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校长"炮轰"高就业率---职校教育缺了哪一课

2011-11-07 09:08:00    作者:吴凡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关键词: 中职学校 中职生 潍坊职业学院 中职院校 职校生
[提要]     一家职校汽修专业的学生正在上实训课,实训设备是否先进,是能否学到本事的关键。潍坊商业学校在山东省的中职院校中可圈可点,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数和奖牌数居全国同类第一,学校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

 

  ▲一家职校汽修专业的学生正在上实训课,实训设备是否先进,是能否学到本事的关键。

  文/本报记者 张亚男 李涛 片/本报记者 吴凡

  “很多职校在炫耀就业率时,忘了‘育人’这重要一课。职业教育的首要职责是‘唤醒’,唤醒学生的自我,唤醒他们的成长意识,发动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日前,在济南举行的一场全国性职教会议上,山东省济南商贸学校校长庚强斌“炮轰”高就业率。
  在本科毕业生找工作都很不容易的今天,中职生95%以上的高就业率背后,究竟隐含着什么问题?本报就此进行了调查。

  两位职校生的职业规划

  “先做上几年,多学些技术,然后自己开店。”

  对于以后三五年的计划,17岁的陈煜江做了这样一个自觉靠谱的“职业规划”。

  陈煜江和孪生哥哥陈煜利是潍坊商业学校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公交班的学生。在学了两年专业课后,今年他们开始实习期。兄弟俩并没有和班上大多数同学一样,按照学校安排去潍坊公交公司,而是自己找了一家4S店实习。

  陈煜江所学的这个专业,以操作技能为主,学习汽车驾驶、维修、现代汽车新技术、故障诊断技能。

  但在陈煜江看来,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根本不够用。特别是实训设备落后,学不到什么本事,“到店里,可以多学些本事。”

  在2011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陈家兄弟荣获汽修专业第三名成绩,两人在家休整了一段时间,4月份找到广潍宝马4S店,计划几个月后到这家4S店实习。

  为了比赛,陈家两兄弟要学的,比班上的同学多得多,比如二次维护,学校里设置的常规课程,“处理一般问题可以,复杂的就不行。”要对付这样的比赛远远不够。

  潍坊商业学校在山东省的中职院校中可圈可点,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数和奖牌数居全国同类第一,学校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该校公交专业和潍坊公交总公司签订了协议,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初步走向大都是公交公司。

  “公交是铁饭碗,不会倒。”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名时,把这点看得很重。但陈煜江一点不想去公交公司。

  他所在的这个公交班,30多人,男生占大多数,按计划是到公交公司实习一年,当售票员,实习期的工资是1400元左右。实习期满三个月后就能转正,工资按线路不同,好点的,能拿两千多元。熬到21岁,就可以考A3驾照,拿到证,就意味着可以开公交车。“不过,这些男生很多熬不住,做不了几个月就走了。”陈煜江的同学单彬说。

  18岁的单彬正在公交公司实习,跟的线路是21路公交,从潍坊市区火车站到河滩镇之间往返。早上4点钟起床,4:30左右坐班车去车场,5点左右打扫车厢卫生,然后吃饭,发车,回场的时间是下午6点左右,工作一天轮休一天。

  “只是打打票,没什么技术含量。”单彬不打算走这个“上升通道”:熬到21岁,去考A3驾驶证,当司机。

  她的打算是,先做着,还要到亲戚家公司帮忙,学财务,学经营管理,或者将来可以做自己的生意。

  而陈煜江打算以师傅为榜样,在他实习的这家4S店,带他们的师傅今年23岁,高中毕业后工作,目前月收入4000元—5000元。“有的师傅工资六七千呢。”做个三五年也能这样,陈煜江喜欢汽修这一行,决定继续做下去。

  “职校是管分配的”

  隋雅琪和范芳芳是山东职业学院农业工程系新生,一个16岁,一个18岁。年龄小点的隋雅琪家住高密市区,是班里少部分城市户口学生之一。

  农业工程专业3个高职班,1个中职班,隋雅琪和范芳芳念中职。这个班30多个学生,城市户口的学生只有少数几个人。

  农业工程系中职班分不同专业,隋雅琪选的是“园艺”,但入学两个多月,她觉得有些尴尬:“这个园艺到底是什么东西?”

  隋雅琪今年夏天参加中考,离高密四中的录取分数差一些。亲友们让她上职校:“现在,就算考上好大学也不见得能找到工作,学个技术也有一技之长。”

  这几乎是每个职校学生一定会听到的话。“我们老师也常说,职校是管分配的。”两个女孩子说。

  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的数字,山东2010年技校招生人数为14.7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这一比例高于2010年底山东省内高校应届毕业生85%的就业率。而教育部发布的2010年中职生平均就业率,则高达96.56%。

  但工作对于她们来说,很模糊。范芳芳每次回家,父母都会问她,学得怎么样,能不能学到技术。

  现实是,范芳芳学的是比较热门的“食品加工”专业,这个专业的毕业走向就是食品厂,“做各种吃的呗,饼干、雪饼。”很多学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最后都去了加工厂,民营的居多。

孙海燕

editor

更多

相关阅读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