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咋用“惩戒权”? 心理专家:惩戒注意五原则

2017-03-13 09:28:00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日前,《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办法一出,引发了多方热议。适当惩戒不等于体罚,那么该如何把握好尺度?

  本报日前就“教师惩戒权”展开调查,超过八成受访者认为老师可以适当行使惩戒权。记者采访了多名中小学老师发现,老师并未将惩戒权与“罚”画上等号,哪怕被赋予“惩戒权”,他们也倾向于另辟蹊径,尽可能避免采取“罚”或者“骂”的方式。

  截至发稿时止,记者在回收的173份问卷中发现,有87.28%的网友认为,为达到教育目的,老师可以适当行使惩戒权,只有12.72%的受访者认为“不可以”。至于老师对惩戒尺度把握的能力,61.27%的受访者认为大部分老师可以很好地行使惩戒权以达到教育目的,31.21%的受访者认为只有少部分老师可以,7.52%的受访者则悲观地认为几乎没有老师能够很好地使用惩戒权。

  校长 适当惩戒是规则教育 标准因人而异

  “部分老师在批评教育学生的问题上,确实存在缩手缩脚的情况。从这个层面来看,青岛赋予老师‘适当’惩戒的权利,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天河区冼村小学校长郭海英表示。事实上,《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第十六条就有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在郭海英看来,上述工作条例,其实已经包含了适当的惩戒,只是没有明确提出来。“表扬、鼓励、批评、适当的惩戒都是教育手段。手段本身没有好坏,关键是如何运用,如何把握这个度。”

  郭海英认为,教育的一个方面是规则教育、责任教育,适当的惩戒也是让孩子承担责任的一种形式,惩戒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对他”,所以老师惩戒之前,要告诉学生原因。“随着时代的变迁,关注学生心灵健康、尊重学生已成为了主流,大部分老师也是这么做的。如果把极个别的体罚放大到整个教师群体,会导致老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缩手缩脚,反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郭海英说。

  在华美英语实验学校校长陈锋看来,孩子要成长就要接受社会的规训,这是教育多面性的一种。现在更推崇引导、自发生长,但这是不全面的。如果孩子不按照规矩走,就应受到负向的反馈,这就是规训。“其实在很多国家,家长和孩子对惩戒的接受尺度还是比较大的。”陈锋说。他认为,“适当的惩戒”应该因人而异,很难统一量化。同样的惩戒,有的孩子压根儿没当回事儿,有的孩子却会留下心理阴影。“教育要讲究科学、艺术、伦理,惩戒也一样,要在法律的框架内,在三者中间找到平衡。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陈锋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吴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民法总则草案修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下限改为8岁

    民法总则草案修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下限改为8岁.jpg

    在12日上午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乔晓阳作了关于民法总则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主席团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法律委员会关于民法总则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决定将民法总则草案修改稿提请各代表团审议。[详细]

    03-13 07-03新华社
  • 医保“全国漫游”有时间表 看病“说走就走”还远吗?

    住北京的全国政协委员张世平在小组讨论会上说起她的亲身经历:今年春节前后,她带老母亲去海南待了大概一个月。正是回应民众需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详细]

    03-13 08-03工人日报
  • 安倍今春外交日程密集 继续“俯瞰地球仪外交”

    据日媒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今年春季的外交日程安排相当密集,将继续“俯瞰地球仪外交”。计划4月下旬进行的访俄行程中,安倍将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力促能有利于包括领土问题在内的和平条约缔结谈判出现进展。[详细]

    03-13 08-03中国新闻网
  • 政坛不相信眼泪:女政治家命运沉浮 自保多艰难

    2011年11月18日,菲律宾选举委员会正式以“操控选举”的罪名起诉前阿罗约,并向其发出逮捕令,但阿罗约坚决否认一系列指认。虽然顺利度过了任内的政治生涯,但2016年12月27日,因涉嫌向有关企业进行利益输送,阿根廷联邦法院法官决定对克里斯蒂娜启动诉讼程序。[详细]

    03-13 08-03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