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教育新闻 > 热点

农大原校长石元春回应遭实名举报称系无端指责

2011-09-21 09:51:00    作者:石元春   来源:科学时报  

关键词: 举报 校长权力 辛德惠 1983年 举报文
[提要] “举报文”的第一条是在我的院士推荐书中提到的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理论“是前人的成果并非石元春的发明创造”。7.“举报文”说:“‘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区划’不是由石元春编制和提出的。

石元春。

  编者按

  8月23日,《中国学术腐败第一贪——揭露、控告原北京农业大学校长、“三院院士”石元春的学术腐败》一文出现在网络上,这篇9000多字的举报材料落款日期为2011年8月15日,由李季伦(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陶益寿(中国农业大学土壤改良专业教授)、林培(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学教授)、祖康祺(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教授)、杨智泉(曾任京农公司副总经理)、田向荣(中国农业大学助理研究员)共同署名。文章分五大部分,列举了对石元春“学术腐败”问题的观点和论据,并在附录“反映石元春学术问题的材料目录”中列出25份相关资料。

  此后,有多家网站和媒体进行了转载或报道,此事件迅速在科技界引起轩然大波。

  9月19日,石元春院士致函本报,正式回应此事,授权独家刊发。

  举报内容选登

  “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理论”是前人的成果并非石元春的发明创造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到60年代初,著名土壤学家熊毅、席承藩和粟宗嵩等人在我国华北平原进行了大规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华北平原盐渍土的成因和防治、对其水盐运动的规律进行了翔实的论述,并已付诸实践和取得了很大成绩。

  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实践主要是田园教授的成果并非石元春所为

  直接参与此项工作的田园、雷浣群和祖康祺教授提供的材料证实:“张庄盐碱土治理方案最早于1973年是田园教授提出的,地下水治理方面的工作也是以田园教授为主干”。

  石元春“打破咸水禁区”的成果也是剽窃来的

  多方材料证实,石元春没有参与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实践的具体工作。田园教授说:“在此,我可以公开对石元春先生主持曲周县张庄盐碱试区的工作做一评价。他主持工作不过挂名而已,实际上他对试区内各项工程的作用并不理解。”

  PWS区域水盐运动测报体系主要是雷浣群教授的成果而并非石元春所做

  雷浣群教授设计了PWS区域水盐运动测报体系以后,石元春要窃为己有,就借口另有工作需要,把雷浣群调离曲周工作,此项成果就被石元春和石的妻子李韵珠霸占了。

  石元春对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和农业开发没有做任何具体实际研究工作

  “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区划”不是由石元春编制和提出的。南京土壤所王遵亲研究员说:“石元春是1973年才开始去河北曲周基点,而且一直没有做具体实际科研工作……甚至在‘六五’、‘七五’期间作为农业系统的黄淮海项目主持人,也未到过一个试验基点查看过。”

  《黄淮海平原农业图集》是中国农业大学教师董绵昆完成的。

  石元春以权谋私巧取豪夺

  李季伦教授研制的阿维菌素和依维菌素是开发前景看好的成果……手握校长权力的石元春对此垂涎三尺,必占为己有而后快。

  石元春拿着李季伦的科研成果阿维菌素等(知识产权属农大)在深圳开办了深圳绿鹏公司并亲任董事长……并接到国外10亿美元的订单。

  赵时来教授研究的亚铵造纸废液……由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公布为“八五”国家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石元春对这一科研成果眼馋了,在未和赵时来教授商量的情况下,他组建了亚铵法造纸及制浆废液综合利用开发中心,派他的亲信去当中心主任兼造纸厂厂长。

  不顾农大资源与环境学院10名教授联名上书农业部的反对,于1995年4月27日凌晨3时许,乘夜深人静,强行拆毁国家投资建设的唯一的“亚铵制浆废液综合利用研究室”,理由是要在这个地上盖楼房。

  □石元春

  最近互联网上流传一篇署名网文,《中国学术腐败第一贪——揭露、控告原北京农业大学校长、“三院院士”石元春的学术腐败》(以下简称“举报文”)。石元春是“中国学术腐败第一贪”吗?为维护我个人的人格与尊严,维护“院士”的光荣称号和国内学术界的一方净土,我应当给关心我的朋友、同行、学生和社会公众一个交待。用事实与真相以正视听。

  “举报文”的第一条是在我的院士推荐书中提到的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理论“是前人的成果并非石元春的发明创造”。这是毫无事实根据的指责。

  先对我们水盐运动研究的背景作些简单介绍。

  上世纪50年代,我在参加中科院新疆综合科学考察时接触到新疆的多种盐渍土并发表过论文:《塔里木盆地北部盐分的集聚规律和盐碱土的利用改良问题》。1959年回到学校教学岗位后,正值黄淮海平原因灌溉不当而土壤大面积次生盐渍化。在参加有关会议和阅读资料中,认为黄淮海平原的500~1000毫米年降水量以及春旱夏涝的自然条件与新疆干旱荒漠地带的土壤盐渍化很不相同,土壤中的水盐运动非常复杂。要防治黄淮海平原的土壤盐渍化,必须摸清这里的水盐运动规律。

  为此,我自选课题,在京郊大兴县鹿城公社设置了一块水盐运动观测区,1961~1964年间每月独自一人前往采取土样、水样和画盐斑图,进行土壤水盐运动观测。可惜所取得的大量数据资料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抄家丢失了。

  1973年6月,原北农大老校长王观澜(时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分管农业)指示北京农大在邯郸地区搞一个盐碱土改良示范点。学校派我先去曲周县张庄村一带考察,秋后我就与辛德惠等几位老师到曲周建立了张庄试验区,并参加到当时由河北省主持的黑龙港地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的国家科技大会战项目,是其中旱涝盐碱综合治理试验区课题中的曲周试验区。

  张庄试验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水盐运动的机会和现场,我们连续多年进行打钻取土取水和绘制盐斑图,取得了以万计的数据,这是进一步科学分析与理论概括的基础。我们出版了3部专著(《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和旱涝盐碱综合治理》,1983年;《盐渍土的水盐运动》,1986年;《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1991年)和发表了数十篇水盐运动方面的论文。

  水盐运动的地理学研究系统阐述了全球性季风现象、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特征、黄淮海平原水盐运动、易溶盐“古地球化学过程”和“近代易溶盐的地球化学分异”,以及“半湿润季风区的水盐平衡”等的研究。将“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理论”概括为“春旱夏涝、土壤盐渍化和地下水矿化是在半湿润季风气候和泛滥平原地学条件下,区域水盐运动表现出的一组自然现象,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和有机的整体”等四项内容。

  此外,进行了水盐运动的长期定位观测;运用了现代的水盐动力学原理和数学模型研究揭示水盐运动过程及内在机理;区域地下水埋深、水质和土壤水盐动态的系统预报模型PWS和一维土壤水盐数值模型。这是我和我们团队20年的系统研究成果。

  下面是1979年12月河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将我的讲话录音整理成文的一段编者按:“本文是北京农大讲师石元春同志在栾城召开的全国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工作会议上的发言。他总结了多年对治理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的宝贵经验,同时还指出了尚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具体措施。他们在我省曲周县搞的综合治理大样板成果显著,所采用的综合治理的理论观点有普遍意义,尤其对黑龙港流域更为适宜,因此我所根据录音摘要整理印发,供有关单位参考。”

  美国土壤学会前理事长D.R.Nielsen曾在国际土壤学会会员通讯刊中介绍1985年在我国济南召开和由我和贾大林同志主持的“国际盐渍土及其改良学术讨论会”时写道:“对中国科学家提出的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的有关理论,以及采用灌溉、排水、农业、林业对区域水管理的综合治理盐渍土的办法予以肯定。与会科学家认为,中国人民应为此成就而自豪。”

  土壤水盐运动研究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学术思想,是地理学与水盐动力学、传统方法与数学模型方法、理论与治理实践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成果。

  “举报文”说:“石元春的‘新理论’,早在10多年前,前人们都已经论述过了。”提出的前人中有上世纪50年代熊毅先生等的《华北平原土壤》、侯光炯先生的《中国农业土壤概论》、苏联专家柯夫达的《中国之土壤与自然条件概论》,以及粟宗崧先生1962年10月16日《光明日报》发表的文章《综合防治盐碱化的一些问题》。“举报文”说,我们的研究成果他们“已经论述过了”,但没有提出具体内容。我在这几本书文中来回翻找,没有找到前人有我们上述研究内容的任何叙述。以上作者都是我尊敬的师辈,他们的著作是我学习的教科书。但每本著作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和主体内容,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与七八十年代的科学研究背景和条件是很不相同的。

  “举报文”说,“半湿润季风气候水盐运动理论”是前人的成果。我不仅没有找到前人有这方面的论述,而在我们研究期间,这些前辈多已作古,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参加过和指导过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研究成果怎么会成为“前人成果”呢?

  学术举报应当建立在研究成果的辨别和实证材料的基础之上,否则就是无证谎报或诬报。

  其他举报内容更加容易说明,因为都是些无中生有、歪曲事实、张冠李戴和时间错位的言论。

孙海燕

editor

相关阅读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