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教学供给侧改革促学生创新创业教师出资设立大学生众创基金

2016-06-08 14:14:00来源:云南网作者:

  创新创业有一定前瞻性和科技研发性,需要具有科技知识的人才引领,而大学生群体则是科技人才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的各学院如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如何为他们保驾护航?西南林业大学理学院结合学院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多措并举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平台,筹措众创基金。

  教学供给侧改革促创新创业

  西南林业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建祥介绍,学院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3+1+1” 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即“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演示机探索实验”+“技能及综合创新试验”。第一层次以常规学科训练为主体的基础训练平台,为同门类各相关学科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服务,通过基础训练,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层次以各种不同学科实践能力需求为导向的学科训练平台,着力进行学科基础技术的实践教育。第三层次以毕业论文和科技竞赛为方向的综合创新训练平台,该平台以科技项目的开展为服务对象,为本科生从事创新性研究及实践提供条件。

  从事创业活动时间达到半年以上的同学,经审核通过可以冲抵选修课学分1—2分。从事创业经营活动1年以上,已注册公司并实现盈利的同学,经审核通过可以将其创业项目书作为毕业论文。

  组建5—10人创业导师团队

  西南林大理学院建立了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度,组建出5—10人的创业导师团队。首先,在全校范围内招募熟悉创就业政策、有创业指导经验的教师组成“校内导师团队”。然后,聘请国内知名的创业指导老师和企业管理者,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日常指导。校外导师为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把关,并通过沙龙、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对创业学生进行定期指导。“西南林大理学院力争通过一个10人以内的创业导师团队,带动起50名在校学生进行创业探索,每年孵化2项创业项目并实现盈利。”

  此外,西南林大理学院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掘有创业想法和意向的学生,依托学院现有的学生创业组织——共创社的基础,以自愿分组为原则,将同学们整合成若干创业团队进行创业。

  设立理学院大学生众创基金

  紧密结合学院应用化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通讯工程3个专业的培养特点,逐步建立完善“创新实验室”、“开放实验室”、“金融模拟交易平台”、“校企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扶持学生创业,解决大学生创业初期资金困难的问题,西南林大理学院设立了“理学院大学生众创基金”。基金前期由理学院四位领导和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个人出资,总额度5万元,并制定了基金管理办法。目前,该基金已支持3个学院、6名学生创业,现学院正尝试把企业资本引入到大学生众创基金中,不断扩大基金资金,让众创基金惠及更多创业学子。

  据了解,目前西南林大理学院正积极尝试在学院层面建立“股权众筹平台”,为创业学生募集更多资金。“我们学院将对优质项目进行前期调查,通过后还需入选项目创业团队向学校老师进行路演。如果项目获教师认可,那么教师可以股权投资的形式支持学生创业。”刘建祥说。

  此外,学院还鼓励拥有发明专利等科技成果的教师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参与学生创业,促进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加强与技术型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借助企业提供的平台,以股权形式在企业内部进行创业,实现“搭船出海”降低创业风险。

  编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手册

  西南林业大学理学院根据学生特点编写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手册》,并从2015年开始全面推广,人手一册。通过每学期职业生涯规划手册的填写,督促学生设立明确的目标,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充实自我,为今后的就业创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同时,建立职业生涯试点班,聘请专家担任试点班的职业生涯导师,以专题讲座、主题班会、邮件咨询等形式对试点班的同学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对自己的定位更加清晰,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更加合理。通过每4年一届的跟踪调查,探索和总结出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培养方向。

  结合专业特色提高就业竞争力

  “起步创业做资金上百万的项目很难,但利用个人专业知识和思维创意进行创业却容易上手。”在西南林业大学理学院,针对不同专业特点,为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提升创业技能。

  据介绍,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教师科研实验,在本科阶段得到了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初步训练,改变了培养过程中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出新模式。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则是通过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锻炼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及主动学习、独立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刘建祥表示,“针对学科特点,理学院将通过举办化学实验技能、通讯工程专业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提升创新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