日晚落下帷幕,中国军团将15金7银8铜12优胜奖收入囊中,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在大赛中,中国的年轻工匠们展示了精湛的技艺,不仅让世界为之惊叹,也让他们自己自信满满。他们的工匠人生,将越来越精彩。

潘沈涵:阳光男孩的“花”样年华

  以前从未参加过花艺项目比赛的潘沈涵,第一次参赛就登上世界的舞台,而且把金牌捧回来。当地时间10月19日晚上,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布扎比闭幕,不满18岁的上海中职生潘沈涵登上领奖台,摘得花艺项目金牌。

  这也是中国队首次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参加花艺项目。潘沈涵不仅成为中国花艺界首个拿到技能“奥林匹克”金牌的人,而且也实现了上海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上金牌零的突破,创造了历史。

  潘沈涵是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园林绿化专业三年级学生。从接触花艺到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中间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他硬是从零基础快速攀升至这个领域的最前沿。潘沈涵说,或许这就是天道酬勤。

  通向冠军的路曲折又艰辛。2016年初,潘沈涵参加学校集训队,后经过选拔进入上海市队、国家队。集训基地就在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的训练教室里,在一年半的封闭式训练中,潘沈涵常常每天一待就是12个小时,哪怕学校离家很近,他回去的次数也屈指可数。

  在潘沈涵看来,花艺作品是架构与花的完美结合,涵盖了木工、珠宝、铁艺、色彩等多种领域知识,值得深挖的东西有很多。理花材、做架构、上花,潘沈涵一遍遍重复这些步骤。一个简单的捆绑粘贴动作,他练习几千遍乃至上万遍,让技艺精益求精。用来固定花草的胶枪因为使用频繁,甚至升温变烫。

  在看似简单枯燥的训练中,潘沈涵收获了个人成长。“无论是比赛,还是生命本身,享受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他说。

  参加世界技能大赛,选手们要在国内经历4轮选拔,潘沈涵每次都取得第一名的成绩。在“2进1”环节,与潘沈涵一同参加角逐的是位比他大5岁的女选手,多年前就已涉足花艺,实力不凡,但最终还是他脱颖而出。教练评价,潘沈涵对美有很好的感觉,动手能力强,有着更加稳定的发挥。这样,潘沈涵最终成为代表中国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正式选手。

  经过扎实的训练,潘沈涵对阿联酋之行充满信心,他想,奖牌还是可以争取一下的。第一天下午的比赛结束后,潘沈涵去参观其他选手的作品,感觉更加踏实,心里暗想,“他们也不过如此嘛,看来我要瞄准冠军了。”

  在随后的比赛中,潘沈涵展现出过硬的素质与高超的技巧。9个模块比赛中有4个是“神秘箱”,到现场才知道比赛内容,且不能与教练、翻译交流。有一次,当他想拼接锯开的木盒时,发现考场并不提供螺丝,他就用电钻钻孔,用竹子做成榫卯打进去,完成拼接固定。这种临场应变赢得评委的叹服。

  每次比赛作品完成后,其他国家选手往往退场休息,潘沈涵则把工具收拾好,把工位现场打扫干净,累一点也不怕。评委走过时情不自禁地夸奖“very clean”(非常整洁),对这名大个子中国选手留下好印象。

  在9个模块项目累计19小时的比赛中,潘沈涵用去150根枝条、600枝花、300枝叶材、30只盆栽,“编织”出一个属于中国的胜利花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闭幕晚会上,潘沈涵这位中国队最年轻的参赛者,站上了冠军的领奖台。他把金牌当作送给自己的18岁成人礼物。

  从获奖的热闹中退出来,潘沈涵回到教室,又投入紧张的学习中。“接下来我希望在学业上更进一步,经过明年5月三校生高考,力争去高校深造,在花艺领域走得更远,把美带给更多的人。”潘沈涵对未来之路充满信心。

黄枫杰:“技行天下”的信心更坚定

  11月6日,在广州市技师学院举行的颁奖大会上,该校毕业生、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选手黄枫杰从广州市人社局副局长何士林和广州市技师学院院长李宗国手中接过鲜花和20万元奖金。距颁奖现场不到50米的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中国集训基地,曾是他辛苦备战两年的“练兵场”。自2015年9月起,除了外出学习、培训的3个月,他都在基地训练。

  颁奖大会上,教练赵晓霞说:“黄枫杰牺牲了无数个夜晚、节假日。”听到这句话,黄枫杰眼泪流了出来。他生怕被别人看到,急忙低下头,用手擦去泪水。

  正因为每天都泡在实训室中,黄枫杰掌握了机床操作、CAD设计等“十八般武艺”。这让他在今年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中勇于亮剑,创造了该项目中国首秀即一举夺魁的历史。

  过去两年,黄枫杰每天早上8点准时到达基地训练,晚上10点多才结束,回到宿舍还要总结当天情况,“累得都不知道怎么睡着的。”在高强度、高密度的“魔鬼训练”下,黄枫杰的技艺愈加精湛。“我们都叫他‘黄一刀’。”本届世赛原型制作项目首席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熊志勇说,黄枫杰能按照部件制作步骤,用机床一次性切割成功。

  为让黄枫杰练好抗挫能力等“内功”,在备战世界技能大赛的冲刺阶段,教练团队“密谋”后,给他布下调错机床刻度、给错零部件等陷阱。第二次被“戏弄”之后,黄枫杰着急上火,对教练团队大发了一顿脾气。“赛场上各种突发状况就是你的敌人,除了过硬的技术,还要靠临危不乱的良好心理素质,才能制胜。”赵晓霞引导他调整心态,遇到突发状况时稳住阵脚,平和处理。

  “比赛中层出不穷的状况证明,当初各种障碍训练是多么必要。”回想4天的赛程,黄枫杰感觉像出演了一部意外丛生、惊险突围的大片。原材料从原来指定的代木变成高密度泡沫,使用机床要提前申请且使用时间被限制在2小时内。规则一变再变,众多选手措手不及,而由于先前被教练们百般“折磨”,黄枫杰淡定从容。

  第一天建模完成后,当其他选手急着去编程时,黄枫杰却率先申请使用机床。这让他在大赛首日就获得主动权,因为在后期大家要争着使用机床。国际大赛“零经验”的他冷静沉着,优化时间分配,将更多时间预留在自己相对较弱的手工环节。而韩国参赛选手就因内心着急,手工打磨时,不慎割伤双手被扣分。

  黄枫杰是11名决赛选手中,唯一一名没因细节犯错而被扣分的。“细节是魔鬼。”去年6月的广东省选拔赛,自认为在省赛中稳拿第一的黄枫杰因为马虎,只取得令自己震惊的第四名,差点葬送了参加国赛的资格。赛后,赵晓霞为他做了分析,“你做的单反相机模具,小数点后的数字非常精确,但忽略小数点前的数字,多出了2毫米”。黄枫杰痛定思痛,在此后的省集训队中有意识地打磨细节处理能力,以极致态度精雕细琢作品。在国家队集训时进行的两次淘汰赛中,他都拿到第一名。

  “过去我对工匠精神没太多感受,参加世赛后,才体会到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黄枫杰在征战世赛的过程中,一路磨砺匠心,“匠心”已成为他的微信名。如今,他从一名普通的技工学校学生成长为高职教师。广州市技师学院正为他打造工作室,累计高达百万元的奖金,也为他的农村家庭带来巨大改变。

  “这份荣耀让我更坚定了‘技行天下’的选择。”黄枫杰要把满腔热情投入到原型制作项目竞赛的传帮带上。目前,该校6名学生在他的辅导下,已开始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备战工作。

梁嘉伟:要让世界信任“中国制造”

  手捧金牌,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金牌获得者、天津市电子信息高级技术学校教师梁嘉伟说:“这是我送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时间追溯到2016年4月,在天津参加备战世界技能大赛集训的第三天,梁嘉伟得知远在广东老家的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女儿。从那时起到比赛结束的一年多时间里,梁嘉伟只回过三次老家,每次都是待不了几天就匆匆赶回天津继续参加集训。“对女儿亏欠很多,唯有努力拿一枚金牌,作为送给她的礼物。”梁嘉伟说。

  少年时代的梁嘉伟并不喜欢读书学习,因为没考上高中,只能选择读技校。在广东中山市技师学院读书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梁嘉伟接触到技能竞赛,他一下子着了迷,并对专业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之余,他参加了信息网络布线项目竞赛培训课程,努力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在一系列比赛中展露锋芒。

  2016年,梁嘉伟留意到天津市电子信息高级技术学校的教师招聘信息,并了解到这所学校是信息网络布线的中国集训基地,在那里可以学习到行业最先进、最顶尖的布线技能,便毫不犹豫地提交了简历,应聘到天津市电子信息高级技术学校做了一名教师。

  从此,梁嘉伟踏上了备战世界技能大赛的道路。从市级选拔到全国选拔,梁嘉伟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进入中国集训队,新的旅程由此开启。信息网络布线是操作性很强的技能,需要大量的练习与实践。集训的这一年多里,梁嘉伟没有午休,没有周末,没有假期,几乎所有时间都用于训练。训练中,他的手指经常被光纤扎到,0.25微米的玻璃纤维扎进手指里,肉眼难以发现光纤的具体位置,只要一碰就钻心地痛,一痛就是半个月、一个月,他只能贴上创可贴继续忍痛训练。

  训练中,他曾一度苦恼于自己速度不够快,于是用三个摄像机全方位架在周围记录训练情况,训练后回放录像,再对比国外选手的视频,终于找到症结所在——他做了太多的无用动作。于是他重新制定操作步骤,再进行高强度训练,终于解决了这一问题。

  抵达阿布扎比那天,梁嘉伟得知大赛五个模块全部发生了变化,心里不由一惊。第二天就要比赛了,当天晚上,面对各种新题、新技术,梁嘉伟和团队专家、教练一直研讨到次日凌晨。

  第一天的比赛项目是结构化布线系统,需连续工作6.5小时。梁嘉伟沉稳迎战,提前半个多小时完成任务并且测试通过。

  第二天的比赛项目是智能家居/办公应用和铜缆/光纤布线的故障排除,智能家居减少了布线的工作,增加了智能家居、物联网控制技术,对梁嘉伟来说是一个挑战。他保持冷静,最终非常惊险地在比赛结束前5分钟完成了任务。

  第三天的项目是光纤布线系统,比赛开始前几分钟连续更换了两次试题。梁嘉伟还没来得及理解题目,比赛就开始了。面对陌生的题目,梁嘉伟进行了时间分配和题目设计,同时花了30分钟对题目进行理解,然后才开始操作。比赛还剩不到3分钟,他终于完成任务,并测试存盘。

  最后一天是速度测试,往届光纤熔接速度大赛是在30分钟内看谁熔接的数量多,而这一届,出题方在时间、操作手法、过程上都制造了很多障碍。有了前几天的经验,梁嘉伟沉稳应对,最终提前20分钟完成任务。

  这块金牌让梁嘉伟特别自豪。走上领奖台的一刻,梁嘉伟激动地把早已准备好的五星红旗高高举过头顶,“我想让全世界目睹中国人的风采”。

  作为技工院校的一名教师,梁嘉伟希望自己能够把更多的学生培养成高技能人才。“希望他们为国家制造出更多的精品,让全世界的消费者都信任‘中国制造’。”梁嘉伟说。

董辉:用从容淡定化解突发难题

  在前往阿联酋阿布扎比之前,董辉对这次国际技能大赛之行信心满满,因为无论是母校——江苏盐城技师学院在国际电气装置项目的雄厚实力,还是两年来的坚持与努力,都让他相信,自己具备冲击奖牌甚至金牌的能力。然而在比赛过程中,种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却又让他对此后的竞赛之路忧心忡忡,担心出现“最坏的结果”。所以,当获得银牌的消息传来时,董辉坦言当时既感惊喜,也有遗憾,但更多的是觉得“对自己以及关心、培养自己的人有了一个还算圆满的交代”。

  董辉的训练过程近乎残酷。因为4天的连续比赛需要选手拥有良好的体能,他每天早晨6点就要起床进行体能锻炼,7点吃完早饭后,便一头扎进工作室,开始一整天的技能练习,直至第二天凌晨。训练项目单调而乏味,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比如用钳子将电线的绝缘层剥离,再装上绝缘线针,董辉需要重复做几百次、上千次。因为剥离的绝缘层长度最佳为8毫米,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他必须无数次地反复练习,才能拥有精准的“手感”。“安装一个设备,中途要拿多少次起子、螺丝刀,我们都要经过仔细琢磨。”教练李建军说,“如果一个动作浪费2秒,4天的赛事下来,他可能就会因此耽误十来分钟。”

  高强度的训练,董辉也有感到“心累”的时候。有一次,他因状态不好受到教练责备,于是独自一人坐在教室里,呆呆望着天空,整整一宿没有睡;还有一次,他与老师发生言语冲突,一气之下摔门而出。然而无论如何,冷静下来,他还是回到工作室继续完成手头的任务。

  阿布扎比之行也很“扎心”。因为不熟悉比赛规则,中方的一名专家及翻译在正式比赛之前意外退出,这对董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试卷是英文的,所以每名选手都配有一名翻译帮忙翻译试卷。虽然我们临时得到一名新加坡翻译的帮助,但他只会说汉语,不会写汉字,书面的翻译工作还得董辉自己做,他因而比其他选手多出了一项工作。”电气工程系主任王春阳提起比赛过程,感触颇深。

  问题还远不止于此。比如说比赛前一天发现主办方原材料准备不足,却已经没有时间去置办需要的材料。又比如,电气装置项目共有三大模块:电气安装、电气调试、编程以及故障排除,其中电气安装耗费时间和精力最大。第二天比赛结束时,董辉已顺利完成任务,但大部分选手并没有完成。结果这个时候主办方宣布比赛延迟一小时,他的优势就完全显不出来了。

  尽管问题百出,这名19岁的男孩在关键时刻还是表现出了难得的从容与淡定。没有翻译递水,他就强忍着;没有足够的材料,他就按照替代方案一丝不苟地进行。在他有条不紊的操作下,难题被一个个破解了。“后两天的中午休息时间,我绕着赛场转了一圈。看到别的选手的项目进度时,我心想,至少拿奖牌是没问题了。”

  如今,董辉满载而归。回忆这两年走过的路,他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人生的历练、事业的开阔和心智的成熟”。而在已经连续指导三届世界技能大赛的电气装置项目中国集训队教练组长刘建峰看来,从2013年获得优胜奖到如今的银牌,说明我国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强大,“作为一名技能培训工作者,看到这一幕,倍感欣慰”。

杨文浩:“手脑并用”教学造就大国工匠

  回忆起比赛的场景,杨文浩的心情至今难以平复。当地时间10月19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代表中国出征的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汽车工程系学生杨文浩摘得“汽车技术”项目银牌,实现了中国在这个赛项上奖牌零的突破。

  今年,四川有3位选手参加这届大赛,杨文浩是其中唯一一名学生。他所参加的“汽车技术”项目,有来自日本、韩国等37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选手参与角逐。

  “我们需要分4天完成8个模块的竞赛项目,每个模块2小时。”杨文浩告诉记者,其中的“电气构建”模块最为艰难,完成率很低。考官会给选手汽车各部分的模型和各类导线,选手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模型内部构件的连接和各模型之间的连接,从而保障组装“汽车”发电、供电、通信等功能正常。更为困难的是,考官还会在不同构件内部设置故障,选手必须一一排除,否则所有努力都会功亏一篑。

  比赛过程中,杨文浩除了有快速的手上功夫,还凭借对汽车内部系统的了解,迅速排除故障,顺利完成了这一项目。

  “这都得益于‘手脑并用’的教学模式。”杨文浩说,2013年,四川省设立了“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培养项目,由西华大学和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理论+实践”的应用型人才,他便是该项目的第一届学生。

  “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核心是技术技能,落脚点是人才,学生是检验改革试点成功与否的关键。相对于纯本科而言,高职本科把本科的理论知识与高职的动手能力结合,实现了高职本科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互通’,达到理论与技术的一体化。”该校副院长陈斌说。

  学校还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以赛促练”的项目。杨文浩说,他所在的汽车工程系,每学期都会有许多竞赛,大到汽车部件的组装,小到零件设计,“我们就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竞赛中,慢慢把理论用于实践,让各环节操作烂熟于胸。”

  “作为本科教育的新类型,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还实现了‘校、院、企’的深度融合。”学院教务处负责人说,如今学生从入学到教学,从实训到就业,三方融合的教学模式贯穿始终,三方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课程计划,共同协调配置教师、设施、实验、实训等教学资源,让各自的优势资源相互融合,发挥出了最大效应。

  前不久,杨文浩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西华大学研究生。如今,像他一样的职校生,也有机会到更高的平台和领域学习深造。“要成长为大国工匠,除了要有精湛的技艺,更要有扎实的理论武装头脑。”杨文浩说,接下来的学习中,他会坚持手脑并重、精益求精,为“中国制造”由大变强贡献力量。

  《中国教育报》2017年11月09日第4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陈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年关将至房贷额度吃紧 首套房贷款利率小幅上涨

    房贷.jpg

    2017年10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30%,相当于基准利率1.08倍,环比9月上升1.53个百分点,环比增速较9月下降0.48个百分点;同比去年10月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4.44%,上升19.37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仅剩11家银行提供首套房贷款利率优惠,超7成银行执行基准...[详细]

    11-09 08-11经济参考报
  • 虚拟货币传销呈抬头趋势 业内人士:监管应早介入

    虚拟货币传销.jpg

    9月初,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要求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立即停止。参与此次案件侦办的民警张昊告诉记者,这家公司自建了两个交易平台:一个平台负责钛克币交易,另一个则负责虚拟的矿机交易。[详细]

    11-09 08-11经济参考报
  • 温斯坦性侵丑闻添“黑料” 雇侦探调查受害者

    好莱坞金牌制片人哈维·温斯坦性侵丑闻再添“黑料”。美国媒体日前报道,从去年秋天开始,温斯坦雇用侦探调查受害者及试图曝光其丑行的记者,获取其隐私信息以此威胁他们保持沉默。[详细]

    11-09 12-11新华网
  • 保加利亚第26批南极科考队出征

    保加利亚8日在首都索非亚总统府举行仪式,欢送第26批南极科考队出征。他说,南极科考研究对于发现南极大陆的巨大潜能、探究气候变暖的原因越来越重要,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详细]

    11-09 12-1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