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高校的面试考核,现在在一些中学出现了新的“应试风景”:引导学生关注面试技巧的培训,成为了教育改革的副产品
自主招生考试,其实在于综合考察学生的全面素质,改变以卷面考试分数确定学生录取名单的方式,其面试所有环节的设计,在于“还原”学生的综合素质,真实了解这名学生
眼下中学对于面试技巧的关注,实则走到了改革不希望看到的一面。大学希望中学更关注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但绝对不希望一个个中学推出面试培训班,来应对学校的面试环节
最近,获得一则消息:一些高中在学校里征求优秀高三同学的意见,问他们准备参加复旦大学还是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选拔考试,并由此对不同选择的同学进行有的放矢的自主选拔考试准备——在复习书本功课之余,开设诸如面试攻略之类的课程,让学生熟知两校校史、校情,告诉学生怎样注意面试的言谈举止、衣着礼仪,以期有成功的面试表现。
面对这一则消息,不知道当初预言“自主选拔考试将催生素质教育”的专家、学者们会作何感想——针对高校的面试考核,现在出现了新的“应试风景”,引导学生关注面试技巧的培训,成为了教育改革的副产品。
自主招生考试,其实在于综合考察学生的全面素质,改变以卷面考试分数确定学生录取名单的方式,给综合素质全面、或者有特长的学生,打开通向大学之路。自主招生中的面试,其所有环节的设计,在于“还原”学生的综合素质,真实了解这名学生,是否是学校需要招生的人才。
这正如当今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面试招聘,不同用人单位五花八门的个体面试、集体面试、问答面试、情景面试、团队合作面试、多次面试手段,都是在于考察应聘者真实的能力、真实的素质、真实的意愿、潜在的发展空间,几乎所有用人单位,都希望面试能剥去学生的“伪装”,找到自己中意的合适的事业合作伙伴。但是,很多应聘者,不是寄希望于在大学中认真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涯,全面发展自己的素质,而是寄希望于掌握求职的技巧,参加一些择业技巧培训班,甚至挖空心思去做名企的面试题库,似乎认为做题目就可做进名企,这实在是误解了面试的功能——GE公司的面试,就是让进入面试的学生,在公司里实地参观半天或一天,然后对公司的发展作出建议,这样的面试,是所有面试技巧与面试题库均难以应对的。
当然,有不少学生、家长和老师认为,适当的面试技巧与面试准备,对于当前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学生过去一直在题海、书海之中,没有表达的技巧,不知道怎样与人沟通,怎样展示自己。一些本身十分优秀的学生,可能不善于表达,不善于交流,会由此败下阵来。这也正如适当的择业技巧有助于应聘者更好地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一样。
对学生进行面试技巧的训练,由此显得有“现实意义”,但是,从教育角度看,这种学校针对少数群体进行面试培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教育公平问题,此举明显有着为优秀学生开“小灶”的嫌疑,走的是“竞技教育路线”,而非“群众教育路线”,凭什么优秀学生就可以享受面试培训,难道就因为他们要去参加面试竞争吗?
二是对素质教育的背离,从这样的教育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对书本知识的系统学习和面试技巧的突击,会成为中学教育应对大学自主选拔招生的两条路径,而对学生真实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并没有融入到整个教育过程中,比如针对高校有可能询问学生是否了解自己选择的专业的问题,高中培训的做法,可能是让学生去获取相关信息,然后进行“标准化”的准备,事实上,大学问这一问题,是看你是否有专业的兴趣、专业的爱好,发现你的可塑性和潜力,这其实是应该从小就培养和树立的。还比如,面试培训中,一些表达技巧、沟通技巧的突击,往往是难以奏效的,自信的表达,良好的沟通在于平时长期的积累,课堂上学生们经常有机会上到讲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学生的组织。更不用说协作意愿、团队意识、爱心和责任心,根本就无法突击。
三是对自主招生改革目的的异化,高校进行自主招生,除了希望大学能招收适合自己培养目标的学生之外,更在于给基础教育创造积极的改革环境,而眼下中学对于面试技巧的关注,实则走到了改革不希望看到的一面。大学希望中学更关注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但绝对不希望一个个中学推出面试培训班,来应对学校的面试环节。
但愿这仅仅是中学面对新事物“应急”的短期行为,随着改革的深入,随着更多学校自主招生选拔的进行,中学会从整体上,系统改革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真正关注学生本身的健全发展。这其实也要求高校的招生,从考试形式和内容的设计上,从选拔标准的制订上——比如美国综合SAT成绩、中学平时成绩、学校面试表现、学生社区服务表现作出的学生评价——让中学意识到无法突击准备,也不用突击准备,从而让教育走向理性。(作者熊丙奇为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