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李爱珍当选美国院士
|
|
2007-05-18 09:26:00 |
|
|
5月17日《南方周末》报道,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本年度增选的72名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所研究员李爱珍,成为第一位获得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荣誉的中国女科学家。但是,李爱珍在中科院院士第一轮评审时就被淘汰,甚至未能进入初步候选人名单,至今仍无国内院士头衔。 李爱珍至今仍无国内院士头衔,引起了许多人的争论与思考:她能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为什么却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一轮评审时就遭淘汰?这是否反映了中国院士遴选机制存在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李爱珍能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并不意味着她一定要拥有国内院士头衔,因为这可能是多种客观原因造成的,比如遴选机制的差别、评选标准的不同等等。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美国的整体科技水平、美国科学院的实力,都高于我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被评为美国院士的中国人,就理应评为中国院士。我们在承认中美科技水平存在差距的同时,也必须承认,两国对院士评选标准的差异,并不存在谁高谁低、孰优孰劣的问题。因此,对于李爱珍成为第一位获得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荣誉的中国女科学家,我们既不必自我矮化、妄自菲薄,也没有必要拿这种差异说事儿,非要分出个高低。 但是,应该看到,当前我国的院士评选机制确实存在问题,比如院士评选中的功利性,比如个别院士兼职过多、活动过多过滥、浮躁浮夸等问题。而事实上,人们对李爱珍未能当选中科院院士感到费解,就是对上述问题的一次爆发而已。 因此,笔者认为,李爱珍至今仍无国内院士头衔,对我们来说,既是一种启示,又应引起反思。给我们的启示是,虽然科学无国界,但是各个国家对于科学的认知标准、观念和价值,并不存在普适标准。但是,在坚守自己认知标准、观念和价值的同时,如何使我们的院士评选机制克服既有的弊端,从而更科学、更合理,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
|
|
编辑:王静 |
|
|
|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
|
|
|
|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