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兴教 人民为本——写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

2017-10-16 14:11: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钟曜平

  2012年11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记者见面,习近平总书记以“十个更”回应人民关切,把“更好的教育”作为对人民最重要的承诺之一。

  一份庄严承诺,五年砥砺奋斗。这是一份辉煌的答卷:

  中国教育迈进世界中上行列,保障了人人受教育的机会;

  国家持续加大投入优先发展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连续5年保持在4%以上;

  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全覆盖,4.25亿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益;

  教育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

  ……

  大国兴教,人民为本。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战线的生动实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五年奋斗汗水,浇灌教育葱茏,13亿多中国人享有更好更公平教育的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一)

  如果站在未来,回看2012年11月,历史学家会说,那是历史的重要分水岭,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时代在那一刻,徐徐拉开砥砺奋进的大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说。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2012年11月16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说。

  低头关注民生,抬头仰望民族未来,这是党和政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又一次落子即定乾坤的起手。

  与此同时,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中国教育正在时代的新起点上,孜孜探索,求解着时代命题:

  教育如何立德树人,让广大学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如何呼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精准扶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教育如何激活创新思维,打造扎根大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之队?

  ……

  答案在哪里?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就任宣言犹在耳边,他在短短的讲话中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念兹在兹,民生为重,教育的一切思考与困惑,被“中国梦”点亮,被“人民”点亮。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教育发展获得时代性的聚焦:教育发展为了什么,靠什么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答案只有“人民”。

  人民!这是解答中国教育事业时代考题的“基准点”和“北斗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教育工作的方向和灵魂,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动力源泉。“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中国教育如沐春风。

(二)

  中国梦、以人民为中心、获得感……这些词句激励着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大国崛起的征程里,语言是思想,语言是呼唤,语言是旗帜。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会看到,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那是一个百业待兴的时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14个字是党和政府富有远见又奠定未来的抉择。

  优先发展战略在那个时代的重要内涵就是勒紧裤腰带,把有限的资金、资源优先投入到教育中去。时至今日,投入仍然是衡量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显性指标。

  从2012年的23148亿到2016年的31373亿,教育投入不断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5年保持在4%以上,“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成为时代共识,以人民的获得感为出发点的投入、政策等保障体系日益完备。

  “更好的教育”,正是这句最朴素的话丰富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时代内涵。优先发展不仅意味着要不断加大投入,不仅意味着要补中国教育的短板,更意味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升级。中国教育要从“低重心”发展战略,即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初、中级人才摆在突出位置升级到“高重心”的发展战略,即办好优质公平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品质人才,从而迎接时代新挑战。正是如此,“双一流”建设吹响了中国大学冲刺国际前列、打造世界顶尖学府的“冲锋号”,成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高重心”突破的时代脚注。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需要,更是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民生的需要。五年来,各级教育经费逐年增长,教师队伍层次结构不断优化……从着力解决“择校热”、大班额,到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教育均衡的梦想正在慢慢变为现实;从各地建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全纳制度,到高校各种农村生源支持计划,教育公平的社会气质正在涵养和沉淀;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到将城市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捆绑”在一起,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共识更加明确。

  这一个又一个教育样本,积极回应了当前教育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正是坚持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导航。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到《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一系列有关教育的重要政策和随之而来的脚踏实地的实践,正为中国教育构建未来的“发展话语”,为人民交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行动方案”。

(三)

  五年来,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全面落地,奏响了一曲“立德树人”的生动主旋律。

  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上升到了“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战略高度。这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战线的生动表达。

  价值观乃立人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核心价值观就是立人的“第一粒扣子”。小学生要“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大学生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教师作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文化乃立人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近年来,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从“朗读者”到《苏东坡》纪录片、开学第一课,一档档散发着中华文化清香的电视节目,一次次掀起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的观看热潮。由国家统编的三科教材之一《语文》,选文开始增加古诗文数量,同时增设专题栏目,安排楹联、成语、蒙学读物等传统文化内容。五年来,更多的中华文化基因植入各级各类教育,青少年对中国价值、中国信仰有了更好的认同、悦纳以及体认、践行。

  高贵的灵魂寓居于强健的身体,是好教育的永恒追求。“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写进国务院文件;足球进校园上升为国家意志;新的中考改革方案明确“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一切都指向一个目标:让每一个中国孩子,都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物质的丰富、文明的进步,大大激发了人们对美的精神需求。2013年,“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第一次出现在中央全会的文件中。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美启真、以美扬善、以美怡情的理念逐渐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广泛认可。美丽心灵创造美好生活,中国梦的底色正越来越美。

  截至2016年底,全国学生党员人数为187万,高校党建工作持续向好。连续25年的高校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广大师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四)

  广大人民群众对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诉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出发,引领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关切。

  推进教育公平,必须补短板、保底线,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施策,连出组合拳,不断扩大教育公平的受益面。

  五年来,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全面改善计划开始实施,该计划覆盖2600多个县,覆盖学校近22万所,被誉为“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史上中央财政投资最大的单项工程”。

  五年来,民族地区教育资源明显优化,如在西藏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15年免费教育体系,对南疆的教育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五年来,学生资助体系实现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25亿人次,累计资助金额7000亿元。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591亿元,惠及3600多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五年来,支援中西部地区普通高校招生协作计划持续实施,中西部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缩小到5个百分点以内,2017年安排协作计划28.7万人;为让更多农村孩子上重点大学,实施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2012年以来累计招生27.4万人。

  201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在明确父母、家庭第一责任的前提下,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力度。此外,特殊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照亮每位残疾人的人生,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

  推进教育公平,不但要补短板,还要啃硬骨头,破解人民群众关心的影响教育公平的热点难点问题。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择校热大幅降温,如北京市2016年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94.50%,初中达90.68%,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一直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实现了“教育经费可携带”,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报名参加高考取得重要进展。如今,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80%在公办学校就读。

  这五年,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教育公平在广度、深度及内涵上都取得了重要突破,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公平的重要论述,指明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必将焕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每个人从追梦者到筑梦者,成就出彩的人生。

(五)

  今年9月,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提前发布2018年全球大学排行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均跻身前30位,复旦大学等5所高校入围前200名;在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中国大陆高校上榜1289次,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并在7个学科位列世界第一……

  这是中国教育质量整体不断提升的缩影。公平与质量,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核心诉求之一。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提出明确要求。要有“中国特色”,就必须传承中华文脉、扎根中国大地,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有“世界水平”,就必须以天空般高远、大海般宽广的胸怀学习世界上先进的教育发展经验,不断提升自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在统筹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坚持内涵式发展之路,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结出累累硕果。

  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参赛的上海初中生两次获得世界第一;世界银行主办的全球基础教育发展论坛上,来自30余国的教育部长级官员齐聚上海,寻求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秘籍”;国际工程联盟大会《华盛顿协议》全会全票通过中国的“转正”申请……一张张熠熠闪光的“成绩单”,成为十八大以来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精彩诠释。

  提高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从2010年的教育规划纲要,到2012年的十八大报告;从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到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四个中央重大文件,都强调了一个共同命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呼唤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呼唤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要求,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必须从“供给侧”发力,形成丰富、多元、高质量的教育供给侧结构。

  近年来,各地大力建设普惠性幼儿园,保证适龄儿童“好入园、入好园”;中小学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一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高校“双一流”建设全面启动……教育供给端正源源不断地涌现活水。

  在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的征途上,公平和质量“两条腿”正大踏步前进,并且走得稳、走得快、走得好。

(六)

  2017年,我国31个省份形成高考改革方案,外媒高度评价:“这是中国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的一次制度变革,并将改变‘一试定终身’的弊端。”

  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一样,五年来,人才培养体制、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教育改革都迸发出耀眼光辉。

  说到底,教育改革创新,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抓住老百姓期待“更好的教育”这个根本问题,对老百姓列出的问题清单,读懂之、改变之,真正让教育改革红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五年来,从老百姓最关心的领域着眼,从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教育改革创新进入全新境界。

  ——抓住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这一枢纽环节,全国31个省份均形成高考改革实施方案。推进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针对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城市择校问题,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推进就近入学政策,试点多校划片,择校顽疾得到了极大缓解,老百姓有言,“条子不行了,房子不灵了,家门口就有好学校”。

  ——俗话说“有困难,找警察”,过去5年,有一个部门老百姓越来越熟悉,就是被称作教育“片儿警”的教育督导,全国超过99%的学校有了教育“片儿警”,五年来,教育部加强督导体系建设,全面强化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大功能。

  改革创新,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制度演进史。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改革,每一项改革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改到深处是利益,它考验勇气,磨砺信念,也衡量担当。

  五年来,政府向学校放权,特别是进一步落实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和干预。教育部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计取消15项教育行政审批,扩大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编制及岗位管理、职称评审等方面自主权。五年来,民办教育促进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一揽子法律的修订完成,代表着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步伐加快。五年来,完善以章程为统领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章程制定核准工作基本完成。

  教育已深度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潮之中,不仅要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教育体系自身完善,而且要与各项改革事业相互配合、协同攻关,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中国教育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学生创新精神不足、办学活力不够、国际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放眼未来,改革创新将为砥砺前行的中国教育,寻找一片更为开阔的水域,构筑一块更为坚实的地基。

(七)

  时维金秋,岁在丁酉。

  在全国各族人民的热切企盼中,在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中,党的十九大即将盛大召开。新时代的号角即将吹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艘历史巨轮,即将乘风破浪,驶向更加美好的远方。

  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再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过去的五年,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实践,清晰地勾勒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民生逻辑”和“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

  抚今追昔,展望未来。让我们高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大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教育报》2017年10月14日第1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陈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逆天了!中国这高铁大桥竟会空中旋转

    高铁大桥竟会空中旋转.jpg

    谢崇志:目前我们的八达岭隧道掘进已经完成了5000米,完成了实际总工程量的43%左右,我们八达岭这个长城站预计在明年8月31日主体工程完工,八达岭隧道预计到明年的12月底实现贯通。就在八达岭隧道长城站如火如荼建设的同时,另一个重要控制性工程京张高铁官厅湖大桥...[详细]

    10-16 11-10央视财经
  • 杭州旅游携手携程启动“再忆是杭州 重游计划”

    “G20之后的一年内,杭州的游客接待量同期增长61.9%,交易总金额同期增长45.99%。近日,由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主办、携程承办的“再忆是杭州·重游计划”活动,在杭州西溪·洪园启动,活动为期三天。[详细]

    10-16 13-10东方网
  • 快递员转行送外卖 西安多家快递公司为招聘发愁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是年底网购高峰期了,但西安不少的快递公司却为了谁给送货发起了愁,不少市民不禁好奇,快递小哥都去哪了。”采访中,快递员也表示不少同事都转型去干外卖骑手了。[详细]

    10-16 14-10西部网
  • 云南小行星撞地球外星人救了我们?专家:无稽之谈

    10月4日晚上8点多,云南发生了一次小行星撞地球事件,据报道爆炸当量相当于540吨TNT。当时,我认识的去香格里拉的驴友还传回了疑似陨石坠落的视频。[详细]

    10-16 14-10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