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农业搞帮扶 看昆明理工大学如何精准扶贫

2016-06-08 14:12:00来源:云南网作者:高艺萌

  云南网讯 (记者 高艺萌)“我们去到那里扶贫,是去动真情、扶真贫,要干得成事儿,也要做得好事儿。”这句朴实的话语,是“昆工人”在宣威市羊场镇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的真实写照。对于羊场镇茨营村、兔场村、普瓦村的599户贫困户而言,一群来自省城昆明理工大学的“大学老师”进村后,乡村有了新变化,村子里办起了蔬菜种植合作社,镇上建起了“羊场无公害农产品及部分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地里的蔬菜有了“订单”不愁销路,村民的日子也有了盼头。

  动“真情” 272名昆明理工大学干部访穷亲 入村入户搞调研

  据了解,2015年,昆明理工大学的定点挂钩扶贫点为宣威市羊场镇下辖的茨营村、兔场村、普瓦村,三个村子有599户贫困户,1978名贫困人口需要帮扶。在与扶贫点所在的州市县进行对接后,昆明理工大学迅速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昆明理工大学“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联席会议机构,统一对学校“挂包帮”、“转走访”帮扶工作进行领导。在短短半个月里,学校的272名处级以上干部就与599户贫困户建立了“一对一”、“几对一”的帮扶关系。

  为了精准掌握扶贫点和贫困农户的情况,昆明理工大学参与对口帮扶的干部入村后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基层,分别对599户贫困户进行入户访谈,并“建档立卡”。“为了解乡情、镇情、村情、民情、户情,包括人情,可以说在那一个星期里,我们除了吃饭睡以外,其余时间都在村子里走访……”昆明理工大学遍访工作队的队员如是说。

  通过对“五个一批”和“六个到村到户”的分类梳理工作,昆明理工大学的入村干部们提出了帮扶计划和脱贫方案;还选派优秀干部作为驻村工作队员长期驻守一线,落实帮扶项目;积极寻找契合点,指导和帮扶羊场镇及普瓦村、茨营村、兔场村发展农业产业,来实现贫困户的增收脱贫。在帮扶的过程中,与宣威市及羊场镇党委政府保持密切沟通,畅通信息渠道,建立了贫困户精准动态管理机制。

  扶“真贫” 共建农产品供应基地 实施订单式农业产业帮扶

  由于普瓦、茨营、兔场3个村无任何工业产业基础,主要依靠传统农业,有一定农业基础,所以要实现脱贫增收,必须依靠发展农业产业。在全面完成第一轮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初步了解和掌握挂包点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昆明理工大学提出通过开放部分后勤服务市场,采取订单农业方式,在3个村建立农副产品蔬菜基地,定期向学校供应农产品并由学校负责运输的方式来开展产业扶持。据悉,昆明理工大学现有4万多名在校学生,加上教职工,全校每天消耗的蔬菜高达6吨,现在学校让出这部分市场,用于收购基地的蔬菜。

  目前,这个名为“羊场无公害农产品及部分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的初步规模为300亩。兔场、茨营、普瓦三个村分别动员村民参与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并在各专业合作社基础上,依法成立合作联社,代表各专业合作社履行市场主体职权,统筹各专业合作社工作,分别按质按量完成基地所需农副产品的生产与供应工作。学校采取订单方式向联社下达蔬菜供应计划;获得收益后,由合作社按合同约定将相关收益分配给贫困户。为了充分保障农民利益,学校还为蔬菜及农副产品提供了“保护价”措施,每年蔬菜及农副产品销售额约为2000余万元。

  2016年3月,第一批白菜、苦菜、洋芋等11个品种的10吨蔬菜从宣威羊场镇顺利运到了昆明理工大学,这也标志着该校对宣威羊场镇年实施的扶贫攻坚举措得到有力的推进和有效落实。2016年,“羊场无公害农产品及部分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计划生产蔬菜总量280万公斤,平均单价2.7元/公斤,总产值756万元,学校将进一步推进蔬菜基地建设,不断深化“昆明理工大学+合作联社+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订单种植模式,不断扩大贫困化的参与面,受益人数和受益程度,早日助推实现脱贫奔小康。

  干“真事” 发挥高校资源优势 拓展脱贫增收途径

  定点帮扶工作需要结合学校和挂包点的实际情况开展,作为全国著名高校,昆明理工大学的优势在于智力和人才的支持。

  围绕云南省各级政府的扶贫举措和扶贫项目,根据宣威市羊场镇的需要,昆明理工大学以学校的学科、人才、科研为优势,给予宣威市羊场镇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配合当地申报各类帮扶项目,获取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帮助羊场镇及茨营村、兔场村、普瓦村三个村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产效率、发展产业扶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依托政府专项经费,科学合理规划民族、民居、山水林苑,在羊场镇选点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促进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切实提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通过美丽家园示范点建设,引导农村集镇规划、民居村落科学合理建设,引导农村道路、水电、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资源相对集中合理配置,引导实现稳定持续脱贫。

  付“真心” 探索市校合作和“互联网+”多举措助发展

  据记者从昆明理工大学校办公室获取的消息,截至2016年2月,昆明理工大学定点挂钩扶贫的宣威市羊场镇已经有8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下一步,昆明理工大学将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市校合作,围绕当地工矿企业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工业生产节能减排降耗,土壤、大气污染治理等开展科技攻关,增强宣威工矿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工业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延长产业链、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环境,创新驱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面对扶贫村的农户,昆明理工大学还将发挥学校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优势,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行水平,鼓励各类种养殖大户通过网络平台整合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利用电商平台搞活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总的来说,扶贫工作必须举全社会之力,动真情、扶真贫,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组合拳才能见效”,昆明理工大学校办公室主任刘智国指出,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要充分调动,群众的聪明才智要得以发挥,双方配合才能完成脱贫的目标。“我们会按照省委省政府及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要求,不脱贫不脱钩,坚决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