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爱真实而深沉 你能读懂父亲沉默的爱吗?

2016-06-20 17:18:00来源:新浪教育作者:薛世君

  没有母亲节的温馨,没有儿童节的欢乐,这个周日,父亲节已经悄悄来到。相比而言,父亲节的“节日气氛”稍显冷清,但父亲的爱确是真实而深沉的。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亲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父亲节为何遇冷?

  若不是同事提醒,我都没意识到明天就是父亲节。相比之下,一个月前的母亲节我还精心准备礼物,儿童节时我们都成了“宝宝”……而父亲节没有情人节火爆,没 有母亲节温暖,更没有儿童节欢快,连商家都促销力度不大,基本“放弃治疗”——在鲜明的反差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节遇冷,并不是个伪命题。

  站在商家的角度,国内的商家能把所有的节日变成购物节,所以买买买也是节日氛围的重要体验。但在机智的商家看来,父亲节的节日经济实在“爸”气不足。比如 跟母亲节对比,除了子女买礼物,许多妈妈也会借机犒劳自己。而父亲节就不一样了,爸爸主动败家的几率要少得多,而他们一般也不看重以礼物作为爱的表达。

  当然这也只是现象。从深层原因看,父亲节遇冷与“爱你在心口难开”有关。在其他节日里,朋友圈里往往各种“晒”,仪式感很强烈,但很多人对父亲的情感偏向 于含蓄、内敛,有的不知如何表达,有的甚至连与父亲沟通都心存障碍。再以母亲节对比,小孩子从小就知道母亲节要送康乃馨,但是父亲节呢?不少孩子没有向父 亲表达爱的习惯,而爸爸们一般也不习惯形式化、符号化的情感表达。

  此外,更根本的原因则是“中国式父亲”。所谓父爱如山、父爱无言,他们的社会和家庭角色定位往往权威、强势、严肃,而他们对子女的爱一般也是深沉的、隐藏 的,不浮于表面。很多父亲养家糊口,甘当家庭的顶梁柱,却不愿意或不习惯去陪伴、沟通、照顾,不擅长细腻、柔情、呵护。这是中国式父亲的“通病”,也为节 日的遇冷埋下了种子。另一方面,相比于很多节日的设置偏向于关爱弱势群体,父亲在社会中话语权强大,因此很多人在心理上也觉得没必要专门通过节日表示呵 护。

  但不管怎样,作为一个舶来品,父亲节仍有其意义。尤其它的遇冷,对我们来说更是一种提醒——或许爸爸们压根就不在乎能否收到礼物,也不习惯轰轰烈烈地被“表白”,但他们也需要子女的爱,需要被关心、被陪伴。而子女与父亲的相处模式,也不妨在悄无声息中逐渐调整。(夏凡)

  我和父亲

  父爱无言

  父爱是沉默的。

  爸爸不像妈妈那样,总是随时在耳边唠叨衣食住行,可是,父爱却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包围着我们,支撑着我们坚强、乐观地面对人生。小时候不觉得,可成年后回头看看才发现,自己的人生中竟无处不烙下父亲的印记:

  父亲做事很认真,自我要求高,在单位里是技术骨干,在家里也是一把好手。外婆常夸他,什么事情只要交给他,总是放心的。耳濡目染,我从小干什么事也都不敢 马虎对待。父亲是个有生活情趣的人,他爱在阳台上种花养鱼,爱下象棋,年青时他是单位的文艺骨干,敲扬琴拉二胡高兴了唱几句,爱带我们看电影看演出逛书 店,这些不知不觉中也都成为我的爱好。父亲主张家庭民主,我自己当了妈妈,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成年后的我更理解父亲,理解父爱的深沉博大,细细品读父爱,也让我更懂得人生的苦与乐。

  父亲幼年丧父,只上完小学就去当学徒养家,因为自己没有求学的机会,所以,他一直鼓励我和哥哥多读书。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可是,只要和我们学 习有关的,他都毫不犹豫地支持。在我上中学的时候,父亲有了一个利用休息时间上中专的机会,因为底子薄,他每天都学习到深夜,第二天还要照常上班,非常辛 苦。我那时很不理解,为什么爸爸年纪已大,还要自讨苦吃去拿一个并没有什么用的文凭,后来才知道,爸爸一是弥补自己幼年未读书的缺憾,更重要的也是给我和 哥哥做出表率,让我们在学习上不敢有丝毫懈怠。

  青春期的我有些叛逆,总觉得父母只管哥哥,不太理我,心里难免失落,赌气不好好学习。一向在班上名列前茅的我,成绩也一落千丈。后来自己慢慢调整过来,学 期末成绩又恢复了正常。一直以为家里人应该不知道我的情况,可是,毕业后,有一次回校探望老师,班主任老师才告诉我:“那时你父亲可着急了,三天两头到学 校来了解你的情况,跟老师商量应该怎么帮你。”原来,父亲一直在默默地关心我。

  近些年,父亲生了重病,数次在生死关前徘徊。他安之若素,从来没有唉声叹气过,只是一句话:“有病就治呗。”他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每天坚持锻炼,吃我们找 来的各种难以下咽的偏方,连医生都觉得他的康复是一个奇迹。坚强、乐观,支持他渡过一个个难关。这也成为我的人生信条。

  父爱无言,父亲从不把爱挂在嘴边,只是用行动告诉我和哥哥,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面对人生种种,这也是他对我们最深沉的爱。 (谭敏)

  我是父亲

  一个新晋奶爸的自我修养

  去年十月底,我的孩子出生了。在激动和喜悦的同时,这个小家伙的出现也彻底打乱了我们一家的生活节奏,而我的奶爸之路也就此开始。

  今时今日要当好一个奶爸,没有点知识储备那是万万不行的。你知道哪个牌子的纸尿裤最好用吗?你能用肉眼分辨出哪个是湿疹哪个是痱子吗?你能说出宝宝的“大 脑飞跃期”分别有几个阶段、各持续多长时间吗?如果你的回答都是yes,那么恭喜你,你的奶爸知识测验已经可以打99分!留一分是怕你骄傲,毕竟奶爸之路 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觉悟。一方面,各种育儿书籍买起。跟字典一样厚、进可砌墙退可防身的日本《育儿百科》不能少!美国的《西尔斯亲密育儿法》现在可是非常 流行的哦,亲你不来一本吗?中国宝宝还是要看中国医生,什么《郑玉巧育儿经》《崔玉涛家庭育儿》谁用谁知道啊!另一方面,随着自媒体的流行,网上各种育儿 达人一抓一大把,鲍秀兰奶奶、崔玉涛大叔、冀连梅阿姨,说起来简直就跟我大姨表叔二姐夫那么熟。但是再强调一次,千万不要骄傲!各种奶爸微信群里甚至出门 遛娃时都可能撞到其它更高阶的奶爸分分钟教你做人——“啥!你连蒙特梭利教育法都不知道,小伙子还是太年轻啊!”

  除了知识储备要做好“再考一次高考”的准备外,还要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个人形象变化做好最坏的打算。孩子出生以前我还有美好的幻想,你看贝克汉姆带娃出街 是什么画风,简直帅到流泪、甜到哀伤!我一个帅帅的爸比带着萌娃出街,那场景该是多么赏心悦目!稍不注意,就可能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一不小心,被时尚杂 志街拍到了就难逃爆红的命运……喂!醒醒啊!起来换尿布啦!有了娃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这些都是骗人的!奶爸,意味着娃醒我醒、娃睡我睡,伺候娃妈还得做好 自己的工作,私人时间和空间被压榨得所剩无几,你还想天天健身练腹肌?还想悉心打扮去撩妹?剪头发间隔拉长到一个月以上,不出门就懒得刮胡子,衣服都选柔 软宽松的方便抱娃……你看街上那些黑眼圈、大眼袋、头发蓬乱、平均三秒钟打一个哈欠仿佛毒瘾犯了一样的中年男子,脑门上分明就写着两个字“奶爸”啊!你说 颜值,颜值是什么?能吃吗?

  当然,奶爸路上也不全是荆棘,也有鲜花,给我带来不少积极的转变。首先是体力好了,娃一下子长到快20斤,抱惯了他偶尔去抱下我家俩傻猫,咦!怎么这两猫 减肥了?而且由于经常夜醒照顾娃,现在熬夜看球竟然比年轻时感觉还轻松些。其次是安排生活更加紧凑。以前我可是个重度拖延症,养娃半月后就完全自愈,至今 未有复发迹象。因为有娃后你实在拖不起啊,带娃出门几乎像搬家,不麻利点出门都天黑了;到点娃就要睡,饿了他就要吃,不然他就哭,你还上个厕所喝杯茶休息 休息再来?娃哭崩溃了你就不怕路人面露鄙夷窃窃私语“后爸就是狠心”吗?再次,是脾气好了很多。娃不讲道理,娃就是真理。无论什么场合什么时间,他随时都 可能哭闹,没有任何原因,哪怕《走近科学》也解释不了这种神奇的非自然现象。这个时候一个优秀的奶爸一定要克制住自己家暴的冲动,面带慈祥,尽可能地满足 孩子的一切要求,同时马上展开自我心理咨询——“呐做人呢最重要是开心”“一家人最重要是齐齐整整”“发生这样的事呢,大家都不想啊”……记住,没有什么 怒火是TVB台词不能扑灭的,如果不能,那就再多念一遍,这个绝招一般人我不告诉他。讲真,养娃之后我整个三观都变得无比温和。比如某条稿要重写,我就会 想:“我对我亲儿子这么好,他还这么虐我我都能忍。领导又不是我亲戚,还给我发工资,偶尔叫我重写一次又有什么关系呢?”你看,咱们奶爸就是素质高!(张 涨)

  父亲吐槽

  男人不易

  记得多年前采访一位广告公司老总时,他说他每天和女儿的交流方式是写信。一家人,同住一屋,靠写信和女儿交流?他笑着说,是啊,每晚我下班到家时,她已经 睡着了,每早她一上学,中午在学校用餐,一天都见不上面。她有什么话想和爸爸说,就写在信笺上,我晚上回来瞅见了,再晚也要回信。9年时间,父女通信已厚 厚一摞,最后结集出版,书名就叫《笨女孩怪爸爸》,他还荣获“广东首届十大杰出父亲”。当时觉得像天方夜谭,待自己当了父亲,成为“难人”,活在“压力 锅”之中,方品出其中滋味。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男人就像柳宗元笔下的“蝜蝂”,少年时更好的大学、青年时更美的女友、毕业后更好的工作、工作后更大的房子、更靓的车子、更 有前途的职位、成家后更舒适的家、更优秀的孩子……男人不好当,因为不可轻易示弱,哪怕压力山大,也只能奋发图强。尤其是做了父亲的男人,除了职场的竞 争,还要为孩子和老婆撑起一片天。孩子入托上学,都少不了要“拼爹”,男人只能使出浑身解数。有苦不能言,有泪不能流。不是苦死,就是憋死,“外伤”“内 伤”集中发作,也难怪男性比女性短寿。

  歌手金久哲有首歌叫《男人不好当》,“说咱背起行囊独自去闯荡,摸爬滚打锤炼着黑红的肩膀”“混不出个样来回家咋见爹和娘,没车没房娶不到好看的小芳” “挣不到钱没面子男人不好当,男人活着就得远离窝窝囊囊”,道尽男人甘苦。康乃馨、巧克力、香水、首饰、衣物等被当作母亲节礼物,而父亲在父亲节收到的大 多是按摩枕、运动器材、保健品等,多是强身减压神器,此中差别,尽在不言中。

  上帝关掉一扇门,同时也为你打开一扇窗。泪腺退化了,语言能力也没那么发达,男人自有男人的减压方式,譬如读书、运动、聚会、旅游等。读书,让你精骛八 极,心游万仞,在人书交流中“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运动,不仅能让人摆脱亚健康,让你忘却不少烦恼,还能化压力为动力。一动一静,内塑外形,男人 解压之法宝。 (连海平)

  影视剧中的父亲

  父亲,从家长到朋友

  一说起父亲,总是不由自主想到朱自清的《背影》,想到他笔下那位默默的父亲。其实,相对于文学上的父亲,影视剧中的父亲形象或许更为立体。在父亲节到来之际,简单梳理影视剧中的父亲形象,也是一件蛮有意思的事情。

  在很多电视剧中,父亲是以一种“父权”、“家长威严”的形象存在的,不仅存在于《大红灯笼高高挂》这样的作品中,甚至连《大时代》这样的港产剧,以及专门负责卿卿我我的琼瑶剧,也展现着威严、专制的父亲形象。

  影视剧的普及过程,其实就是社会的现代化过程,随着经济形态的进化,随着家族的没落和家庭的解体,家庭伦理发生了显著的变迁,父亲在家庭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受到冲击。尤其是第五代电影人,向“神坛”上的父亲发起了猛烈攻击,比如陈凯歌的《黄土地》,就表现了一种对“父权社会”的批判和反思。在《荆轲刺秦王》 里,陈凯歌以“弑父”的桥段,通过嬴政和吕不韦那段关于父子关系的对话,去探讨和反思沉重的父子关系。而张艺谋在电影《菊豆》中,也以“弑父”的极端形 式,将对父亲这个角色的各种纠结,化作了熊熊烈火和灰烬。

  不过,“和解”也发生在第五代导演身上,他们对父亲形象的处理,经历了一个重重拿起、轻轻放下的过程——到了张艺谋拍《千里走单骑》的时候,高仓健饰演的 父亲,为了在儿子生命最后时刻表达自己的爱意和忏悔,走上了一段自我心灵的救赎之旅。在后来的《和你在一起》中,陈凯歌也展现了父亲深沉隐忍的大爱,父亲 形象由沉重而温暖起来。即便绵柔内敛如李安,在其“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中,在深刻探讨文化冲突和伦理碰撞、细腻刻画家庭关系的 同时,对父亲与子女的关系,也呈现得时幽时淡。在李安的电影中,父亲的高大形象已然弱化,甚至平添了几分落寞。郭富城的《父子》、王小帅的《日照重庆》等 影视剧,即便在反思父亲形象时,也最多呈现出一种唏嘘感而已。

  再后来,温情几乎成了主流。近年来很多刻画父亲形象的影片,比如电影《海洋天堂》、《岁月神偷》、《我和爸爸》,电视剧《搭错车》、《养父》等,父亲的形 象纷纷开始回归温情,父亲变得平凡而质朴,变得非常生活化。《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石光荣那种严厉型的父亲形象,逐渐被《金太郎的幸福生活》中金大柱那种颇 具喜感的弱势父亲形象,以及范明饰演的“活宝爸爸”形象所代替。

  从高高在上的家长,到嬉笑可亲的朋友,影视剧中的父亲形象由冷到暖、由重到轻、由刻板到立体,不仅折射了家庭伦理的重构,也呈现了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但唯一不曾变化的,是父亲对子女的那份宽广深沉而厚重的爱。所谓父爱如山,恒久不变。(薛世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