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团:拼抢“市值”更应兼修“气质”

2016-09-13 11:10:00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

福州大学汉服舞台剧《桃花扇》 李黄伊农 摄

  “1、2、3、4,2、2、3、4……”下着大雨,校园里极少学生出门,福州大学素拓门口却十分热闹,DBL街舞协会的日常集训并没有因为天气而停止。这是一个人气超旺的学生社团,该校80%的学生都曾听说,校园存在感很强。

  又到开学季,高校社团纷纷“抢人”成为校园内的一大“风景”。如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如火如荼,无数学生“自组织”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自然“几家欢喜几家愁”。那么,高校社团该怎样抢占“市场”,“颜值”和“气质”哪个更重要?高校社团如何内外兼修?

  大舞台上追求“市值”最优化

  福州大学人文学院2014级的徐铮前段时间档期排得满满当当。刚结束国学社与图书馆合办的图书日活动,又要筹备今年的国学晚会。自2012年正式成立以来,国学社一直在通过大型活动来提高社团的定位。“在我的理解中,社团就像一个公司,需要经营。”徐铮坦言,“为了社团能够获得关注,得到发展的资源,首先就应该想办法提高社团的‘市值’。”去年,国学社获得了团中央“全国优秀国学社团”表彰。国学社的迅速发展使其在2015年的社联星级评比中获得三星级,这些荣誉就是徐铮所说的“社团的市值”。

  无独有偶,化学爱好者协会在这一学年通过举办化学与生活趣味知识竞赛、光催化之旅、义务除水垢、周边小学支教等活动,赢得许多学生的关注和参与,社团也积极参加学校星级社团评比。

  作为社长,黄怡沁提及心理学社时总是十分自豪,“对我们心理学社而言,五星级社团的称号是社团整体实力的展现。”每年心理学社都要举行大型户外心理团训、户外拓展等心理辅导类的校级大型活动,“我们坚信‘术业有专攻’。社团通过这些活动打造福大探索心理世界的平台。”据了解,今年心理学社主办的推理大赛,初赛报名人数就达到2000多人,受到学生的好评,心理学社的专业性也为它赢得了独特的市场招牌。

  为了社团的“市值”问题,众高校纷纷以星级社团评比的形式,使一大批优秀社团脱颖而出。但是专家提醒:“社团所办的活动不应该成为星级社团评比的唯一标准,社团的活动只有在真正对学生有意义的情况下才算提升社团的‘市值’。”

  在高校里,和兴趣性相比,社团的专业性和发展潜力成为吸引大学生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社团依托自身的专业背景走上大舞台,力求实现“市值”的最大化。典型的例如北京大学的山鹰社和复旦大学的演讲与口才协会,作为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学生社团,在坚守专业的基础上,坚持社团品质,才能让两大社团在二十多年的历史发展中,葆有坚挺的“市值”。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金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