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核心功能不外有三: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我就不知道:上海交大特招丁俊晖,是哪一项的体现?丁俊晖确实在打台球上很有才绩,但是这并不是大学培养的;而且丁俊晖进上海交大也不是学台球。说是“小晖以前就喜欢历史,经常看三国,因此学历史应该是选择之一”,岂不令人觉得搞笑?
特招生的招录,本是有其合理性的,因为“偏才”、“怪才”的存在,是客观的。当年钱钟书、吴晗,数学糟糕,文史超拔,清华都破格特招了,至今传为佳话。特招生的招录着眼应是招录对象确有突出之才而经正常渠道无从进入大学,而大学的教育又利于其才能的发展、成才。但是丁俊晖不是这个情况。他是成才在先而且进入大学也不是发展其才能。丁俊晖进交大,不是“特招”而是“特权”,这是在搞“赢者通吃”。
我建议丁俊晖,不妨学学韩寒的直把文凭当草纸,拿出点独立品格来,即便是交大主动要录取,也不能让它“不种树,来摘桃”。同时,我更建议交大,不妨一下温读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奠基人蔡元培先生的“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已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教育指导社会,而非随逐社会也”……
而即便是丁俊晖和交大准备互利互惠,一以文凭,一以名人,相互往脸上“贴金”,我们同样也应强力反对。法国大革命时,不会因拉瓦锡的头颅“百年未必出一个”(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语),就不把它按律绞下来;我们今天,同样不能因丁俊晖台球上才绩卓异,就任由他以特权方式进入大学。(来源: 青年时报 作者: 于立生)