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志愿服务工作让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2014-03-04 16:23来源:大众网
分享到:

多年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积极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广泛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完善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兴起践行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的热潮,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生参加全运会志愿服务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志愿者在神武小学支教

    大众网济南3月4日讯(记者 满德利 通讯员 蒋涛涛 苏 鹏)3月1日,在第51个学雷锋纪念日即将来临前夕,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政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在济南市舜玉路街道办事处开展了“山青社工志愿者牵手三代 共建和谐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这次活动是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与共青团济南市市中区委“花young年华·家校护航”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合作开展,是济南山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的开始,同时,也为该校2014年“学雷锋活动月”拉开了序幕。多年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积极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广泛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完善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兴起践行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的热潮,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

  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雷锋精神

  张新依是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10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是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同时还是该校推荐参评“2013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学生之一。她连续两年参加“大学生科普志愿者行动”,2012年“山东张新依组”获“全国三等奖”、2013年“磐星Volunteer队”获“全国一等奖”和“最佳传播奖”,由她指导的“山青正能量队”获“全国二等奖”。这是她付出最多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从个人参与到组织全校志愿者一同参与,深入基层普及科普知识。张新依用行动去影响他人,用爱心去温暖社会。

  2013年张新依参加“华硕大学生科普志愿者行动”期间,带领着自己的志愿团队回到了村庄,下决心为家乡的建设做一点贡献,她结合乡亲需求和自己的特长,经过考察和分析,办起了英语辅导班免费教孩子们学习英语。

  万事开头难,虽然父母、弟弟,这些最亲近的人给了她极大的支持和鼓励,但是其他人却对她怀疑抵触。没有场地,她积极向村委申请协调;没有黑板,她和志愿者们就地取材制作。好不容易准备就绪,竟然没有一个学生报名。

  张新依倍感失落,深入思考后,她意识还是乡亲们不放心。她鼓励自己“办法总比困难多”,张新依带领志愿者团队首先从邻居家的孩子着手教起,研究教材,认真备课,按时上课,批改作业,组织趣味性活动……,她们“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良好教学效果慢慢在全村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吸引过来,班级的规模一下子扩大了许多。孩子们既能就近上学,又能免费参加辅导,村民们竖着大拇指说:“她是好人,我们对她放心。”

  张新依所学的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她一面向村民免费维修电脑,一面向村民宣传改变生活的科技。“有问题找新依”,这是志愿服务期间乡亲们对她的认识和印象。

  培训班、维修电脑、科普宣传,每件事张新依都全力以赴。落后的小乡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尝试使用网络查询生产生活信息,越来越多的村民抛弃了对电脑的片面认识,随着活动的开展和进行,乡亲们也变得越来越时髦。

  为期一个多月的志愿者活动忙碌而充实,张新依与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志愿服务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考虑到农村文化生活单调,张新依组织策划了一场汇报演出。不凑巧的是演出当天,天气非常恶劣,而且音响频频出现故障,张新依焦急万分。但是让她感动的是,很多村民给她打气,乡亲们大声说说:“新依,别着急,你演什么,我们就看什么。”这句话是对她长时间努力的莫大肯定,更加坚定了她要多做事情的信念。

  与雷锋精神同行,志愿服务结硕果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是该校规模最大的公益性学生组织。多年来,协会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在校内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了青年志愿者行动向规范化、项目化、特色化、阵地化方向发展,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三年,该校有志愿者服务有关的学生组织11个,新注册志愿者5785人,志愿者服务队73个,志愿服务站点15个,志愿服务基地17个,服务28825人次,一对一长期接对799名,服务时达59232.5小时。该校志愿者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开展“雷锋月”主题系列活动,顺利完成政策宣讲、环境保护、消防演习、医疗卫生宣传、义务支教等常规志愿服务工作,2011年、2012年、2013年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共计49人(2003年以来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计112人)。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志愿者在开展常规工作的同时,注重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结合,近几年寒假时间,该校志愿者积极报名参加山东省科技馆等志愿服务工作;暑假期间数百名志愿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回报社会,长才干。注重大型赛会服务,2009年我校200名赛会志愿者和200名城市志愿者出色完成了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马术竞赛等志愿服务工作。2013年圆满完成了“十艺节”志愿服务工作。注重多方面多渠道交流,2013年该校曾向德国、韩国派出了第一批汉语教师志愿者、该校文化传播学院王瑾同学被录取为2014年赴泰国志愿者储备人员。不断加强和兄弟院校志愿者协会经常座谈交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志愿服务工作的同时不断研究总结宝贵经验,如在2011年山东省志愿服务理论研究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喜获佳绩。在2013年第八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评比活动中我校获得“先进集体”并有多名同学获得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称号。

  2013年,“十艺节”在济举办期间,山东青年政治学院100名志愿者参加了多项赛会的志愿服务,先后承担了第十四届“文华奖”参评剧目展演、第十六届群星奖全国曲艺门类决赛、境外经典剧目演出等重要文艺活动的现场服务工作,累计服务时间超过2500小时。该校志愿者以良好的精神风貌、突出的工作成绩,得到“十艺节”组委会的充分认可。2013年12月,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济南执委会、志愿者工作部曾连续发函致信,对该校百名志愿者在“十艺节”期间的服务工作表示感谢与表扬。近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组委会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回顾总结“十艺节”筹办工作的成功经验,对山东省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志愿服务工作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贡献奖”。

  让雷锋精神绽放西部

  志愿服务是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一项光荣的传统。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以西部志愿者为原型的舞台情景剧《在西部,读懂青春》,是历年迎新晚会的保留节目,也是学校做好西部计划工作的一个缩影,并逐步形成了规范品牌化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山青模式”。12月23日,《中国青年报》以《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个“山青模式”》为题,对我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进行了深入报道。

  “选择了志愿服务,就是选择了担当、选择了人生的成长、选择了顺应心灵的召唤。”在2013年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第11批西部志愿者欢送会上,团山东省委书记、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张涛说,“西部是青年成长成才最好的舞台,母校会一直关注和支持大家的发展,永远做你们的坚强后盾。”

  毕业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李万正现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疆叶河源果业股份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已经扎根西部的他说:“母校给了我两件法宝:一是知识才华,二是艰苦奋斗的精神。”

  从哈密市驱车穿越东天山,顺着山北麓的303省道进入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沿途的松林、雪山、草场,展示着这个古丝绸重镇、西域名城的美丽和富饶。2003年毕业的志愿者王洪生,就在缔结理想和奉献的青春之歌中,来到了这片水草丰美的土地。

  王洪生发起“山东高校西部助学行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新疆失学儿童成长,筹集助学金3万余元,使102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2004年4月,他发起由“一名志愿者、一名孤寡老人、一名失学儿童”组成的“模拟家庭”,受到好评。2006年3月,他以全票当选大河镇党委委员。王洪生说:“有些时候做别人不想做的事未尝不是一种智慧!尽管最怕爱上新疆回不去,但扎根边疆我不后悔。”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这是刘来宾代表西部志愿者给学校团代会发来的贺信。

  2006年7月,毕业后的刘来宾来到了素有“人间净土”之称的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在他的建议下,团布尔津县委与团山东青州市委联合共建。

  多年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与西部计划志愿者群体建立了密切的沟通联系,及时把母校的关注送到志愿者的心坎上。

  “山青志愿林”坐落于新疆鄯善县连木沁镇二中,是刘晓飞在母校的关怀支持下集资建成的,学校还举行了“情系西部、绿化家园——为西部地区的孩子们捐献一棵树”活动。为了支持王洪生发起的“山东高校西部助学行动”,学校团委积极与当地团委开展“手牵手、心连心”一帮一、以及“鸿鹄系两地”与新疆贫困儿童书信往来等活动。这些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及时了解志愿者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志愿者解决实际困难。对于服务期满的志愿者,积极落实国家对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各项政策,在考研、考公务员、就业等方面给予大力帮助。

  2010年,学校揭牌庆典之际,一封来自西部志愿者们的贺信让老师们感慨万千:“青春是英雄的季节,任何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都无法对此无动于衷。学在山青的三年是我们奠基人生的三年,选择参加西部计划是人生当中一次完美的选择,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感谢母校,感谢老师们。”

  在西部计划志愿者精神的感召下,2005年以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连续多年开展“大学生赴基层(农村、社区)挂职锻炼”活动,1000余名优秀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赴基层当村官、挂职电影信息员、远程教育员、农业科技员、社区助理等,为地方建设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在北京奥运会、第十一届全运会、援外志愿服务、上海世博会、平安和谐春运、学雷锋活动等工作中,都有山青志愿者的青春身影,志愿服务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又一主旋律。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满德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