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校挂职第一书记特稿:抓好村支部,走出富民路

2013年07月11日 10:18作者:赵坤来源:大众网

从2012年4月入村任罗家庄村省派“第一书记”以来,我受到省委组织部、曲阜师范大学、泗水县政府及泗张镇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坚持吃住在村,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脱贫,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文件要求,全程参与村党支部工作,充分发挥了指导帮带作用。在广泛开展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村三年发展规划和中长期规划,全面协调推进省五通十有等扶贫任务落实。围绕班子建设、村庄拆迁和富民强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明等方面,圆满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得到乡亲们的广泛认可和镇领导的充分肯定。

   从2012年4月入村任罗家庄村省派“第一书记”以来,我受到省委组织部、曲阜师范大学、泗水县政府及泗张镇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坚持吃住在村,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脱贫,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文件要求,全程参与村党支部工作,充分发挥了指导帮带作用。在广泛开展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村三年发展规划和中长期规划,全面协调推进省五通十有等扶贫任务落实。围绕班子建设、村庄拆迁和富民强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明等方面,圆满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得到乡亲们的广泛认可和镇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抓好村班子建设,建立坚强可靠的党支部。

  罗家庄村地处泗张镇北部,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西邻安山寺及244省道,是典型的山区村。可以用“八多”、“四好”来概况村庄情况,“八多”即:残疾人多;贫困户多;文盲半文盲多;外出打工人员多;光棍多;孤寡老人多;废弃院落多;撂荒山地多。“四好”是:人好;空气好;水好;风景好。通过两三个月的调研,我深刻认识到,这个村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但要彻底改变面貌,不是光靠我这个 “第一书记”能够完成的,只有建立了坚强可靠的村级班子,才能调动村里大多数人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富民强村。

  一是树立村支部书记威信,抓好带头人。一个村党支部强不强,支部书记是关键。村里的支部书记能力强,观念新,思想开放,是个致富能手,但常年在外跑业务,缺少与群众的联系,削弱了威信。针对这种现象,我带他出去参观考察,开眼界,转思想,让他常在村里走动,工作站在一线,我则躲在后台当参谋。一段时间后,他的工作水平高了,作风硬了,心气上来了,在群众中的威信也高了。

  二是做好班子分工,“担子”大家一起挑。村两委共有5人,我根据村里的工作,把村发展项目分为“农业、林业、养殖业”三大块,还有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事项,四个村干部各管一块。村支书不具体分管事务,解放出来,和我一起跑资金、跑项目,抓大放小。班子分工后,彻底扭转了村级工作的“领导班子一大片,一个干其他看”的局面。老百姓都说:“事有人管了,工作有人干了,村里有希望了!”。

  三是以项目建设做带动,发挥党员的致富模范带头作用。党员是村级领导班子的后备人选,如果不发挥党员的作用,村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会大打折扣。针对村里党员队伍老龄化、活动不多、战斗力不强的现状,通过开展活动激发党员活力,召开村党员大会,培养党员后备人选,党员的活力有了,致富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出来了,村党支部的活力自然也就有了。

  二、关注弱势群体,抓好扶贫增收。

  帮扶贫苦户脱贫增收是省派“第一书记”工作的重点。我进村后,和村干部一起,深入村民农户,走访田间地头,了解哪些是真正需要帮扶可以脱贫的人,哪些是需要救助的人,通过走访和深入调研,在村民整体帮扶的基础上,确定了一个重点帮扶和救助名单,采取了三个办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一是改善耕种条件,提高村民收入。利用省里的扶贫专项资金,通过调研论证和详细规划,新修了一条生产路,方便大型收割机器进地施工,彻底改变了村民收麦子和玉米完全靠肩挑车推的历史。又筹集一部分资金,维修机井泵房、管道,并派专人管理,使村里的水浇田面积增加到200亩以上,村民的麦子和玉米产量翻了一番,仅此一项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二是开展脱贫致富项目。针对重点帮扶对象,利用我校给予的10万元帮扶款,购买了90余只黑山羊和绵羊,送给最贫穷的20户饲养,签订饲养合同。这些羊已经给贫困户带来了实际的经济效益,饲养比较好的贫困户已经增收1000多元,少的也达到了400元以上。

  三是开展帮扶救助。对一些没有劳动能力的五保、残疾、孤儿及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一是积极协调向民政部门申请救助,二是在朋友圈中搞募捐救助。救助过程中,坚持公平正义原则,按规矩、按程序、按制度办事。

  三、规划村级项目建设,做大做强集体经济。

  壮大集体经济是增强村党支部威信的关键,也是省派“第一书记”的根本任务。

  一是搞好社区搬迁,为集体增收铺路子。经过一年的准备,加上村两委的不懈努力,和全体村民的密切配合,新村的建设有了很大进展。经过一系列复杂工作,现已做好了施工前的准备,为年底建成泗水乃至济宁最美的乡村奠定了基础。新村建设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建好后有10个门头房可以安排村民就业,不仅为村民增收带来了机会,也给村集体增加了收入。复垦的300多亩耕地更是村集体收入的可靠保证。

  二是搞规模效益,壮大原有产业。经过集体决议,利用省扶贫资金15万元,再自筹5万,开展村级现有产业大项目扶持。通过前期动员,有经营能力的村民自荐报名,公开演讲答辩,从众多的报名者中优先选举两个项目进行重点扶持,每个项目扶持资金10万元,提供土地两到十亩,培育发展村级产业,重点打造养殖、林业等项目。每个项目每年为村集体提供报酬1.5万到2万,增加集体创收。该项目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对培育优势产业项目,增加集体收入,富民强村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招商引资,给集体经济发展装上翅膀。村里的新村建设就是按照旅游村的发展规划来制定的,《济宁日报》2012年12月以 “奏响贫困村旅游致富音符”为题进行了报道。村两委班子经过研究,并征求村民意见,决定在新村搬迁后,对老村及村庄耕地实现土地整体流转,搞旅游开发。经过多方联系,现已和有意向的企业经历了三轮谈判,一旦谈判成功,将给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装上翅膀。

  四、深刻思考,认真体会,做好思想总结一是加深了对农村的了解。农民是朴素的,没有太多的奢望和需求,只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他们就会真心对你,就会给你鼎力支持,农村工作才能干好。

  二是积累了农村工作经验。要在农村扎实工作,首先是要加强与村民沟通,要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更要耐得住寂寞。

  三是锻炼了自身,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深刻体会到,只有走入村民中间,才能了解他们,只有深入他们中间,才能做到服务群众,并且要勤于实践,认真学习。

  四是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可大有作为。农村工作富有创造性和开拓性,有广阔的天地让你施展才华和抱负。

  (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驻泗水县泗张镇罗家庄村“第一书记”赵坤)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满德利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