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青睐的学生:不只会学习 创造力很重要

2013年03月12日 14:16作者: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犹太人的学习不是读课文,而是互相提问、辩论、质疑,甚至批判对方的观点。在美国有很多成功的犹太人,比如霍华舒兹是星巴克的执行总裁,现在星巴克拥有超过2万家咖啡店,在中国目前有730 家店。

  演讲人:安娜斯洛博士(Dr. Anna Karasik-Thurow )

  主题:犹太教育、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区别

  地点:八一中学

  演讲人小传:安娜斯洛博士, 毕业于美国布兰迪斯大学,获得社会政治学博士,现为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社会与经济研究所前任执行主任。在哈佛大学任职12年期间,协助美国政府决策人建立全球学术合作项目和提供相关国际合作政策的支持。

  主持人语:

  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大学频频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该现象与中国留学生的高语言成绩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情况得到了国外学府以及中国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北京市八一中学联合北美高等教育指导中心及八一国际精英班特别邀请到哈佛大学教授安娜斯洛博士,为即将出国留学的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哈佛大学的适应课程。该活动也拉开了八一中学国际班2013欧美名校大学适应课的序幕。

  开场白:

  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向来重视教育。中国的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良好教育,从而在人生道路上获得长足发展。除了重视教育外,中国人还拥有勤奋努力和纪律性强的优秀品质,这让中国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而在社会发展变化如此之快的情况下,人们对教育和优秀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适用于过去的一些事物在现在变得不合时宜。有时候,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人们不得不放弃一些曾经的习惯。

  虽然犹太总人口占世界人口还不到0.2%,但是2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犹太人。

  犹太文化何以产生如此多卓越人物

  在犹太文化中,涌现出了大量的医生、科学家、哲学家、作家、音乐家、金融家和诺贝尔奖得主。虽然犹太总人口占世界人口还不到0.2%,但是2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犹太人,获奖学科涉及诺贝尔奖项的六大学科领域。仅在2012年,就有三名犹太人分获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经济学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保罗萨缪尔森(美国经济学家中获诺贝尔第一人)、肯尼斯约瑟夫阿罗、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保罗克鲁格曼、西蒙佩雷斯、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人都是犹太人中的卓越代表。

  犹太文化何以产生如此多的卓越人物?一部犹太民族史就是一部移民史。公元70年,第二神庙被拆毁后,犹太人被驱逐出自己的家园,从此开始了持续2000年的移民生活。

  当人们命运的好坏依赖于移民的成功与否时,人们不再将精力和资源用在购买土地或建设房屋上,而是转移到那些能随身携带的东西上。对犹太人而言,这就是教育。从那时起,犹太父母就教诲子女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因为教育将拯救他们的命运。

  到公元650年,犹太民族在人们心中建立了一个非常强的“品牌”,那就是“全民受教育”,并且犹太人一代一代秉承着这一教育理念。当时,在很多国家里,能接受教育的只是少部分人,但是在犹太社会每个人都能读书识字。

  另外,在中世纪时犹太人被严格限制拥有土地,不能从事手工业或进入商人行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被迫进入金融、贷款、银行业、法律、医学、贸易以及《圣经》研究等行业,并在这些领域成为专家。随着众多帝国的兴起,这些能说会写的犹太人有机会进入政府部门,成为统治者和高层的顾问、参谋。1492年,当大部分欧洲人还是不识字的农民时,所有的犹太人都在从事那些城市中需要有良好技能的行业,虽然当时也有非犹太人从事着贸易、贷款和金融活动。

  和现今一样,从事金融中介服务工作需要有良好的技能和信誉。与其他工作相比,这种工作收入要好很多。当时在欧洲,这些犹太人占据着四大优势:足够的资本、良好的人脉、敏锐的数字感知力、良好的教育背景。时至今日,这些依然是犹太人的优势。

  犹太人的学习不是读课文,而是互相提问、辩论、质疑,甚至批判对方的观点。

责任编辑:孙海燕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