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教育新闻 > 热点

复旦大学改革评聘教授标准:无需海量发论文

2012-03-28 09:45:00    作者:   来源:东方早报  

关键词: 代表作 柏拉图哲学 评聘 复旦大学 论文发表
[提要] 以往的要求:参聘者有一本专著,十篇核心期刊论文,其中至少有两篇发表在权威期刊上,同时需要有两个省部级以上的项目。”  张巍2010年凭借“代表作”评审机制破格升为教授,他没有达到10篇核心期刊论文的“量”,却有着4篇权威期刊论文的“质”。

  复旦评聘教授标准

  以往的要求:参聘者有一本专著,十篇核心期刊论文,其中至少有两篇发表在权威期刊上,同时需要有两个省部级以上的项目。

  “代表作”制度:参选者提交1-3篇代表作,学院学术评估通过后,由学校随机选择5位校外具有较高学术声望的学者,匿名对申请人进行学术评估。学校根据专家意见,决定是否同意候选人参加高级职称竞聘。

  因为复旦改革了教授聘任制,一些年轻人有机会评上了教授、副教授。

  31岁的郭永秉去年评上了复旦大学副教授,成为中文系目前最年轻的副教授,他的“好运”,就是因为复旦大学推出了“代表作”的学术评价机制,在这一制度出台前,他甚至不具备申报资格。

  复旦大学昨天传出消息,在2年试点的基础上,复旦大学今年将把高级职称聘任中优秀人才“代表作”评审机制从文科推广至全校各院系,真正优秀的青年教师不再需要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只要具备了高质量的精品,一样可以申报教授。

  在“代表作”制度推出以前,复旦对于教授评聘的标准是:一本专著,十篇核心期刊论文,其中至少有两篇发表在权威期刊上,同时需要有两个省部级以上的项目。改革之后,对于现有学校和院系制定的学术标准难于判别的、少数真正优秀的文科申请人,可以自主向学院提出申请,提交1-3篇代表作。学院学术评估通过后,由学校随机选择5位校外具有较高学术声望的学者,匿名对申请人“是否真正优秀”、“能否破格”、“是否胜任”等问题进行学术评估。根据专家的学术意见,决定是否同意候选人参加高级职称竞聘。

  不要求量更注重质

  复旦人事处处长周亚明介绍说,这一制度的意义就是复旦评选教授、副教授不再“一刀切”要求论文专著的数量,有“拿得出手”、“经得住考验”的代表作,通过严格的专家评审,就有资格参加高级职称竞聘。

  “代表作”制度的实施,改变了现有较为“刚性”的人才评判标准,充分考虑到学术研究的规律,鼓励教师甘坐“冷板凳”,写“传世之作”。对于一些冷僻专业的优秀青年教师,“代表作”制度也能及时给予应有的肯定。郭永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按照传统的刚性指标要求,他连获得竞聘资格都难上加难——因种种客观原因,他所在的古文字研究领域,即便有高水平的论文,要发表并不容易。

  按照传统要求,评副教授必须有5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其中包括至少一篇发表于比“核心”更高级的“权威期刊”。郭永秉申报副教授时,发现自己就少了这样一篇“权威”。《中国语文》是语言学唯一的一本权威期刊,但它每年发表的古文字领域的论文只有一两篇,且都是字词考释,基本不涉及古文字学。正当小郭灰心之际,单位为他启动了“代表作评审”通道,一本《古文字与古文献论集》、一篇《帝系新研》成为他提交的两篇代表作,学校从专家库里随机邀请了5位同行专家对他的专著进行同行评审,最终获得全票通过,进入正式竞聘阶段,并最终顺利晋升副教授。

  鼓励坐冷板凳出精品

  代表作制度鼓励教授静心研究十年磨一剑,不再为了发论文搞“短平快”。

  复旦历史系教授张巍就是那个十年磨一剑的人。他研究的西方古典学是个“慢工出细活”的专业。“古希腊文、拉丁文、德文、英文、法文都要学,写一篇论文的原著阅读量文字过百万是常事。此前他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期间,导师不鼓励甚至不允许学生发表论文,因为认为这门学科需要更多时间积累。2006年他毕业后回复旦历史系任副教授,得知评教授的“门槛”之一是10篇核心期刊论文(包含2篇权威期刊论文),他说,“古典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西方对此有上千年的研究,研究结果汗牛充栋。如果要短平快地发表论文,基本上是人云亦云,当时我已经做好了熬上十年、二十年再晋升的准备。”

  张巍2010年凭借“代表作”评审机制破格升为教授,他没有达到10篇核心期刊论文的“量”,却有着4篇权威期刊论文的“质”。4篇权威期刊论文基本上每一篇都至少花费了几年时间,其中一篇发表在英文杂志《古典学》上,两篇发表于《历史研究》,一篇发表于《外国文学评论》。以其中一篇《诗歌与哲学的古老纷争——柏拉图哲学的思想史研究》为例,为了完成这篇论文,张巍系统研读了36篇柏拉图《对话录》原文,并大量精读西方学者代代积累的注疏,钻研过的材料至少有几百万字。

  “再用数字评价不科学”

  复旦大学人事处处长周亚明认为,“代表作”制度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评估办法,“现在再用数字来评价,不是很科学,应当回归到对教师的正常评估。国际上也是这样,对教师学术水平的评估也往往是通过领域内专家评审代表作来实现的。”周亚明说。在美国,评教授的标准往往是一本专著加上3-4篇论文,衡量论文的标准也并非严格依据期刊目录,而是业内公认的几本较好的期刊。

孙海燕

editor

更多

相关阅读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