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9 16:56:00 作者: 来源:齐鲁网
2011年8月5日上午,著名语言学家王德春教授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学者和各学术团体代表出席了追悼会。王德春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1年7月30日21时在上海与世长辞,享年78岁。
王德春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杰出的修辞学家和语言学教育家,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他生前担任中国修辞学会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教授一生从教57年,专注学术研究,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学贯中西,著作丰硕,新说不断,自成一家,先后出版著作数十部,发表论文数百篇,在语言学理论、国际汉语教育、修辞学等诸多学术领域取得了令学界瞩目的成就,先后创立了许多新的理论学说,对引领我国语言学、修辞学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卓越贡献。
王教授长期担任中国修辞学会会长等学术团体职务,创办了《修辞学习》(现《当代修辞学》)杂志,为我国的语言学、修辞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近10多年以来,他带领学会广大学者奋力开拓,大力建设学会、发展学会,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积极推出会员学术成果,先后领导召开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余次,多次邀请国际著名学者来华开展交流合作,使中国的修辞学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获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登上了国际学术舞台。
王德春教授严于律己,虚怀若谷,澹泊名利,奖掖后学,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对学生,他慈爱如父;对同仁,他和蔼谦逊。在学会中,他倡导“实干、团结、高效”的作风,为学术界树立了高尚的学术风范。因长期的操劳,王德春教授的健康受到了损害,自2009年以来,在病情逐渐加重的情况下,他依然承担起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带病主持学会工作。在2011年病重期间,他仍一直关心学会的换届工作和稳定发展,多次嘱托学会换届领导小组和秘书处,要团结广大会员,同心同德,发扬学会的优良传统和良好学风,把学会建设好、发展好,为国家的修辞学文化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王德春教授逝世后,国际修辞学史学会、世界汉语修辞学会、韩国修辞学会、日本日中对比语言学学会等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学术团体和学者,以及国内中国文体学学会、中国语用学会、台湾修辞学会、辞海编辑委员会、《当代修辞学》编辑部和广东、山东、辽宁等省市的语言学会等众多学术团体和学者,纷纷发来唁电、唁函,表示沉痛悼念,并高度评价他的学术成就和卓越贡献,深切缅怀他的高尚人格和治学精神。王教授对我国学术事业、教育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的学术思想、学术精神依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辉。他坚韧不拔、攀高创新的学术风范,仍在激励着莘莘学子们奋力拼搏。
在王德春教授的追悼仪式上,学界同仁表示,要继承和光大王教授所为之不懈奋斗的学术事业,学习他毕生献身国家教育事业,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专注学术研究,坚持学术操守,团结一致,大力发展我国的语言学、修辞学事业,把学会带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为新时代的国家文化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修辞学会秘书处供稿(秘书处所在单位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