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4月27日讯 (记者 满德利)
“走廊上的灯最好换成声控灯”、“校园内多设几个垃圾桶”、“打开水的点太少了”、“食堂价格太贵”……32中的学生积极地向督学反映学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特约督学张玉琼表示会将他们的建议反馈给学校,创造更和谐的校园。
从2014年开始,包河区教育体育局对全区中小学开展“常规管理一日督导”活动,通过听取汇报、访谈师生、实地查看、问卷调查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学校民主管理、队伍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德育管理、招生管理、教学管理、教研管理、功能室管理等进行专项督导,对推进学校常规管理精细化和全区中小学管理水平上台阶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督导专家:邀请第三方人士参与
“在硬件达标的同时,要着力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学校需要走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学校管理要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乃至精致化。”包河区教体局督导室主任彭江龙说道。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一日督导”这一创新举措。
作为“一日督导”举措的重要创新点,督导队伍实现多样化,特邀第三方人士担任督导专家。督导专家组成员主要包括专职督学、兼职督学、特约督学和特约督导员。其中特约督学来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学教授、知名专家、新闻媒体人等,特约督导员是包河区教体局为督学责任区聘任的家长代表,邀请第三方社会人士尤其是学生家长参与教育督导,这在包河区尚属首次,在全国教育督导实践中也不多见,使处于利益之外的第三方以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标准所进行的督导活动更加客观、公正、科学和公开。
引入多方社会力量充实教育督导队伍
包河区从2012年8月开始建立督学责任区,先后聘任了6名专职督学、12名兼职督学和12名特约督学。专兼职督学从中小学校长或副校长中遴选,特约督学来自国家督学、知名专家、大学教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代表等,具有广泛的代表性。2013年,又选聘了62位家长作为特约督导员,从家长的角度对学校行使知情权、监督权和建议权。在开展“学校常规管理一日督导”活动中,相继邀请特约督学和特约督导员参加,使处于利益之外的第三方以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标准所进行的督导活动更加客观、公正、科学和公开。
督导方式:实行验证性常态督查
以往督导,一听汇报,二看资料,学校忙于应付,资料也难免有假。通过“一日督导”举措的实行,在学校知晓督导细则的前提下,提前半天通知被督导学校,学校无需根据督导细则准备详细材料,督导组成员通过深入教室、办公室、功能室和操场,实地查看和访谈师生,对学校进行常态化的验证性督查。既减轻了学校负担,又能在原生态的情况下诊断出学校存在的实际问题,深得学校欢迎,被校长们称为接地气的督导。例如学生上下学时间、每天作业所需时间、大课间活动时间和内容、学科分组实验开展情况、图书借阅情况、有偿家教、体罚、乱收费、课程开设情况以及师生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等都可以通过访谈的方式获得准确的信息;校务公示、消防设施、校园环境、食堂卫生等通过实地查验获得第一手信息;师德教育、教师培训、常规检查、固定资产管理、校本教研等通过深入有关部门查看原始材料了解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