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把孩子驱赶在成名成星的路上,是一种残忍的教育方式。我们宁愿不要这种“全国第一”,只想看到一个快乐的“剪纸女孩”静坐在课堂里与同龄孩子一起健康成长。
说起来,“剪纸女孩”纪新佳也算咱泉城的一个“名人”了。而这几天,在《齐鲁晚报》上就有几篇有关她的相关报道。可惜,没有一篇是喜讯。
三年前,当这个要靠自己挣钱办展览的9岁女童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时,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人小志大的心灵撞击,带给人们的是感动。媒体与热心市民跑前忙后,为其联系了就读学校,也满足了其办展览的愿望。想不到,三年后这个女孩仍在街头摆摊剪纸,只是其目的已经变了,是父亲要让女儿“挣到3400元的比赛报名费”。
想参加展示才艺的赛事,不是坏事,但任何事都必须量力而为,更不能抱有押宝心态。遗憾的是,纪新佳其父的表现恰如俗话所说“怕什么来什么”,其对这场比赛的看重程度已经近乎执迷不悟。其父亲纪凤阳明确表示,他不是不让孩子上学,就是为了证明孩子有“全国第一”的实力,只要参加完今年的全国比赛,证明了孩子的实力,他就让孩子去上学,而且成绩不会比其他孩子差。
不错,“全国第一”是个响亮的名头,但除此之外又能怎么样?一个人的成长路程很长,少时的一个“全国第一”不过是人生乐章中的一首插曲,根本不可能靠此啃上一辈子。或许,拿到“全国第一”孩子就能被人称赞为神童,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神童”还少吗?
其实,与这奖那奖相比,孩子的健康愉快成长才是最为重要的事;从小就把孩子驱赶在成名成星的路上,是一种残忍的教育方式。
我还注意到在新闻所配图片上,除“我要挣钱,我要比赛”之外还有“为济南争光”这句话。若真如此,倒要劝劝孩子也要再劝劝其父,我们宁愿不要这种“争光”,也不要“全国第一”,只想看到一个快乐的“剪纸女孩”静坐在课堂里与同龄孩子一起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