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北京青年报》报道,日前,沈阳市数万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了期末考试。在此之前,该市8000多名高中专任教师也和学生一起,参加了市教研室统一组织的教学质量监测。近日,沈阳市教育局作出决定,教学质量监测的对象不再只是学生,要扩大到教师层面,并将考试成绩作为对教师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问问一些人对“师生同考”的看法,很可能会得到一片叫好声。这是因为,在有的人看来,让教师和自己的学生“同场竞技”,可以检验教师的水平,“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何况,教师、学生一起考试,还能起到“让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的作用呢。所以,有的网友甚至提议,应将教师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一起排排名次,看看教师能不能考得过学生。
但笔者还是认为,“师生同考”不是什么好招儿,既缺乏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也缺乏对教师的尊重。
首先,“师生同考”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不能回避。当然,教育部门及学校是把这当成一种考核手段,但笔者认为,既然我们尚未走出应试教育的桎梏,既然教师的工作就是教好学生,那么,学生的成绩就理所当然是教师的工作成绩了,这应该是考核教师能力及成绩最直接的方式。再说,既然“师生同考”无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那么,这种“师生同考”就更没有多少意义了。何况,考核教师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课堂教学评价考核什么的,为什么非要实行“师生同考”呢?
其次,教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职业能力不是“师生同考”能考得出来的。有的教师也许考试成绩不错,却未必能给学生上好课;有的教师考试成绩可能不好,教学水平却不一定差。这一点稍有教育教学常识的人都不难弄明白,为什么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偏偏弄不明白呢?如果连这个关系也弄不明白,我真的很怀疑他们对教育事业的领导能力。
更重要的是,“师生同考”可能对教师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教师与学生同场考试,只要公布成绩,无疑就等于和学生一起排名次了。做教师的其实都很清楚,教师考不过学生没什么稀奇的,但在外行眼里,教师必须要比学生考得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缸水嘛!这就在无形中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何况,一些学校还强制将考试结果与教师的评优挂钩,这就更加重了教师把“师生同考”当成“炼狱”的感觉。因此,“师生同考”既缺乏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更缺乏对教师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